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家的房子坐落在西城護寺附近的“小羊圈”。說不定,這個地方在當初或者真是個羊圈,因爲它不象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樣直直的,或略微有一兩個彎兒,而是頗象一個葫蘆。
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蘆的嘴和脖子,很細很長,而且很髒。葫蘆的嘴是那麼窄小,人們若不留心細找,或向郵差打聽,便很容易忽略過去。進了葫蘆脖子,看見了牆根堆著的垃圾,你才敢放膽往裏面走,象哥侖布看到海上有漂浮著的東西才敢更向前進那樣。走了幾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見了葫蘆的:一個東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長的圓圈,中間有兩棵大槐樹,四圍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個小巷——葫蘆的腰。穿過“腰”,又是一塊空地,比“
”大著兩三倍,這便是葫蘆肚兒了。“
”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這還待曆史家去考查一番,而後才能斷定。
祁家的房便是在葫蘆裏。街門朝西,斜對著一棵大槐樹。在當初,祁老人選購房子的時候,房子的地位決定了他的去取。他愛這個地方。胡同口是那麼狹窄不惹人注意,使他覺到安全;而葫蘆
裏有六七家人家,又使他覺到溫暖。門外呢,兩株大槐下可供孩子們玩耍,既無車馬,又有槐豆槐花與槐蟲可以當作兒童的玩具。同時,地點雖是陋巷,而西通大街,背後是護
寺——每逢七八兩日有廟會——買東西不算不方便。所以,他決定買下那所房。
房子的本身可不很高明。第一,它沒有格局。院子是東西長而南北短的一個長條,所以南北房不能相對;假若相對起來,院子便被擠成一條縫,而頗象輪船上房艙中間的走道了。南房兩間,因此,是緊靠著街門,而北房五間面對著南院牆。兩間東房是院子的東盡頭;東房北邊有塊小空地,是廁所。南院牆外是一家老香燭店的曬佛香的場院,有幾株柳樹。幸而有這幾株樹,否則祁家的南牆外便什麼也沒有,倒好象是火車站上的房子,出了門便是野地了。第二,房子蓋得不甚結實。除了北房的木料還說得過去,其余的簡直沒有值得誇贊的地方。在祁老人手裏,南房的山牆與東房的後牆便塌倒過兩次以上,而界牆的——都是碎磚頭砌的——坍倒是每年雨季所必不能免的。院中是一墁土地,沒有甬路;每逢雨季,院中的存就能有一尺多深,出入都須打赤腳。
祁老人可是十分喜愛這所房。主要的原因是,這是他自己置買的産業,不論格局與建築怎樣不好,也值得自傲。其次,自從他有了這所房,他的人口便有增無減,到今天已是四世同堂!這裏的風一定是很好!在長孫瑞宣結婚的時候,全部房屋都徹底的翻蓋了一次。這次是祁天佑出的力——他想把父
置買的産業變成一座足以傳世的堡壘,好上足以對得起老人,下對得起兒孫。木料糟了的一概撤換,碎磚都換上整磚,而且見木頭的地方全上了油漆。經這一修改,這所房子雖然在格局上仍然有欠
面,可是在實質上卻成了小羊圈數一數二的好房子。祁老人看著新房,滿意的歎了口氣。到他作過六十整壽,決定退休以後,他的勞作便都放在美化這所院子上。在南牆根,他逐漸的給種上秋海棠,玉簪花,繡球,和虎耳草。院中間,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在南房前面,他還種了兩株棗樹,一株結的是大白棗,一株結的是甜酸的“蓮蓬子兒”。
看著自己的房,自己的兒孫,和手植的花草,祁老人覺得自己的一世勞碌並沒有虛擲。北平城是不朽之城,他的房子也是永世不朽的房子。
現在,天佑老夫婦帶著小順兒住南屋。五間北房呢,中間作客廳;客廳裏東西各有一個小門,通到瑞宣與瑞豐的臥室;盡東頭的和盡西頭的一間,都另開屋門,東頭是瑞全的,西頭是祁老太爺的臥室。東屋作廚房,並堆存糧米,煤球,柴火;冬天,也收藏石榴樹和夾竹桃什麼的。當初,在他買過這所房子來的時候,他須把東屋和南屋都租出去,才能顯著院內不太空虛;今天,他自己的兒孫都快住不下了。屋子都住滿了自家的人,老者的心裏也就充滿了歡喜。他象一株老樹,在院裏生滿了枝條,每一條枝上的花葉都是由他生出去的!
在胡同裏,他也感到得意。四五十年來,他老住在這裏,而鄰居們總是今天搬來,明天搬走,能一氣住到十年二十年的就少少的。他們生,他們死,他們興旺,他們衰落,只有祁老人獨自在這裏生了根。因家道興旺而離開這陋巷的,他不去巴結;因家道衰落而連這陋巷也住不下去的,他也無力去救濟;他只知道自己老在這裏不動,漸漸的變成全胡同的老太爺。新搬來的人家,必定先到他這裏來拜街坊;鄰居有婚喪事設宴,他必坐首席;他是這一帶的老人星,代表著人口昌旺,與家道興隆!
在得意裏,他可不敢妄想。他只希望能在自己的長條院子裏搭起喜棚,慶祝八十整壽。八十歲以後的事,他不願去想;假若老天教他活下去呢,很好;老天若收回他去呢,他閉眼就走,教子孫們穿著白孝把他送出城門去!
在葫蘆裏,路西有一個門,已經堵死。路南有兩個門,都是清
脊門樓,房子相當的整齊。路北有兩個門,院子都不大,可都住著三四家人家。假若路南是貴人區,路北便是貧民區。路東有三個門,盡南頭的便是祁宅。與祁家一牆之隔的院子也是個長條兒,住著三家子人。再過去,還有一家,裏外兩個院子,有二十多間房,住著至少有七八家子,而且人品很不齊。這可以算作個大雜院。祁老太爺不大看得起這個院子,所以拿那院子的人並不當作街坊看待;爲掩飾真正的理由,他總說那個院子只有少一半在“
”裏,而多一半在葫蘆腰裏,所以不能算作近鄰,倒好象“
”與“腰”相隔有十幾裏路似的。
把大雜院除外,祁老人對其余的五個院子的看待也有等級。最被他重視的是由西數第一個——門牌一號——路南的門。這個門裏住著一家姓錢的,他們搬走過一次,可是不久又搬了回來,前後在這裏已住過十五六年。錢老夫婦和天佑同輩,他的兩個少爺都和瑞宣同過學。現在,大少爺已結了婚,二少爺也定了婚而還未娶。在一般人眼中,錢家的人都有點奇怪。他們對人,無論是誰,都極有禮貌,可是也都保持著個相當的距離,好象對誰都看得起,又都看不起。他們一家人的服裝都永遠落後十年,或二十年,到如今,錢老先生到冬天還戴紅呢子大風帽。他家的婦女似乎永遠不出大門一步;遇必要的時候,她們必須在門口買點針線或青菜什麼的,也只把門開開一點縫子,仿佛怕走漏了門中什麼秘密似的。他們的男人雖然也和別家的一樣……
四世同堂第2章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