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老舍>老舍曲藝>作詩

《老舍曲藝》作詩

老舍作品

  甲 不管做什麼事情啊,都必須要有個謙虛謹慎的態度。

  乙 對。

  甲 不能驕傲自滿。

  乙 是啊。

  甲 有這麼一句話嘛:

  乙 什麼話?

  甲 逢驕必敗。

  乙 嗯。

  甲 一般的來講,比較有本事的人哪,都是比較謙虛。

  乙 是啊。

  甲 越是那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的人,比較容易驕傲。

  乙 是啊。

  甲 我們街坊有這麼弟兄兩人。這哥倆呀,就沒什麼學問。

  乙 噢。

  甲 你說他不認識字吧,也認識一些。

  乙 是啊。

  甲 你說他有學問吧,實在是不怎麼樣。

  乙 合算是馬馬虎虎。

  甲 他們這學問不在二五眼以上,也不在二五眼以下。

  乙 那麼正在哪兒哪?

  甲 正在那二五眼上。

  乙 嘿,好嘛!就那二五眼的學問。

  甲 這哥倆有個愛好。

  乙 愛好什麼?

  甲 喜歡作詩。

  乙 喜歡作詩?

  甲 那作詩嘛:允許作得好,允許作得不好。

  乙 是啊。

  甲 這是個shui平問題。

  乙 對。

  甲 可是這哥倆呢,作的本來不怎麼樣。

  乙 噢。

  甲 但是哪,非常的自我欣賞。

  乙 噢。

  甲 有一次,這哥倆呀出城玩去。

  乙 噢。

  甲 剛要出城,看見城牆啦:這個老大,詩興大發。

  乙 噢,要作詩呀?

  甲 要作詩。“嘿,兄弟,看這城牆多好哇!我來說個上句,你給配個下句。”

  乙 哥倆合作。

  甲 “呣?城牆!……遠看城牆鋸鋸齒。”

  乙 什麼叫遠看城牆鋸鋸齒呀?

  甲 你看那城牆上不是有那小垛口嗎?

  乙 啊。

  甲 離遠那麼一瞧,就跟那鋸鋸齒似的。

  乙 嗬!這比方不怎麼樣。

  甲 這本身就沒有詩意。

  乙 是啊。

  甲 可是這老二就非常欣賞:“哎呀,哥哥,這上句可太好啦;這我得給你配個下句。”

  乙 老二怎麼說的?

  甲 “遠看城牆鋸鋸齒……”

  乙 啊。

  甲 “哎!近看城牆齒鋸鋸。”

  乙 嗐!這叫什麼呀?這個,真是……

  乙 可不是嘛!

  甲 老大一聽:“哎呀,兄弟,這個下句可太好啦。”

  乙 嗬!還好哪?

  甲 “好好好。哎,要把城牆掉個個哪?”

  乙 把城牆翻個個?

  甲 把城牆掉個個。

  乙 啊。

  甲 “那是上頭不鋸鋸,底下鋸鋸。”

  乙 嘿,好!就這個啊?

  甲 哎呀,這哥倆是特別的高興。

  乙 還高興哪!

  甲 “哎呀,兄弟,今天咱們沒白出來:作了一首絕妙之詩。”

  乙 嘿!

  甲 一邊走,一邊背。

  乙 是啊。

  甲 “遠看城牆鋸鋸齒,近看城牆齒鋸鋸;要把城牆掉個個,上頭不鋸鋸,底下鋸鋸。”

  乙 這叫什麼玩藝兒呀!

  甲 “……妙哉,妙哉!”

  乙 喲!還妙哉哪?

  甲 哥倆很興奮,進了村子啦。

  乙 啊。

  甲 走著走著呀,看見頭裏有這麼一家挂著一塊匾。

  乙 噢!

  甲 寫著兩個字。

  乙 哪兩個字?

  甲 “詩醫”。

  乙 詩醫?

  甲 嗯。

  乙 哪個“詩”?

  甲 詩詞歌賦的詩。

  乙 哪個“醫”哪?

  甲 醫生的醫。

  乙 什麼叫詩醫?

  甲 就是給詩治病的醫生。

  乙 噢,給詩治病。

  甲 這哥倆一看,很高興。

  乙 嗯。

  甲 “兄弟,可好啦,這有給詩治病的啦。”

  乙 啊。

  甲 “咱們得過去,讓大夫給看看,咱們這首詩有什麼毛病沒有?”

  乙 嚯!

  甲 哥倆就進去啦。

  乙 噢。

  甲 到裏邊這麼一看哪:大夫還沒出來看病

  乙 是啊。

  甲 頭裏已經有二位在那等著哪。

  乙 噢。

  甲 人家手裏那拿著一號、二號。

  乙 那這哥倆哪?

  甲 這哥倆拿著三號。

  乙 啊。

  甲 沒有多大工夫,大夫出來開始看病。

  乙 噢。

  甲 叫一號。“大夫。”“你有什麼事情啊?”“啊,我這有一首詩,求大夫您給看看,有什麼病沒有?”“噢,好,念念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chu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乙 噢,一首唐詩。

  甲 “您看看這首有什麼毛病沒有?”大夫說:“好!”大夫這麼一號脈……

  乙 這還號脈哪?

  甲 “呣?你這是上焦火旺!”

  乙 上焦火旺?

  甲 “必須得吃一點打葯。”

  乙 爲什麼?

  甲 “因爲你這是七言詩。”

  乙 啊。

  甲 “用不了,改成五言詩就完全可以啦。”

  乙 是嗎?

  乙 “第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兩個字有什麼用?就用時節雨紛紛就可以啦。”

  乙 啊。

  甲 “到了一定的時節,必然要下雨。”

  乙 哎。

  甲 “不一定非是清明。”

  乙 對。

  甲 “所以前兩個字沒有用。”

  乙 噢。

  甲 “第二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路上有什麼用啊?就行人慾斷魂嘛。哪兒不算行人啊?馬路上、胡同裏頭,都算行人。”

  乙 路上是沒什麼用。

  甲 “借問酒家何chu有?借問兩個字有什麼用啊?那酒家何chu有——哪兒有酒鋪嘛?”

  乙 對。

  甲 “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牧童兩個字沒用,就遙指杏花村嘛。酒鋪在哪兒?那邊。這就完啦。”

  乙 對。

  甲 “哎,大夫,太好啦!謝謝您。”一號走啦。

  乙 噢。

  甲 大夫開始叫二號。“二號!”“大夫。”“你有什麼事呀?”

  “我這有一首詩,求大夫您給看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啊,念念吧。”“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乙 噢。

  甲 “您看看這有什麼病沒有?”大夫一號脈:“哎呀,你這是氣血兩虧呀!”

  乙 怎麼這又氣血兩虧啦?

  甲 “必須得吃一點補葯。”

  乙 補葯?

  甲 “你這是五言詩。”

  乙 啊。

  甲 “是件比較高興的事情。”

  乙 對呀。

  甲 “但是很不夠。”

  乙 噢。

  甲 “如果每一句再加上兩個字,那就是更高興的事情。”

  乙 是嘛!

  甲 “頭一句:久旱逢甘雨。”

  乙 啊!

  甲 “什麼算久旱?一年、二年、三年,都可以算久旱;當然,一二年不下雨,忽然一下雨,是件好事。”

  乙 是啊!

  甲 “但是很不夠,再加上兩個字。”

  乙 加什麼字?

  甲 “十年久旱逢甘雨。”

  乙 噢,加“十年”兩個字。

  甲 “十年都沒下雨啦,忽然間下起雨來,多麼高興的事情啊!”

  乙 對。

  甲 “第二句:他鄉遇故知。哪兒算他鄉呀?上海、天津都可以算他鄉。”

  乙 哎。

  甲 “在這些地方見著自己的朋友或者是qin屬,當然是高興的。”

  乙 是呀!

  甲 “但是很不夠。”

  乙 噢。

  甲 “加上兩個字。”

  乙 這加什麼字?

  甲 “萬裏他鄉遇故知。”

  乙 噢,加“萬裏”兩個字。

  甲 “在一萬裏地以外見到自己的朋友或者qin屬,那是多麼高興的事情。”

  乙 對。

  甲 “第三句:洞房花燭夜。”

  乙 啊。

  甲 “這沒什麼,誰不結婚呀!”

  乙 就是。

  甲 “頭裏加兩個字。”

  乙 加什麼字?

  甲 “和尚洞房花燭夜。”

  乙 啊!加“和尚”兩字?好!

  甲 “這個和尚本身是不結婚的。”

  乙 那是啊。

  甲 “但是,他要是洞房花燭夜,這是多高興的事啊!”

  乙 嘿,太高興啦!那就……

  甲 “第四句:金榜題名時。這不奇怪,只要你有那樣的才華,你就可以得中。”

  乙 對。

  甲 “加兩個字。”

  乙 加什麼字?

  甲 “監生金榜題名時。”

  乙 監生?

  甲 “監生本身沒有學問,花錢捐的;他要是得中啦,你說這是多高興呀!”

  乙 是呀!

  甲 “哎呀,大夫,太好啦!謝謝您。”二號走啦。

  乙 噢。

  甲 大夫開始叫三號。

  乙 噢,就那哥倆呀?

  甲 “三號!”“哎喲嗬!大夫,哈哈哈……我們哥倆等您半天啦!”

  乙 啊。

  甲 “噢,什麼事?”“我們這有一首絕妙之詩,求大夫您看看,有什麼毛病沒有?”

  乙 嗯。

  甲 大夫一聽啊,很不滿意。沒有這麼說話的。

  乙 就是。

  甲 “那你就念念吧。”“嗯……遠看城牆鋸鋸齒,近看城牆齒鋸鋸;要把城牆掉個個,上頭不鋸鋸,底下鋸鋸。”

  乙 嘿,真觍著臉念哪!

  甲 “您給號號脈,看有什麼毛病沒有?”

  乙 嘿!

  甲 大夫聽完了一皺眉:“行啦,不用號脈啦。童兒啊……”

  乙 童兒啊?

  甲 童兒啊,就是伺候大夫的。

  乙 噢。

  甲 “童兒啊,去搬一條板凳來。”童兒搬條板凳來。“請你們二位趴在板凳上。”

  乙 啊?

  甲 二位趴在板凳上。

  乙 嚯!

  甲 “童兒啊,再給化兩帖膏葯來。”

  乙 啊。

  甲 童兒又給化兩帖膏葯來,就在二位的臀部上,一人給貼上一帖。

  乙 是啊!

  甲 這二位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乙 啊。

  甲 “大夫啊,這是什麼意思啊?”

  乙 ……

  甲 “哼!看你們倆以後還放屁不放?”

  (該稿系根據趙振铎、趙世忠合說的相聲錄音整理)

……

《老舍曲藝》全本在線閱讀完畢..
如果喜歡本書或本作者,您可以:
▷ 下載老舍曲藝TXT全本
▷ 浏覽老舍其他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