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5章 突出主題,安排材料第2小節

《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5章 突出主題,安排材料

第2小節
老舍作品

  [續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5章 突出主題,安排材料上一小節]作補充材料,別把它放在最要緊的地方。

  有了許多材料,就開始決定主題是什麼。

  決定了主題,心裏就盤算:該用哪幾件事和哪幾個人呢?別貪多,兩三個人,一兩件或兩三件事就能寫成一篇東西。人物一出來就是一大群,非鬧迷了頭不可!

  決定了人和事,您再盤算,該先說什麼,後說什麼。盤算過幾次,您心中就大概有個譜兒了——這就是說,當您還沒動筆,您已經想好了全篇的布局,從哪兒起,到哪裏收。一眼看到底是最保險的辦法。假若您還沒想好一篇故事中的收尾,就先別動筆寫頭一句。

  當您盤算的時候,您須認清,要拿人和人的沖突,事和事的矛盾,編成一個故事。您可別這麼想:一開頭我用《人民日報》的某一篇社論的哪幾句話,然後隔不遠再用大報告裏的哪幾句話;然後再教某個人物背一段什麼文件。您以爲這麼chuchu“有詩爲證”就可能使主題突出了,其實不然,咱們不是作“八gu”文章。咱們是用活生生的人與生動的事表現出主題,教讀者看見這些人這些事不但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受了感動。對了,是教讀者受感動;這才是文藝作品的力量。咱們教讀者看見老李老王,而且看見他們的生活與思想,教讀者喜愛老李而不喜愛老王,教讀者佩服老李的所作所爲,而批評老王的行爲。咱們就是這樣用活人活事表現主題,使讀者不但明白了一件事,而且從心裏願意隨著咱們的意思去擁護什麼,反對什麼,受到教育。拿李逵來說吧,《shui浒傳》裏並不細細說明他每一舉動都有什麼革命意義,可是通過他的真殺真砍的行動,咱們看出來他確是農民造反的一位好漢。咱們也須這麼寫東西。爲突出主題,咱們順著主題思想,像一根線似的,串起人物和事件,使讀者看見這些人和事不但明白了主題,而且接受咱們的思想——真好,這說的對!

  還須記住:人物和事情不但須串在一條線上,還得逐步地發展,像一朵花似的今天吐了蕊,明天就開開了,放出香味。因此,我們得把事情排列好,准備下發展的條件。還拿老張來說吧,假若咱們一開頭就說,老張是個頑固透頂的家夥。這可就壞了,咱們把門堵死了,沒法再發展。反之,咱們一開頭就說,老張的個xing很強,可是很愛思索事兒。這就好辦了,因爲他好思索事兒,他就可以轉變;因爲他個xing很強,所以雖能轉變,而需要相當長的過程。這麼著,咱們可就給他預備下了發展的條件。好吧,咱們就布置吧:先說他鬧情緒,而後再說他怎麼和老馬沖突起來,而後又說他怎麼看見老劉愛惜guo家財物,在雨地裏揀碎麻繩兒,剁成麻刀用,他受了點感動,而後……就這樣一層一層地發展,一直到他轉變。

  發展要自然,活像那麼回事兒。在舊日的戲曲裏,往往犯這個毛病——“戲不夠,神仙湊”。戲弄不轉了,怎麼辦呢?來個神仙吧。一陣狂風,神仙來了,把被困的英雄救了出去。這不叫戲,而應當叫作變戲法兒。咱們可別變戲法兒!咱們得就著真人真事從新安排,教咱們的故事層層發展,發展得自然,近情近理,可不能無中生有,忽然來一陣狂風!前面交代過的,後面加以發展,千萬別在半中腰忽然鑽出個新情節來。

  所謂把真人真事從新安排,就是教咱們所寫的人,所寫的事,比真人真事更突出。比方說,老張是個不壞的人,可是說話有點結巴。我們若是照實描畫,也得教他結巴,那就容易招笑,破壞了一個嚴肅的故事。不必提他結巴。反之,我們形容一個壞主意很多的人,原來的“模特兒”並不結巴,而咱們教他結巴也好,因爲他有時候假裝結巴,好勻出工夫想壞主意。對于真事也應考慮,我們若是寫報道呢,就該絕對照實事去寫,不可隨便亂寫,以假報真;我們若是寫小說或劇本呢,就不妨以真事作底,而把它的前後次序和拐彎抹角的地方變動一些,教它更集中,更有勁,更能幫忙突出主題。我們不妨把老張的鼻子安在老李的臉上,也不妨把老李的事放在老張的身上,反正怎麼合適,怎麼更有勁,就怎麼辦。我們要知道的多,而寫的少,就是爲了這個——越知道的多,越便于調動。真人真事不過是材料,我們要把他們和它們調動得更突出有力。我們是在創作,不是給老張老李照像。

……

《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5章 突出主題,安排材料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6章 談人物的刻畫”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和工人同志們談寫作》第6章 談人物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