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雜文集第十五卷>大時代與寫家

《雜文集第十五卷》大時代與寫家

老舍作品

  每逢社會上起了嚴重的變動,每逢guo家遇到了災患與危險,文藝就必然想充分的盡到她對人生實際上的責任,以證實她是時代的産兒,從而精誠的報答她的父母。在這種時候,她必呼喊出“大時代到了”,然後她比誰也著急的要先抓住這個大時代,證實她自己是如何熱烈與偉大——大時代須有偉大文藝作品。

  就是在過去的幾年中,大時代與偉大文藝的呼喊已經是不止一次了。雖然偉大文藝仍差不多是白卷,但文藝想配合著時代去擴大充實自己的這點勇氣與熱誠是值得稱贊與同情的。

  拿今天的抗戰比起以前的危患,無疑的以前的大時代的呼聲是微弱的多了;無疑的,偉大文藝之應運而生的心理也比以前更加迫切而真誠了。

  可是,偉大文藝是否這次不再交白卷呢?

  我不敢回答這個問題。是,否,我都不敢說。

  我所要作的只是憑著一些過去的事實,來供獻一點意見;即使這點意見不無可取之chu,她仍然不過是許多意見中的一個,並不敢自信這就是到偉大之路的唯一秘訣。

  在文學史中,我們看到很多特出的寫家怎樣的在文藝工作之外去活動,莎士比亞寫劇本,也拴班子與演戲;但丁是位政客,密爾頓是秘書,擺侖爲爭希臘獨立而死。往近裏看,自五四後我們所産生的幾部較有價值的著作,也幾乎都是作家們參加革命或其他實際工作的追憶與報告。于此,我們知道文藝與活動是怎樣的密切相關。于此,我們知道等待著偉大文藝的來臨是怎樣的一種可憐的空想。活動不妨礙想象,而反是想象的培養與滋生。

  再往真確裏一點說,偉大文藝中必有一顆偉大的心,必有一個偉大的人格。這偉大的心田與人格來自寫家對他的社會的偉大的同情與深刻的了解。除了寫家實際的去犧牲,他不會懂得什麼叫作同情;他個人所受的苦難越大,他的同情心也越大。除了寫家實際的參加時代所需的工作,他不會了解他的時代;他入世越深,他對人事的了解也越深。一個廣大的同情心與高偉的人格不是在安閑自在中所能得到的,那麼,偉大文藝也不是一些誇大的詞句所能支持得住的。思想通過熱情才成爲情cao,而熱情之來是來自我們對愛人愛guo愛真理的努力與奮鬥,來自我們對一種高尚理想的堅信與活動。在活動奮鬥之中把我們的經驗加多,把我們的人格提高,把我們的同情擴大。有了這種理想,信心,與經驗,再加以文學的修養,自然便下筆不凡了。反之,我們只關在屋裏,抱著song中的那一釘點熱氣,也許遇到一gu涼風便顫抖起來了。

  專用文字去討好的方法已經太舊了,要不然八gu文也不會死滅。文學既是活東西,她就必須蛻出舊殼,象蜻蜓似的飛動在新鮮空氣之中。因此,寫家的企圖必是想打破舊的方法與拘束,而傑作永遠是打破紀錄之作。哪裏去找此種打破紀錄的法寶?ti驗。把自己放在大時代的爐火中,把自己放在地獄裏,才能ti驗出大時代的真滋味,才能寫出是血是淚的文字。這種文字必不會犯脆弱,空洞,與抄襲等毛病。崇高的理想使寫家立在大時代的前端,熱烈的掙紮使他能具ti的捉摸住當代普遍的情感;這樣,他的思想與感情便足以代表當時的企冀與生活,所以她的著作才能作此時代的紀念碑。正如但丁的《神曲》,不管是上天堂入地獄,其中老有作者的影子與人格。

  是的,大時代到了;這是偉大文藝的誕辰,但寫家的偉大人格必須與她同時降生。行動,行動,只有行動能鍛煉我們的人格;有了人格作根,我們的筆才會生花。

  我看見一位傷兵,tui根被槍彈穿透。穿著一身被血,汗,泥,浸透糊硬的單yi,閉目在地上斜臥,他的創傷已不許他坐起來。秋風很涼,地上並沒有一根幹草,他就在那裏閉目斜臥,全身顫抖著。但是,他口中沒有一句怨言,只時時睜開眼睛看看輪到他去受療治沒有。他痛,他冷,他饑渴,他忍耐,他等著!

  好容易輪到他了,他被一位弟兄背起,走進了臨時醫療所。創口洗淨,上了葯,紮捆好,他自己慢慢的走出來。找了塊石頭,他騎馬式的坐下。一位弟兄給了他一支煙卷。點著了煙,還是顫抖著,他微笑了一下:“謝謝!”也許是謝謝那支煙卷,也許是謝謝那些護士與醫生,也還許是謝謝他已能在塊石頭上騎坐一會兒了!他已上了十字架,還要感謝那小小的一點他所該得的照料!

  什麼樣的筆能形容出這種單純,高尚,堅忍,英勇,溫和,與樂觀呢?什麼話也沒有,只是“謝謝”!神聖的戰爭,啊,這位戰士是這神聖戰爭的靈魂與象征。他也許一字不識,單純得象個嬰孩;但是他作到了一切。他是服從著神聖戰爭的神旨,去受饑寒痛苦;一口香煙噴在面前,他仿佛是面對面的與神靈默語:他犧牲了一切,他感謝一切!在行動中,他的單純的赤子之心光顯了神聖的呼召,證實了我們忍無可忍而挺身一戰的犧牲與自信,在犧牲中看見了光明,在單純中顯示了奇迹。

  我們怎能了解這樣單純聖潔的戰士呢?啊,只有我們也去作些與此類似的事情。我們有千言萬語,來自書本,來自理論;真正的戰士卻作到了一切而一言不發。我們應當道出他所不肯與不會說出來的熱情與真純,這難道還不是可歌可泣的事麼?哼!這,豈止是可歌可泣呢?但是我們必須先把我們的理想與信仰施諸實際的行動,我們的心才能跳得與他一樣的快,我們的筆才能與他的默然和微笑一樣微妙與崇高。經驗不僅是想象的泉源,她也是堅定我們的信仰與加高我們的熱情的火力。全面抗戰須全tiguo民總動員;袖手旁觀的是等死,還說什麼偉大的文藝?作一分事,便有一分話可說;現在該作的事太多了。寫家們!你怎能說出十分的話,而半分事也不去作呢?當你的愛人死去的時候,你曉得什麼是悲痛;當你伺候一位傷兵的時候,你明白了什麼是英雄。在淒風苦雨之中,你去由戰場擡回一位殉guo志士的屍身,你便連風之所以“淒”,雨之所以“苦”,也全領略到了。在全民族的苦戰掙紮中,事事是前此未有的,事事給予新的印象與刺激;前此一切文章的舊套與陳腔全用不上了,要創作便須在面前的血淚生活中討取生活;先有了新的生活,而後有創作的新內容與新形式。浮淺的觀察是消極的,萬物靜觀皆自得,本是無所動于心,怎能寫出動心的文字呢?工作産生熱情;我相信,不久那些英勇的戰士之中必有會寫出一些高偉熱烈的文章來的。誰寫出好文章也值得欽佩,但是寫家——以文藝爲神聖事工的寫家——豈不覺得害羞?忌妒是沒有用的,誰作了事誰便有真的感情與真的言語;寫不出什麼來的只好自怨自慚爲何不及時的作些救guo的事情。救guo是我們的天職,文藝是我們的本領,這二者必須並在一chu,以救guo的工作産生救guo的文章。朋友們,去作點什麼!愛guo不敢後人,咱們才有話說。否則大時代的偉大文藝卻只有那位傷兵的“謝謝”;我們將永遠不能了解這兩個字的意義,而我們所寫的將永遠不著邊際。

  抗戰文藝産自抗戰寫家,而抗戰的事工正自繁多,我們滿可以自由來選擇與投效。

  載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宇宙風》第五十三期

……

《雜文集第十五卷》大時代與寫家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讀-鴨嘴澇”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雜文集第十五卷》讀-鴨嘴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