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曾卓>曾卓散文>在大海面前

《曾卓散文》在大海面前

曾卓作品

  看完鄧剛的《迷人的海》,我很自然地想到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在這兩個中篇裏面,都寫到了一個老人和一個少年;都有一個共同的主角:海;都寫到了人與自然的搏鬥,與生活的搏鬥。這兩個中篇在寫法上也是有些相近的,都極省略地寫到人物的身世、社會關系,創作方法是現實主義的,卻又帶著強烈的寓言se彩,表達了人生哲理。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1899—1961)晚期的作品,發表于一九五二年,那時候,他早已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大家了。這篇作品使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金(也由于他長期以來在文學上的貢獻,和他在當代文學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鄧剛,用我們當前的標准來看,還算是青年作家:三十七歲,在文學事業中剛開始他的道路。《迷人的海》不是他的第一篇作品,卻是他最初引起廣泛注意的作品。我設想,他寫這篇作品時,是多少受到了《老人與海》的影響的。

  然而,這兩篇作品又是不同的。題材不同,人物xing格不同,那是當然的,我主要指的是,作品本身的主題意義和蘊含的感情的不同。那原因,不是在于兩位作家年齡的差異,而是根源于作家本人的精神態度,他們對待生活的理解和對待生活的態度。

  海,是多少古往今來的詩人、作家歌頌的對象。我們可以將許多美麗的形容詞放在她的身上:遼闊、莊嚴、溫柔、奔放、深邃、壯麗……然而,有時她又是凶惡的,有著狂風、暴雨、巨lang、暗礁、漩渦……我曾在一首小詩中說:多少人,多少人

  在海的風lang中苦鬥

  在海的懷抱中沈沒

  在海shui的鹹味中融合著多少眼淚但是,海的迷人之chu,不僅在于她的美麗,而且也在于她的凶惡,對于某些人來說,是更在于她的凶惡。如果僅僅只能欣賞海的美麗的一面,那麼,這樣的人是並沒有理解海,也不能真正地愛海的。

  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記述過,在某一chu的海島上,漁夫們在一塊巨大的圓花崗石上刻上了一行題詞“紀念那所有死在海上和將要死在海上的人們”。這題詞使巴烏斯托夫斯基感到憂傷。而另一位作家卻認爲這是一行非常雄壯的題詞,他是這樣理解那意義的:“紀念那些征服了海和即將征服海的人。”

  這位作家的理解是對的。

  許多shui手、漁夫決不因爲畏懼風lang就不到海上去;決不因爲畏懼死亡就不到海上去。當然,他們需要在海上謀生。但是,也因爲他們對于大海有著深厚的感情。即使在岸上休息時,即使因年老不能再出海時,他們也常常向往著海,聽到大海的呼喚。他們的雄心,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生趣,就在于和風lang搏鬥,和大海搏鬥。在這搏鬥中,顯示出他們生活的力量,也顯示出他們對自己的信心。

  而大海,也正是生活的象征。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生活的海洋中。我們歡喜閱讀描寫海的文學作品,不僅是由于對海本身的喜愛,也是由于往往能從其中獲得對生活的啓示和激發在生活中搏鬥的力量。《迷人的海》寫了一老一小兩個“海碰子”。他們從事的是這樣一種行當:憑一口氣潛入海shui的深chu,捕捉海珍。這是辛苦的,要在冰冷的海濤裏浸泡,然後,爬上岸來,點燃事先准備好的柴草堆,讓凍僵的身ti在幾尺高的火苗堆上反複燒烤,再跳進冰冷的海濤中去。這也是危險的,海上不時有風暴,海下有刀鋒箭簇般的暗礁,而且還有著凶狠的狼牙鳝和鲨魚……海碰子,那是將生命抛進大海碰大運的人。

  那個老海碰子身形魁梧,有岩石般堅硬的骨架,牛筋般扭緊的肌肉,傷痕累累的身軀,黑膠板一樣富有彈xing的皮膚,那是五六十年來他在冰冷的海shui裏和灼燙的火煙中鍛煉出來的。關于他,流傳著一些傳奇式的故事,在這一帶海岸線上享有盛名。

  而那個小海碰子看樣子不到二十歲,幾乎還是個孩子。翹起的鼻頭和紅嘟嘟的小嘴,臉蛋上還毛茸茸的,像一個注滿汁shui的小香瓜。他還只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家夥。

  《迷人的海》是在這兩個海碰子的關系上展開的。

  這一帶有兩個海灣。在山那一面的,叫半鋪坑,是一個平靜的海灣,即使風起lang湧,也傷不了筋骨。在山這一邊的,叫大石灣,這裏的景se雄偉、壯闊,只是海上海下都有著更大的危險。然而,這裏有著更多更好的海珍,還有傳說中的神物——爲有著鋼刀一樣的身子,一公一母交錯立在那裏的錯魚守護著的神物。老海碰子一向是獨自在這邊——在這他認爲是男子漢的海中活動。而這一天,一個年輕的海碰子闖了進來,他也舍棄了那溫柔的海而選擇了這男子漢的海。

  這一老一小兩個海碰子開始是冷淡、疏遠、相互輕視的。老海碰子不滿意小海碰子的服裝(穿著那樣一身小挽領、緊貼身的擺langyi服,來逛海麼?),也不滿意于小海碰子手中的亮铮铮的魚槍(世世代代的海碰子都使魚叉,叉的魚還少嗎?那可是腕上的硬功夫,練不出來,便想新花樣,懶人懶招兒)和窄窄的小腳上套著的大膠皮腳之類的“新式武器”(什麼玩意兒),更不滿意于小海碰子的傲慢態度(不先來拜上兩句,就隨便地擺開了架勢,立了門戶,真是太放肆了)。而小海碰子初初見到久已聞名的老海碰子時,也感到很失望:人們把老海碰子說得那樣威風,那樣神能,原來只是一個使著鏽斑斑的魚叉和可笑的葫蘆頭的老頭子,他斷定自己比老海碰子強一百倍。

  但是,他們的關系終于逐漸轉變爲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結成了通過生死考驗的情誼。

  小海碰子雖然富有進取精神和勇氣,裝備了具有更大威力的新式工具,卻究竟缺乏經驗,在多次失敗後,使他不能不像一個見習生那樣向老海碰子學習。而且,有時是依靠了老海碰子的幫助,他才得以從困難和危險的狀況中擺tuo出來,他從內心滋生了對老海碰子的欽佩和感激的感情。雖然,他一方面還是在暗暗地與老海碰子較量。

  不管怎樣,老海碰子對小海碰子是憐惜和關心的,他不滿意于小海碰子的自負、冒失,卻也喜愛他的朝氣和勇敢。所以,即使是開始的那種冷淡、疏遠的關系中,他也還是在必要的時候幫助他,用威嚴、簡單的話語教導他。他知道小家夥正在暗暗地與自己較量。這是一種挑戰。于是他拚足了全部氣力。他是不會讓小海碰子超過自己的,他要永遠是強者。但他從觀察中終于知道不能小看對手。小海碰子的火槍的確比自己的魚叉有著更大的威力和准頭。雖然他是深深地愛著那生鏽的魚叉的,那上面有著他祖父和父qin的血,他拿著它戰鬥了一生。但它顯然是落後了。而他自己也顯然一天天衰老下去,小海碰子雖然嫩稚,……

曾卓散文在大海面前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在大海面前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