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曾卓散文陰影中的《凱旋門》上一小節]們真正生活在一起,他們會漸漸地彼此厭倦的,除非雷維克能使瓊恩提高一步,或者是瓊恩拖累得雷維克下降一步。如果是後一種情況,那將是另一個悲劇,一個平凡得多的悲劇。而現在,雷維克雖然失去了她,卻得到了她的真正的愛。他將感到孤獨,但有著愛的回憶。這對于他可能更幸福一些吧。
戀愛與複仇,這是雷維克在這一段生活中的主要內容。現在,他的情人和他的敵人都在他身邊死去了。
面對著雷維克看,他是勇敢而堅強的:他忍受和承擔了多少東西!在最危險、艱難的情況下,他也並沒有垂下頭來,沒有灰心喪氣。但是,站在高看,他又是孤獨而無力的,他沒有找到可以照亮他的人生道路的理想,他沒有找到可以充實、豐富他的生活內容的事業,他遠離真正的戰鬥集
。他只能帶著一種深刻的頹唐甚至絕望的心情,得過且過而又憤世嫉俗地活著。偶然地、兩個人幾乎同時撞進他的生活中來,攪亂了他的心。一個人帶來愛的歡欣和苦惱,一個人激起了他複仇的渴望。他的生活似乎充實了起來。但是,這是因爲不幸才顯得美麗的愛情,這是看來果敢卻顯得虛弱的複仇。
善良、正直、勇敢的人受到迫害,這是可悲的。在受到迫害以後,找不到自己的道路,只是依靠個人的奮鬥和反抗,憤世嫉俗、得過且過地活著,這是更可悲的。
但戀愛與複仇至少攪動了他,使他熱烈的內心從外表的冷漠中顯露了出來,如同火焰從灰燼中升騰了起來。一個人複活了他的感情,另一個人殄滅了他的往事。他已經“沒有一件未了的塵緣”。過去的過去了,現在,他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當然,他也可能又回到他原來的生活狀態和精神狀態,不,甚至這幾乎是必然的,因爲他在思想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改變。但是,時代沒有允許他這樣。由于德進攻波蘭,法
對德
宣戰了。作爲一個從德
集中營裏逃亡出來的反納粹的難民,雷維克卻又被送進法
的集中營裏。
集中營是一個受難所。雷維克又必須忍受和承擔許多東西,這是我們相信他能夠有力量做到的。集中營也是煉獄和熔爐,他終于將被鍛煉成一個真正的反法西斯的戰士吧。從他的格來看,從許多與他有著類似遭遇的善良、正直、勇敢的人的例子來看,他應該是這樣的。而且作者在書中已經暗示過,雷維克已經認識到被他暗殺掉的仇敵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軍官,也認識到暗殺這個渺不足道的人,“不複是他個人的小事情”,而是與更大更重要的鬥爭有聯系的,“這是一個開始——”。那麼,他將參加到當時已經浩大的反法西斯的行列中,成爲一員真正的戰士,應該是他必然的道路——也是他唯一應該走的道路。
不過,那還只是想象中的壯麗的篇章。至于《凱旋門》本身,那調子總還是太低沈了。無力的個人,飄泊的生涯,無保障的生活,不幸的愛情,虛弱的複仇……。而作爲背景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騒動、驚惶、對災難的預感的那種沈重的氣氛,再加上巴黎底層小人物不幸生活的穿,和對于從德
流亡出來,過著動蕩、艱難,幾乎走投無路的難民生活的描寫,就更加重了全書的悲慘情調。就是作者後來對雷維克將有一個戰鬥的新的開始的暗示,也沒有能夠使全書的收尾轉爲比較高昂的調子。
作者帶著深深的同情和愛撫對待他所創造的雷維克——他的英雄。而且我們有理由可以設想,這個英雄在許多精神方面是他的化身,他通過這個英雄說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人生哲學和世態度。這當是這本書有著許多隽語、哲理,震蕩著幽深的抒情調子的原因。
作者與他所創造的雷維克一樣,是在納粹上臺以後逃出德的。作爲一個正直的作家,他當然不會見容于法西斯的德
。作爲一個正直的作家,他當然也不能忍受法西斯的德
。而他顯然也不滿意于蘇聯。在《凱旋門》中,雷維克最好的朋友、夜總會的看門人莫洛索夫,是一個在十月革命後流亡出來的貴族。他洞察人情,老于世故,表面淡漠而富于同情,地位卑微而品質高尚。幾十年了,他也懷著複仇的渴望。——這是一個看似真實,其實不可信的被作者大大美化了的人物。一個是從納粹德
逃亡出來,另一個是從蘇聯逃亡出來,兩個人結成了
密的友誼,兩個人都懷著複仇的心。作者這樣的安排決不是偶然的。
從作者對于巴黎的描寫來看,從他對于那些生活于底層的小人物的命運的描寫來看(那個被汽車撞傷後,甯願鋸斷大,只是爲了多得一點賠償費的少年季諾;那個爲了維持職業,甯願冒著生命的危險去非法墮胎的送貨女郎羅茜妮;那些強作歡笑、受盡淩辱的妓女……),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行,是也有著深刻的感受的。
痛恨法西斯,又不滿于蘇聯的社會主義,對于資本主義社會也感到絕望。那麼,出路究竟在哪裏呢?作爲一個個人民主主義者,作者在精神上顯得彷徨無依。他只能將同情和愛撫寄托在雷維克這樣的人身上,教導人們去做一個善良、正直、誠懇的人;他只能讓他的人物去經曆苦難,在暗淡的愛情和真誠的友誼中去得到一些溫暖;他只能讓他的英雄去進行一點慘烈而無力的個人鬥爭——他只能用低沈的、多少有些傷感的調子講述這樣一個故事,用以抒發自己的悲哀、痛苦、憤懑和內心的寂寞。他深愛他的英雄,他將全身心都沈浸到了他所創造的世界中去,這是《凱旋門》有著感人力量的一個主要原因,也使《凱旋門》的藝術成就高出于我們所看到的他的其他幾本小說之上(如《流亡曲》、《生死存亡的年代》。至于《西線無戰事》那是他最早的作品,雖然轟動一時,在藝術上就更差些)。但也正因爲是這樣,作者彷徨無依的精神狀態也大大損傷了這本書的藝術價值。他只能使讀者感到心的沈重(雖然和作者精神狀態相近的人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慰藉和溫暖),而缺乏鼓舞人心的激情,缺乏教育人的積極意義。
特別是,這本書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寫的。反法西斯的烽火在全世界燃燒,千千萬萬的人橫遭迫害,千千萬萬的人壯烈犧牲;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少英雄的詩篇。我們無權責問作者當時爲什麼選擇了這樣一個題材,這在作者當是孕育成熟了的,覺得必須一吐爲快的。但我們有理由對作者表現在作品中的那種精神狀態表示困惑。
作者是當代著名的德作家,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西線無戰事》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傑出的作品,使他贏得了世界
的聲帶。《凱旋門》出版後,也受到了廣泛的注意,成爲一時的暢銷書。作者是有藝術才能的,他的表現手法和藝術經驗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借鑒。但是,同樣值得我們借鑒的是,通過《凱旋門》我們又一次認識到,藝術才能還不是最重要的。好的藝術才能還要看是在怎樣的思想感情的支配下面。
作者缺乏理想主義的光芒來照亮他自己、也照亮他的人物的道路,這是《凱旋門》成爲一個悲劇的原因。同時,這也是作者的悲劇。
我想說,這也是許多資産階級作家的悲劇。
……《曾卓散文》陰影中的《凱旋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高龍巴----複仇女神”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