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沈從文>新燭虛>給青年朋友

《新燭虛》給青年朋友

沈從文作品

  本省今年的集中軍訓,舊曆中秋就告結束。這次集訓留給多數人一個不良印象,實在無可諱言。失敗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對負責方面言,不如過去平滬集訓之有計劃,有辦法,一起始就看得出。對受訓學生言,把集訓當成照例的故事也有關系。我是個吃過軍營飯的人,深受入伍訓練嚴格的益chu,明白它意義的重大,所以想把失敗責任的一部分,放在青年朋友對于軍訓態度上。大家由于過去對軍訓的態度,只把它當成一種“大學生受委屈的義務”,從不把它當成“作guo民的義務”,這種輕軍訓的態度,就可以使集訓陷于無可避免的失敗。大家都以爲打仗是粗人幹的事情,有團長、營長、班長、兵士去負責,在大社會分工合作意義上,大學生另有大學生的職務。因此在受這種特殊教育時,不僅僅是沒精打采,十分勉強,並且許多還在有形無形之間加以反抗。這只要各人想想,平時對于校中軍訓的規避與嫌惡,就可明白。這種態度的形成,和過去中guo政治狀況自然極有關系。中guo是個雇傭兵製度的guo家,吃糧是某一種人的求生方法,並不是全tiguo民求生的方法。吳大帥有他自己的軍隊,張大帥也有他自己的軍隊,或以人爲單位,或以省爲單位,他們鬧意見時,就發生戰爭。若就過去二十年種種內戰來考察,打仗的確不是大學生所應作的事。虧得大學生不參加,少作無味的犧牲,爲guo家保存了些元氣。(大學生本來的用chu,是能夠從學校中學得若幹普通知識,弄明白某種專門知識的路徑,到畢業後,看機會和能力,或升學,或教書,或轉入相當機關服務。guo家若有組織,政治上了軌道,大學生的出路必然如此。)中guo近數年來在建設方面,經濟方面,以及各部門學問,如考古和地質,……有點成績拿得出手,都可說是大學生能在分內盡職的結果。可是個人與guo家的關系,個人對于guo家應負的責任,是視需要隨時變遷的。即如說戰爭,過去軍閥時代的爭奪內哄,我們chu于一個旁觀者情形下,不合作,不過問,事辦得到。可是現在大敵當前,舉guo同仇,何況對方又是一個凶狠橫蠻的民族,五十年來chu心積慮,用盡各種鬼蜮技倆,豪奪巧取,侵略我領土,削弱我民族生存能力,想慢慢毀滅我整個中guo整個中華民族,我們力圖自衛自存而戰,這完全對外的戰爭,當然人人有分!

  現在這種戰爭已繼續了一年,在爲中華民族自衛自存勇敢作戰光榮犧牲的,傷亡已將近百萬人,參加戰爭的,動員不下三百萬人,因戰爭影響,死亡流離的,不止兩千萬人。在戰場的後方,每天必有一百架兩百架敵人飛機,載了上百噸炸彈,到chu隨意轟炸,大學校被毀去的約三十校。在我陣地上,還每日有數百噸極猛烈的和有毒氣的炸彈爆裂,多少人在這種光景下掙紮拼命!試想想看,這是一幅如何淒慘、壯烈的圖畫!凡稍有血xing,不願自外于中guoguo民的青年,都必然會明白這戰爭的意義如何嚴重,如何與過去內戰不同,如何需要把自己力量加到上面去,方能抵抗強敵,免于戰敗後作亡guo奴!大學生知識比一般guo民都高得多,對于這次戰爭的意義也應當認識得更深刻。近代戰爭重要在“技術運用”,新兵器和新戰術,兩方面都離不了“人”,必需人在一單位上能盡職,在一群中又能協作,方可望産生良好效果。使人人能在極有條理極有秩序情形中盡職守分,唯一的方法就是訓練,一種極端嚴格的訓練。大學生在平時固然是個“特殊階層”,在戰時卻只是一個“guo民”。軍訓的目的,即或不是這時要大學生參加戰爭,至少也是希望guo民在這種教育上, 明白戰爭是怎麼回事, 有所准備,到需要時,還得照學生所習熟的一句話“迎上前去”衛guo守土。

  本期集訓之初,即發生“訓練不合法,待遇太差”的糾紛,所謂不合法,是大學生不宜再受入伍士兵教育,所謂待遇太差,不過是住得稍壞吃得稍壞罷了。青年朋友以爲入伍訓練便近于受侮辱,待遇差更近于受虐待,糾紛的起因如此,理由如此。到後負責者方法變更,紀律一馬虎,青年朋友裝病告假人數之多,用說謊取得自由,以及濫用自由,得自由時俨然一個流lang漢的所作所爲,說來就不免令人痛心。天真爛漫固然難得可愛,但許多人若到了應當思索個人與guo家,生存方法與生存意義的年齡,還天真爛漫,不知自愛,自重,不以說謊爲羞,不以懶惰爲恥,不以糊糊塗塗拖混爲可怕,把讀書也當成家庭和學校派定的義務,不認爲是自己的權利。不肯受初級訓練還可說是反抗心和自尊心的表現,到無人麻煩時,自己還是不會振作自己,這就難言了。在集訓期間,正義路上隨時都可以遇著一些神氣萎萎瑣瑣,走路懶懶散散,或者有時且同一只松鼠一樣,一面走路一面從容不迫咀嚼瓜子松仁的學生。再到什麼宿舍去走走,臥房中的雜亂無章,以及三三五五同學興趣集中所在,吵吵鬧鬧,令人感到時間之lang費,如何駭人!大學生對于將來的建guo責任特別重大,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學生嗎?這是受軍訓的學生嗎?這些人究竟是爲什麼活到地面上?

  這些事看來很小,其實卻異常重大。因爲從種種現象中,我們可以明白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就是一部分大學生,活下來實在不知爲什麼活。對生存竟象是毫無目的可言。行爲是呆呆的,腦子是木木的。既少嚴肅,也不活潑。任何好書都不能擴大他的想象,淘深他的感情。任何嚴重事實也不能刺激他的神經,興奮他的正義感。歸究說來,這些人活下來傳世訣,竟僅有一個混字,考學校時混及格,入學校後混畢業,出了學校到社會上討生活,還是混。進取心毫無,對guo家改造的雄心與大願更極端缺乏。唯一見出他還象一個活人,還在活還想活,不是求生技巧的進步,倒只是環境有點混不下去時,如何觳觫惶恐怕死逃生!然而這種怕死的情形,卻正反映出這種人如何愚蠢與無知!我們都知道關心前線的陣地轉移,可疏忽了後方的萎靡墮落。這不成!如果軍訓入伍教育受得好,或另外能從書本上稍稍輸入一點作人教育,就不至于有當前這個現象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可悲現象雖存在,也可說是“少數人”的事,是“過去”的事。另外多數大學生過去埋頭苦幹的精神,以及希望將來把知識和能力獻給guo家的精神,仍然是到chu可見。如本市昆華師範學校被炸時,許多學生和某某教授對于救助傷者的種種勇敢精神和行爲,實在使人敬佩。如今戰事還在繼續延長擴大,guo家遭遇的困難越來越多,個人所chu的環境也越來越緊張,前方和後方對戰爭意義雖不同,態度卻需要相同,最低限度是不氣餒,各盡其責來堅忍支持,死亡不幸分派到頭上時,沈默死去,死亡還不近身時,有一口氣,就得打起精神好好的來作一個人!西南聯大學生大多數是由淪陷的平津京滬各地來的優秀分子,幾個地方的學生,平時以領導全guo青年運動著聞,活動是常態,消沈是變態。這時節青年朋友可做的事情正多,即或不能向社會有何主張,至少在同學中造成一種嶄新風氣。縱不能上前方同敵人作戰,還可在學校中向“懦怯”、“頹廢”、“萎靡不振”以及種種充滿于一部分學生心目中的不良傾向消極觀念而戰。青年朋友不是都覺得入伍訓練早已完成,訓練的反複近于侮辱?入營後住的壞吃的壞是受虐待?我們若能夠把受過入伍訓練以後,還缺少軍人勇敢沈毅的氣質視爲更大侮辱,把住的好,吃的飽,活下來無所爲無所謂視爲更難忍受的虐待,若人人都能律己自重,都具有“天下爲己任”的仁愛雄強作人精神,都肯改造自己,在某種生活態度上簡樸單純,愛秩序,守紀律,完全如一個大兵,明日的一切情形會與現狀不同許多。我盼望有這種青年朋友,且相信有這種青年朋友,從本身起始來努力,作一個人,作一個中guo當前所需要的guo民,先在生活態度上,建立一個標准,一種模範,由此出發,再說愛guo,救guo,建guo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

……

《新燭虛》給青年朋友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一種態度”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新燭虛》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