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雜文集第十六卷>散文重要

《雜文集第十六卷》散文重要

老舍作品

  我們寫信、寫日記、筆記、報告、評論,以及小說、話劇,都用散文。我們的刊物(除了詩歌專刊)與報紙上的文字絕大多數是散文。我們的書籍,用散文寫的不知比用韻文寫的要多若幹倍。

  看起來,散文實在重要。在我們的生活裏,一天也離不開散文。我們都有寫好散文的責任。

  據說:“詩有別才”。這個說法正確與否,且不去管它。詩比散文難寫,卻是事實。散文之所以比較容易寫,是因爲它更接近我們口中的語言。可以說,散文是加過工的語言。我們都會講話,而且說的是散文,不是韻文。在日常交談的時候,我們的話語難免層次不大分明,用字未盡妥當,因爲隨想隨說,來不及好好思索,細細推敲,也就是欠加工。那麼,我們既會講話,如果再會加工,我們就會寫出較好的散文來。我想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的文化普遍提高,人人都能出口成章,把口中說的寫下來,就是好散文。

  是的,講話與散文原是“一家人”。我聽過好幾位勞動模範的發言。他們的文化程度並不很高,發言也沒有稿子。可是,他們說的有思想,有感情,語言生動,十分感人!我相信,他們若能提高文化,一定會不久就成爲寫散文的好手。

  我非常愛聽我們的中央廣播電臺每晚的全guo各地聯合廣播。在這廣播節目裏,說的都是guo家與guo際的大事。正因爲是大事,所以必須使人人能夠聽懂,不能“之乎者也”地背誦古文。同時,它既須字斟句酌,語語明確,還要铿锵悅耳,引人入勝。這就是說,廣播的是話,可也是很好的散文。

  有的人以爲散文無可捉摸,拿起筆來先害怕。不必害怕,人人都有寫散文的條件。我們說話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有了寫散文的基礎。我們寫信、寫日記,聽報告時作筆記,都是練習寫散文的機會。不要剛一提筆,就端起架子來說:我要寫散文啦!是呀,我小時候在私塾裏讀書,每逢老師出題叫學生作文,我便緊張地端起架子,不管老師出什麼題,我總先寫上“人生于世”,或“夫天地者”,倒好像“人生于世”與“夫天地者”是散文的總“頭目”!後來,有人指點:你試試看,把想起的話照樣寫下來,然後好好從新安排一下,叫那一片話更有條理,更精致些,你就無須求救于“夫天地者”了。我這才明白,原來我心中就有散文的底子,它並不是什麼天外飛來的怪物。對,我們人人有寫散文的“本錢”,只看肯不肯下些功夫把它寫好,用不著害怕!

  與此相反,有的人的膽量又太大,以爲只要寫出一本五十萬字的小說,或兩本大戲,就什麼都解決了,根本用不著下功夫學習寫散文。于是,他寫信,寫的亂七八糟;日記幹脆不寫,只寫小說或劇本。不難推測,一封信還寫不清楚,怎能夠寫出情文並茂的小說與劇本來呢?不把散文底子打好,什麼也寫不成!

  有的人呢,散文還沒寫通順,便去作詩。我不相信,連一封信還寫不明白,而能寫出詩來——詩應是語言的精華!不錯,某個詩人的詩確比散文寫得好;可是,自古以來,還沒有一位這樣的詩人:詩極精采,而寫信卻胡裏胡塗。我看,還是先把散文寫好吧!詩寫不好,只不過不能發表;信寫不明白,可會耽誤了事!

  對,我們不要怕散文,也別輕視散文。散文比詩容易寫,但也須下一番功夫,才能寫好。不害怕,就敢下筆。一下筆,就發現了困難。有困難,就去克服!把散文寫好,我們便有了寫評論、報告、信劄、小說、話劇等等的順手的工具了。寫好了散文,作詩也不會吃虧。散文很重要。

  載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八日《人民日報》

《雜文集第十六卷》散文重要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深入生活,大膽創作”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雜文集第十六卷》深入生活,大膽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