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許地山>玉官>第3節

《玉官》第3節

許地山作品

  李總爺既然有了官職,心裏真也惦著他哥哥的遺ti,雖曾寄信到威海衛去打聽,卻是一點蹤迹都沒有。他沒敢寫信給他嫂嫂,怕惹出大亂子來不好收拾。那邊杏官因爲丟了孩子,便立刻找牧師去。知縣老爺出了很重的花紅賞格,總是一點頭緒都沒有。原差爲過限銷不了差,不曉得挨了多少次的大板子。自然,誰都懷疑是玉官的小叔子幹的,只爲人贓不在,沒法證明。幾個月幾個月的工夫忽忽地過去,城裏的人也漸漸把這事忘記掉,連杏官的情緒也隨日松弛,逐漸複原了。

  玉官自從小叔子失蹤以後,心境也清爽了許多,洋主人意外地喜歡她,因爲她又聰明,又伶俐。傳教是她主人的職業,在有空的時候,她便向玉官說教。教理是玉官在杏官家曾領略過一二的,所以主人一說,她每是講頭解尾,聞一知十。她做事尤其得人喜歡,那般周到,那般妥貼,是沒有一個仆人能比得上的。主人一意勸她進教,把小腳放開,允許她若是願意的話,可以造就她,使她成爲一個“聖經女人”,每月薪金可以得到二兩一錢六分,孩子在教堂裏念書,一概免繳學費。

  經過幾個星期的考慮,她至終允許了。主人把她的兒子暫時送到一個牧師的家裏,伴著幾個洋孩子玩。雖然不以放腳爲然,她可也不能不聽主人的話。她的課程除掉聖經以外,還有“真道問答”,“天路曆程”,和聖詩習唱。姑娘每對她說天路是光明、聖潔、誠實,人路是黑暗、罪汙、虛僞,但她究竟看不出大路在那裏。她雖然找不到天使,卻深信有魔鬼,好像她在睡夢中曾遇見過似地。她也不很信人路就如洋姑娘說的那般可怕可憎。

  一年的修業,玉官居然進了教。對于教理雖然是人家說什麼,她得信什麼,在她心中卻自有她的主見,兒子已進了教堂的學塾,取名李建德,非常聰明,逢考必占首名,塾師很喜歡他。不到兩年,他已認識好幾千字,英語也會說好些。玉官不久也就了“聖經女人”的職務,每天到城鄉各chu去派送福音書、聖迹圖,有時對著太太姑娘們講道理。她受過相當的訓練,口才非常好,誰也說她不贏。雖然她不一定完全信她自己的話,但爲辯論和傳教的原故,她也能說得面面俱圓。“爲上帝工作,物質的享受總得犧牲一點。”玉官雖常聽見洋教士對著同工的人們這樣說,但她對于自己的薪金已很滿意;加上建德在每天放學後到網球場去給洋教士們撿球,因而免了學費,更使她樂不可支。這時她不用再住在福間堂後面的小房子,已搬回本宅去了。她是受條約保護的教民,街坊都有幾分忌畏她。住宅的門口換上信教的對聯:“愛人如己,在地若天。”門楣上貼上“崇拜真神”四個字。廳上神龛不曉得被挪到那裏,但准知道她把神主束縛起來,放在一個紅口袋裏,懸在一間屋裏的半閣的梁下。那房門是常關著,像很神聖的樣子。她不能破祖先的神主,因爲她想那是大逆不道,並且于兒子的前程大有關系。她還有個秘密的地方,就是廚房竈底下,那裏是她藏銀子的地方。此外一間臥房是她母子倆住著。

  不久,北方鬧起義和團來了,城裏幾乎也出了亂子,好在地方官善于chu理,叫洋人都到口岸去。玉官受洋主人的囑托,看守禮拜堂後的住宅。幾個月後,事情平靜了,洋主人回來,覺得玉官是個熱心誠信的人,管理的才幹也不劣,越發信任她。從此以後,玉官是以傳教著了名。在與人講道時,若遇見問雖如“上帝住在什麼地方”、“童貞女生子”、“上帝若是慈悲,爲什麼容魔鬼到別chu去害人,然後定被害者的罪”等等問題,雖然有口才,她只能回答說,那是奧妙的道理,不是人智與語言所能解明的。她對于教理上不明白的地方,有時也不敢去請洋教士們;間或問了,所得的回答,她也不很滿意。她想,反正傳教是勸人爲善,把人引到正心修身的道上,哪管他信的是童貞女生子或石頭縫裏爆出來的妖精。她以爲神奇的事迹也許有,不過與爲善修行沒甚關系。這些只在她心裏存著。至于外表上,爲要名副其實,做個遵從聖教的傳道者,不能不反對那拜偶像、敬神主、信輪回等等舊宗教,說那些都是迷信,她那本羅馬字的白話《聖經》不能啓發她多少神學的知識,有時甚至令她覺得那班有學問的洋教士們口裏雖如此說,心裏不一定如此信。她的裝束,在道上,誰都看出是很特別的黑布yi裙;一只手裏永不離開那本大書,一只手常拿著洋傘;一雙尖長的腳,走起來活像母鵝的步伐。這樣,也難爲她,一天平均要走十多裏路。

  城鄉各chu,玉官已經走慣了。她下鄉的時候,走乏了便在樹蔭底下歇歇。以後她的布教區域越大,每逢到了一天不能回城的鄉村,便得在外住一宿。住的地方也不一定,有教堂當然住在教堂裏,而多半的時候卻是住在教友家中。她爲人很和藹,又常常帶些洋人用過的玻璃瓶、餅幹匣,和些現城葯村,如金ji納霜、白樹油之類,去送給鄉下人,因此,人們除掉不大愛聽她那一套悔罪拜真神的道理以外,對她都很qin切。

  因爲工作優越,玉官被調到鄰縣一個村鎮去當傳道,一個月她回家兩三天。這是因爲建德仍在城裏念書,不能隨在身邊,她得回來照料,同時可以報告她一個月的工作。離那村鎮十幾裏的官道上不遠,便是她公婆的墳墓。她只在下葬的時候到過那裏,自入教以來,好些年就沒人去掃祭。一天下午,她經過那道邊,忽然想起來,便尋找了一回,果然在亂草蒙茸中找著了。她教田裏農人替她除幹淨,到完工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趕不上回鎮。四chu的山頭都教晚雲籠罩住,樹林裏的歸鳥噪得很急。初夏的稻田,流shui是常響著的。田邊的shi氣蒸著幾朵野花,顔se雖看不清楚,氣味還可以聞得出來,她拄著洋傘,一手提著書包,慢慢地踱進樹林裏那個小村。那村與樹林隔著一條小溪,名叫錦鯉社,沒有多少人,因爲男丁都到南洋謀生去了。同時又是在一條官道上,不說是士商行旅常要經過,就是官兵、土匪凡有移勸,也必光臨,所以年來居民越少,剩下的只有幾十個老農和幾十個婦孺。教會在那裏買了一所破舊的大房子,預備將來修蓋教堂和學堂。玉官知道那就是用杏官入gu的那間葯房的獻金買來的,當晚便到那裏去歇宿。

  房買過來雖有了些日子,卻還沒有動工改建,只有一個看房的住在門內。裏面臥房、廂房、廳堂,一共十幾問。外門還有一所荒涼的花園,前門外是一個大魚池,shui幾乎平岸。因爲太靜,院子裏所有的聲音都可以聽見。在衆多的聲音當中,像蝙蝠拍著房檐,輕風吹著那貼在柱上的殘破春聯,鑽洞的老鼠,撲窗的甲蟲,園後的樹籁……

玉官第3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