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魯迅>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

《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

魯迅作品

  在我的故鄉不大通行吃羊肉,阖城裏,每天大約不過殺幾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雪白的群羊也常常滿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們那裏稱綿羊的。山羊很少見;聽說這在北京卻頗名貴了,因爲比胡羊聰明,能夠率領羊群,悉依它的進止,所以畜牧家雖然偶而養幾匹,卻只用作胡羊們的領導,並不殺掉它。

  這樣的山羊我只見過一回,確是走在一群胡羊的前面,脖子上還挂著一個小鈴铎,作爲智識階級的徽章。通常,領的趕的卻多是牧人,胡羊們便成了一長串,挨挨擠擠,浩浩蕩蕩,凝著柔順有余的眼se,跟定他匆匆地競奔它們的前程。我看見這種認真的忙迫的情形時,心裏總想開口向它們發一句愚不可及的疑問——

  “往那裏去?!”

  人群中也很有這樣的山羊,能領了群衆穩妥平靜地走去,直到他們應該走到的所在。袁世凱〔2〕明白一點這種事,可惜用得不大巧,大概因爲他是不很讀書的,所以也就難于熟悉運用那些的奧妙。後來的武人可更蠢了,只會自己亂打亂割,亂得哀號之聲,洋洋盈耳,結果是除了殘虐百姓之外,還加上輕視學問,荒廢教育的惡名。然而“經一事,長一智”,二十世紀已過了四分之一,脖子上挂著小鈴铎的聰明人是總要交到紅運的,雖然現在表面上還不免有些小挫折。

  那時候,人們,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規蹈矩,既不囂張,也不浮動,一心向著“正路”前進了,只要沒有人問——

  “往那裏去?!”

  君子若曰:“羊總是羊,不成了一長串順從地走,還有什麼別的法子呢?君不見夫豬乎?拖延著,逃著,喊著,奔突著,終于也還是被捉到非去不可的地方去,那些暴動,不過是空費力氣而已矣。”

  這是說:雖死也應該如羊,使天下太平,彼此省力。

  這計劃當然是很妥帖,大可佩服的。然而,君不見夫野豬平?它以兩個牙,使老獵人也不免于退避。這牙,只要豬tuo出了牧豕奴所造的豬圈,走入山野,不久就會長出來。

  schopenhauer〔3〕先生曾將紳士們比作豪豬,我想,這實在有些失ti統。但在他,自然是並沒有什麼別的惡意的,不過拉扯來作一個比喻。《parerga und paralipomena》裏有著這樣意思的話:有一群豪豬,在冬天想用了大家的ti溫來禦寒冷,緊靠起來了,但它們彼此即刻又覺得刺的疼痛,于是乎又離開。然而溫暖的必要,再使它們靠近時,卻又吃了照樣的苦。但它們在這兩種困難中,終于發見了彼此之間的適宜的間隔,以這距離,它們能夠過得最平安。人們因爲社交的要求,聚在一chu,又因爲各有可厭的許多xing質和難堪的缺陷,再使他們分離。他們最後所發見的距離,——使他們得以聚在一chu的中庸的距離,就是“禮讓”和“上流的風習”。

  有不守這距離的,在英guo就這樣叫,“keep your disatance!”〔4〕但即使這樣叫,恐怕也只能在豪豬和豪豬之間才有效力罷,因爲它們彼此的守著距離,原因是在于痛而不在于叫的。

  假使豪豬們中夾著一個別的,並沒有刺,則無論怎麼叫,它們總還是擠過來。孔子說:禮不下庶人〔5〕。照現在的情形看,該是並非庶人不得接近豪豬,卻是豪豬可以任意刺著庶人而取得溫暖。受傷是當然要受傷的,但這也只能怪你自己獨獨沒有刺,不足以讓他守定適當的距離。孔子又說:刑不上大夫。這就又難怪人們的要做紳士。

  這些豪豬們,自然也可以用牙角或棍棒來抵禦的,但至少必須拚出背一條豪豬社會所製定的罪名:“下流”或“無禮”。

  一月二十五日。

  〔1〕本篇最初發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四期。

  〔2〕袁世凱(1859—1916) 字慰亭,河南項城人,原是清朝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內閣總理大臣。民guo成立後,竊取了中華民guo臨時大總統、大總統職位,一九一六年一月複辟帝製,自稱“洪憲”皇帝。同年六月在全guo人民的憤怒聲討中死去。袁在複辟的yin謀活動中,曾指使楊度等所謂“六君子”組織籌安會,赤躶躶地鼓吹帝製,遭到人民強烈反對。所以這裏說袁世凱“用得不大巧”。

  〔3〕schopenhauer 叔本華。下文的《parerga und paralipo-mena》(《副業和補遺》),叔本華一八五一年出版的一本雜文集。

  〔4〕“keep your distance!”英語:“保持你的距離!”即不要太qin近的意思。

  〔5〕“禮不下庶人”和下文的“刑不上大夫”二句,見《禮記·曲禮》。

《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不是信”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華蓋集續編》不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