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令人高興:近幾年來我們全各地上演過許多許多爲群衆所喜、得到好評的現代題材的話劇、歌劇,與戲曲!
在這些現代題材作品裏,戲劇的沖突多半是由人民內部矛盾所引起的鬥爭。這種鬥爭當然以團結爲歸宿。可以說他們的結局是喜劇的。
在世界戲劇史裏,一向把大團圓稱爲喜劇的結局。我們以“團結”代替了“團圓”。“團結”比“團圓”高明得多,進步得多!我們全人民正在鬥志昂揚地創造新的曆史,我們的戲劇當然也闊步前進,推陳出新。
我們的那些具有新的喜劇結局的作品可不都是喜劇。有的作品裏,鬥爭非常強烈、嚴肅,到最後一刻才出現了大團結。這當然不能通都用喜劇的手法去寫。有的呢,人物與情節已有喜劇的苗頭,可也沒試用喜劇的手法去寫,結果呢,就難免顯著束手束腳,使人只看見那些苗頭,而看不見鮮豔的喜劇花朵。這未免可惜!
我想,應當使那苗頭生長起來,開花結果。多寫出幾部好喜劇來不會是壞事!有的人愛看悲劇,有的人愛看喜劇,愛好無法強同,劇作者卻應多面供應。我們的喜劇還不很多,可是並非沒有苗頭,而且是個嶄新的苗頭——以團結代替團圓,以集的攜手前進代替了個人的諸事如意。
從劇作者來說,試寫喜劇的確足以增長本領。使一個具有喜劇苗頭的作品發展成爲皆大歡喜的喜劇,需要把人物寫得更爽朗一些,語言更生動一些,情節的安排更巧妙一些。這是很有益的練習。喜劇比悲劇需要更多的舞臺技巧。我們的戲劇創作,應當由思想與技巧兩面提高!
我們的兒童劇也嫌太少。兒童劇一點不比“成人劇”容易寫。它需要極簡單明快的語言,很多的動作,和適合兒童心理的幽默與風趣。先學學寫喜劇必大有助于創作兒童劇。
在戲曲裏,我們有很出的喜劇。可是,這種傑作多數是傳統節目,新創作的還不多見。這值得我們注意!有許多生、旦名手,有新戲可演,可是名醜摸不著新的好戲,顯顯身手。應當使百花開放得更多樣!
在曲藝裏,相聲最難寫。相聲不是一個劇種,但在語言技巧上有與喜劇相通之。一段相聲須由作者與演員屢屢加工,才能夠逐漸充實,
有“包袱”。這足見凡是帶有喜劇
的作品都需要很高的技巧。
我自己習寫過相聲與喜劇,都未成功,一來是自己在思想上與生活上都很貧乏,二來也是技巧不高。好吧,就讓我們多試試喜劇,增長我們的本領吧!
載一九六一年三月十日《劇本》二、三月號合刊
《雜文集第十六卷》習寫喜劇增本領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喜劇的語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