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願就近來我自己學習寫劇本的經驗,和閱讀抗美援朝的劇本的心得,說幾句話,說對了的,請諸位代表作參考,不對的,請指教批評。讓我分條來說;雖然哪條在先,哪條在後,是隨便排列,無關緊要的。
第一,我們先說“趕任務”這個問題吧。一提“趕任務”,或者就有不少人趕緊皺起眉來。有的人認爲文藝作品是不能“趕”的,“趕”就寫不好。有的人自趕了任務,也抱歉的對別人聲明:“趕出來的,不好,不好!”前者是以爲文藝工作者不應當趕任務,後者是說明即使去趕,也必然趕不好。
“趕任務”裏邊的甘苦,我想誰也不能像文工團的工作同志們知道的那麼多,那麼深,所以我願意在諸位代表面前提出這個問題來。我以爲各地文工團過去的良好成績是與“趕任務”大有關系的。假若各文工團的創作者向來從從容容,不肯去趕任務,恐怕他們的表現就要減少很多了吧?唯其他們有及時創作的熱情與魄力,所以才能迎上前去,把該宣傳的創作出來,及時的教育了人民。這樣,就肯定了各地文工團的成績與光榮。有了成績,也就漸漸地提高了創作上的成就與信心,這是一定的;文藝工作也和別種工作一樣,不是越多學習、多練習,才越有把握麼?
我自己雖不在文工團裏工作,可是我也趕任務。我沒有“能掐會算”的本事,怎麼能預先知道北京市人民政府要修建龍須溝呢?龍須溝動了工,我才趕上前去。這還不是趕任務麼?
對這一問題,我的解釋是這樣的:趕任務不單是應該的,而且是光榮的。
別人不趕,我們趕,別人就沒有成績,而我們有成績。
趕出來的作品不一定都好,但是永遠不肯趕的,就連不好的作品也沒有。我們不應當爲怕作品不好,就失去趕寫的勇氣和熱情!
更須注意的,當我們一接受任務的時候,就抱定能勝利成功的信心,而不要皺上眉,先歎一口氣。世界上有一些文藝名著是趕寫出來的。我知道,莎士比亞和狄更斯都趕過任務,而且趕得很好。趕寫並不與粗製濫造同一意義。我們須定個趕任務的公約:我們要歡歡喜喜地接受任務,而且立志要把它寫好!我們若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與深入新事的敏感,我們確是能把作品在短時間內寫好的。
第二,我們要鄙視好萊塢與百老彙的俗套子。創作劇本,須求形式上的完整。但形式的完整便不等于把新內容放在一個老模子裏,照樣的磕出一個完整而沒有生氣的泥人兒來。好萊塢與百老彙常常玩這種磕泥人兒的把戲,爲是賺錢,我們卻不可如此。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裏,每天都有千萬樣新事出現;我們的寫作素材是取之不竭的。那麼,我們爲什麼要采用好萊塢與百老彙的已經陳腐的俗套子,來表現我們的新事
呢?我們要放膽地去創作,就是形式稍有缺陷,也比襲用那寫俗套濫調強的多。我們現在是擡起了頭來的中
人,我們就應當熱情的、嚴肅的去寫我們的新人物新事
,而且絕對不向好萊塢偷取藝術形式。
我看見過一出小戲,內容是講大家怎樣熱烈的參軍。參軍是光榮的事,可是,此劇中的主角,很早就報了名,卻一聲不出,以致大家都猜疑他是否有愛心。直到戲快完了,大家才知道他早已報名,而且被批准。你看,這是何苦呢?這是中了好萊塢的毒,以爲不這麼“跌宕曲折”就不算個戲,這是故意耍弄技巧,雖然因此而損害了對具有英雄氣概的人物的正面描寫,也在所不惜。結果呢,觀衆繞了許多彎子才只看見了英雄形象的一部分,因爲他的全部面貌已被勾心鬥角的結構給埋起去了啊。細細合計起來,這種“犧牲”實在太不上算!我們不反對運用技巧,但是因重視技巧而離開正面描寫新人物新事
,或者竟自使人物的
格屈就技巧,使他成爲別別扭扭莫明其妙的人,我們的損失就很大了。我們的時代是英雄的時代,在工廠,在農村,在部隊裏,每天都有新英雄出現。我們創作者的任務是正面的描畫,表揚這些英雄,而不是使英雄們變成劇本結構與技巧的附屬品。
我還看過一出小歌劇,內容是一位戰鬥英雄回家,看他的愛人。他的愛人,在丈夫從軍去的幾年內,在鄉間也成了模範人物。按道理說,這該是多麼歡快的、熱情的一出戲呢!夫妻見面後,各道幾年來奮鬥的成績,該有多少戲可作呢!可是,我們的劇作者,卻不使夫妻相會時熱烈的擁抱,而使那位英雄忽然想起去戲弄他的愛人,說他自己是開小差回來的,故意使她落了淚。這不近人情!我們的劇作者大概是以爲非如此不足以見技巧的高明,而事實上,這點技巧是充分地說明了他怎樣的庸俗,無聊。這是一出新桑園會,我們的英雄竟自因戲劇技巧的擺弄而變成了秋胡!
從上面舉出的這兩個例子,我們看清楚:今天在我們之中,還有人以爲戲劇創作只是耍耍技巧,只要套好了一個舊套子便算完成了任務。這是不對的!相反的,我們今天的戲劇是要面向著新人物新事,作堂堂正正的描畫與表揚;好萊塢與秋胡戲妻的路子是鑽牛犄角的路子,也會使戲劇變成空洞的格式、套數,沒有靈魂的東西。
我自己寫戲,本是半路出家。我的最大缺點是不懂舞臺上的技巧。可是,這也有好,就是我不爲技巧所左右,技巧沒有變成我的指揮。今天,我很願意去學習舞臺技巧,但是我也留著神,一定不以技巧作寫戲的出發點,一定不要把堂堂正正的人物與事
放在彎彎曲曲的牛犄角裏去受罪。
第三,內容也不要套套子。無可否認的,我們的創作是有些落在社會發展的後邊。社會前進的太快,我們的心與手太慢。我們因爲趕不上社會的突飛猛進,于是就抱殘守缺地寫幾年前的舊事,或者把別人寫過的東西改頭換面再寫一回。這態度不好!在今天,假若我們還寫解放初期的二流子改造,我們自己就成了“三流子”!
現在,每天打開報紙,我們不是馬上發現,全各
的工廠裏、農村裏、部隊裏、學校裏、商店裏、家庭裏都有新人新事的出現麼?我們爲什麼一定抱著二流子不撒手呢?不錯,社會的確走得太快了;可是,我們卻不能以此原諒自己。我們也應當趕上前去。蕭伯納說過,當創作力衰弱的時候,才想寫曆史劇。我們不必完全相信這句話。但是我們必須立志不叫我們的筆落在社會後邊。能及時的歌頌表揚我們的新人新事正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我們不應當老坐在屋裏閱讀老解放區的作品,以便摹仿,而應當到門外去找那新的、活生生的資料。
第四,我們也要精打細算的創作。我們整個家的經濟建設,在現階段中,要求我們無論作什麼都必須精……
雜文集第十六卷劇本習作的一些經驗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