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巴金>>附錄二第2小節

《家》附錄二

第2小節
巴金作品

  [續家附錄二上一小節],沒有青春,沒有幸福,永遠做不必要的犧牲品,最後終于得著滅亡的命運。還不說我自己所身受到的痛苦!……那十幾年裏面我已經用眼淚埋葬了不少的屍首,那些都是不必要的犧牲者,完全是被陳腐的封建道德、傳統觀念和兩三個人的一時的任xing殺死的。我離開舊家庭,就像摔掉一個可怕的yin影,我沒有一點留戀。……”

  這樣的話你一定比別人更了解。你知道它們是多麼真實。只有最後的一句是應該更正的。我說沒有一點留戀,我希望我能夠做到這樣。然而理智和感情常常有不很近的距離。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經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樣磨洗,也會留下一點痕迹。我想忘掉他們,我覺得應該忘掉他們,事實上卻又不能夠。到現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說沒有一點留戀。也就是這留戀伴著那更大的憤怒,才鼓舞起我來寫一部舊家庭的曆史,是的,“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庭的全部悲歡離合的曆史。”

  然而單說憤怒和留戀是不夠的。我還要提說一樣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信念。自然先有認識而後有信念。舊家庭是漸漸地沈落在滅亡的命運裏面了。我看見它一天一天地往崩潰的路上走。這是必然的趨勢,是被經濟關系和社會環境決定了的。這便是我的信念(這個你一定了解,你自己似乎就有過這樣的信念)。它使我更有勇氣來宣告一個不合理的製度的死刑。我要向一個垂死的製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訴)。我不能忘記甚至在崩潰的途中它還會捕獲更多的“食物”:犧牲品。

  所以我要寫一部《家》來作爲一代青年的呼籲。我要爲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的犧牲者“喊冤”!我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這個工作雖是我所不能勝任的,但是我不願意逃避我的責任。

  寫《家》的念頭在我的腦子裏孕育了三年。後來得到一個機會我便寫下了它的頭兩章,以後又接著寫下去。我剛寫到“做大哥的人”那一章(第六章),報告我大哥自殺的電報就意外地來了。這對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但因此堅定了我的寫作的決心,而且使我感到我應盡的責任。

  我當初剛起了寫《家》的念頭,我曾把小說的結構略略思索了一下。最先浮現在我的腦子裏的就是那些我所熟悉的面龐,然後又接連地出現了許多我所不能夠忘記的事情,還有那些我在那裏消磨了我的童年的地方。我並不要寫我的家庭,我並不要把我所認識的人與進我的小說裏面。我更不願意把小說作爲報複的武器來攻擊私人。我所憎恨的並不是個人,而是製度。這也是你所知道的。然而意外地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都爭先恐後地要在我的筆下出現了。其中最明顯的便是我大哥的面龐。這和我的本意相違。我不能不因此而有所躊躇。有一次我在給我大哥的信裏順便提到了這件事,我說,我恐怕會把他寫進小說裏面(也許是說我要爲他寫一部小說,現在記不清楚了),我又說到那種種的顧慮和困難。他的回信的內容卻出乎我意料之外。他鼓舞我寫這部小說,他並且勸我不妨“以我家人物爲主人公”。他還說:“實在我家的曆史很可以代表一般家族的曆史。我自從得到《新青年》等書報讀過以後我就想寫一部這樣的書。但是我寫不出來。現在你想寫,我簡直喜歡得了不得。希望你把它寫成吧。……”我知道他的話是從他的深心裏吐出來的。我感激他的鼓勵。但是我並不想照他的話做去。我不要單給我們的家族寫一部特殊的曆史。我所要寫的應該是一般的封建大家庭的曆史。這裏面的主人公應該是我們在那些家庭裏常常見到的。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地走上崩潰的路,走到它自己qin手掘成的墓穴。我要寫包含在那裏面的傾軋、鬥爭和悲劇。我要寫一些可愛的年輕的生命怎樣在那裏面受苦、掙紮而終于不免滅亡。我最後還要寫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裏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我終于依照我自己的意思開始寫了我的小說。我希望大哥能夠讀到它,而且把他的意見告訴我。但是我的小說剛在《時報》上發表了一天,那個可怕的電報就來了。我得到電報的晚上,第六章的原稿還不曾送到報館去。我反複地讀著那一章,忽然驚恐地發覺我是把我大哥的面影繪在紙上了。這是我最初的意思,而後來卻又極力想避免的。我又仔細地讀完了那一章,我沒有一點疑惑,我的分析是不錯的。在十幾頁原稿紙上我仿佛看出了他那個不可避免的悲慘的結局。他當時自然不會看見自己怎樣一步一步地走近懸崖的邊沿。我卻看得十分清楚。我本可以撥開他的眼睛,使他能夠看見橫在面前的深淵。然而我沒有做。如今剛有了這個機會,可是他已經突然地落下去了。我待要伸手救他,也來不及了。這是我終生的遺憾。我只有責備我自己。

  我一夜都不曾閉眼。經過了一夜的思索,我最後一次決定了《家》的全部結構。我把我大哥作爲小說的一個主人公。他是《家》裏面兩個真實人物中的一個。

  然而,甚至這樣,我的小說裏面的覺新的遭遇也並不是完全真實的。我主要地采取了我大哥的xing格。我大哥的xing格的確是那樣的。

  我寫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xing格,由這不同的xing格而得到不同的結局。覺慧的xing格也許跟我的差不多,但是我們做的事情不一定相同。這是瞞不過你的。你在覺慧那樣的年紀時,你也許比他更勇敢。我三哥從前也比我更敢作敢爲,我不能夠把他當作覺民。在女人方面我也寫了梅、琴、鳴鳳,也代表三種不同的xing格,也有三個不同的結局。至于琴,你還可以把她看作某某人。但是梅和鳴鳳呢,你能夠指出她們是誰的化身?自然這樣的女子,你我也見過幾個。但是在我們家裏,你卻找不到她們。那麼再說劍雲,你想我們家裏有這樣的一個人嗎?不要因爲找不到那樣的人,就拿你自己來充數。你要知道,我所寫的人物並不一定是我們家裏有的。我們家裏沒有,不要緊,中guo社會裏有!

  我不是一個冷靜的作者。我在生活裏有過愛和恨,悲哀和渴望;我在寫作的時候也有我的愛和恨,悲哀和渴望的。倘使沒有這些我就不會寫小說。我並非爲了要做作家才拿筆的。這一層你一定比誰都明白。所以我若對你說《家》裏面沒有我自己的感情,你可以責備我說謊。我最近又翻閱過這本小說,我最近還在修改這本小說。在每一篇頁、每一字句上我都看見一對眼睛。這是我自己的眼睛。我的眼睛把那些人物,那些事情,那些地方連接起來成了一……

家附錄二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附錄二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