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這裏發表的是我參加中人民赴朝慰問團到朝鮮去後的日記的一部分。限于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大都寫得異常簡短。現在稍稍整理一下發表出來,是因爲這些簡短的記述裏面,多少反映了朝鮮戰場上的一些生活風貌,或者也還可以略供讀者參考的。當然,也因爲記述的簡短,就妨礙了內容的深入和發展。
我離開朝鮮已有兩個多月了,而在整理這些日記的時候,當時的情緒就又湧進了我的心中,有一些印象還異常鮮明地在我眼前閃耀。對于英勇的中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于在艱苦中戰鬥過來了而且還正在繼續戰鬥著的朝鮮人民,我謹在這裏說出我的最大的懷念和敬意。
——作者
四月八日
終于要出發了。五點四十分離開我們住宿的地方。天落著雨,還夾著雪花。我們坐在搭著油篷的卡車上。每一個人的心情都非常興奮。什麼人低聲地哼了一句歌,有幾個人應和著,很快的,就成爲一個大合唱,歌聲從這一輛車上流到另一輛車上:“我們祖多麼偉大……”,雄壯的歌聲蓋過雨聲。
車在大橋邊停下。大橋昨天上午遭受了敵機的轟炸,經過鐵道兵團同志和工人們一天一夜的努力,已經修複了。我聽說有好多同志們從昨天到現在,一直還沒有合過眼。我爬到車頂上看大橋,它屹立著,聯結著兩岸。橋上還有一些工人在忙碌著,不時傳過來吆喝聲和呼喊聲。
雨住了,天暗下來。馬路的那一端,有一座用樹枝搭成的牌坊,上面有用電燈排列成的三個字:“勝利門”。那大概是爲了最近返
的志願軍架的。七點四十分,我們開始過橋。再見,祖
!我回頭,凝視“勝利門”,它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車在橋上緩緩前進。黑暗中常常有人高聲喊:“熄燈,”“慢慢走”。在喊聲的間歇中,橋上異常寂靜,當車偶爾停住的時候,可以聽見江流的聲音。車平安過橋,我們進入了朝鮮。現在,她是全世界人民注意力的集中點,一場偉大的戰鬥正在這一片
土上進行。英勇的戰士們保衛著和平和真理,並以他們的英雄行爲和輝煌的勝利鼓舞著全世界爲保衛和平而奮鬥的人民。我思索著這一切,面對著寂靜的大地,有一種神聖的、莊嚴的感情在我心中升起……車亮著小燈在大路上行駛,可以隱約地看見公路兩旁的殘破的房屋和廢墟。不久,車轉入一片山叢中,路邊一片白
,不知道是積雪還是夜霜。晨四時,車停在一座小村落前。我們幫助司機同志將車隱蔽好,去敲開一間草屋的門,被驚醒的主人和我們的翻譯交談了幾句簡短的話後,點亮了油燈。油燈的微光照著他的多皺紋的、浮著
切的微笑的臉,同時,我看見了睡在炕上的另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主人熱烈地招待著我們,安排我們在另一間房的炕上睡下。
非常疲乏,雖然睡在熱炕上不大習慣,雖然這是進入朝鮮的第一個晚上因而有些興奮,但還是很快地就睡熟了。四月九日
十一點鍾醒來。門外,是在金的陽光下的靜靜的田野,可以看見少數的白
人正在他們的土地上耕耘。我們的主人正在屋前一棵大樹的濃蔭下面敲打著什麼。後來,我知道他是在利用被擊落下來的敵機的殘骸在改做著
桶之類的用具。當他看到我的時候,
切的微笑又在他的有著深深的皺紋的臉上浮現了出來。他的妻子在廚房裏燒飯,他的十歲左右的小女兒用頭頂著一大桶
從外面的井邊走來。她那樣小,卻頂著那樣一大桶
,那樣子是很有趣的。但我卻在這個勤勞的小女孩的面前感到了一種嚴肅。
簡單的吃了午飯後,和主人談天。知道他姓全。在“八一五”解放前,他是一個佃農。土地改革時他分到了兩垧田。他的大的男孩在半年前參加了人民軍。他自己在村人民委員會也擔任了一點工作。當我問到他解放前的生活情況的時候,他的臉是沈重的,談了一點他們在日本帝
主義統治下面所遭受的痛苦。他的話很簡單,顯然的,老人不願意回憶那些
暗的歲月。他也承認目前的生活也還是很艱難。“打走了美
鬼子就好了”,翻譯轉達他的意思。我們的談天一直都是經過翻譯的。後來,當我問到他對志願軍的觀感的時候,他才說了一句中
話:“中
人民志願軍,頂好!”他又露出了那種
切的微笑,並且用誠懇的眼光長久地看著我。
和同伴們到田野中去走了一下。雖然是白天,偶爾還可以看見我們的大卡車在公路上駛過。遇見了一支打著紅旗和朝鮮旗的行列,行列中走著的都是穿著朝鮮便服的青年們,他們
前都挂著紅花。顯然的,他們是去參加人民軍的。我們不自覺地鼓掌,他們也鼓掌來回答我們,並唱著《金日成將軍之歌》。
五點半鍾,太陽還高,我們的車就出發了。在村口,有七八個朝鮮兒童站在那裏,當我們的車開過的時候,他們揮舞著小旗,用清脆的聲音喊:“中人民志願軍曼(萬)歲!毛澤東曼(萬)歲!”爲了歡送我們,孩子們大概已經在那裏等得很久了。孩子們的誠懇是令人非常感動的。我們也高喊著口號回答他們。當我們的車走得很遠以後,還看見他們站在原地,向我們舞著小旗,揮著小手……車在大風沙中急駛,翻過一道山又一道山。天黑下來了。月牙的淡淡的微光照耀著
巒和深谷。我們的車開亮了燈走,因爲在這樣險峻的山路上,摸黑是很危險的。有時候,突然一聲槍響,車很快地就停住,燈也同時熄了。因爲槍聲是有敵機的警告。在寂靜中,可以聽見飛機在我們頭上盤旋的聲音。
十二時半,到達甯邊。在夜中,只看見一些殘破的樓房和瓦礫廢墟。我們去借宿的那一家,房內還有著電燈。主人和他的妻子在朦胧中醒來,燈光照著他們疲乏的臉。另外還有兩個小孩在炕上酣睡。主人知道了我們的來意後,就以非常熱誠的態度招待我們,並且用中
話說:“辛苦,辛苦。”女主人坐在炕上,露著善良的笑容,我們請翻譯轉達我們深夜打擾了他們的歉意。主人大不以爲然地搖頭,他不願借助于翻譯,而在一張小紙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來答複我們:“朝鮮人民和中
志願軍
切!”
四月十日
七時醒來,和房主人談了談。他姓劉,擔任這裏一個規模不大的精工廠的廠長。他的妻子在民主婦女同盟做班長。他告訴我,敵人曾經兩次來到這裏,這座小城原來有兩千多戶人家,現在只剩一半了。青年被殺掉的有八百多人,有大批的婦女被強。老百姓的糧食和較好的東西大都被搶走或燒毀了。
我到街上去走了一下。小城殘破,一半以上的房屋被毀了。在殘剩的矮屋中,偶爾還可以看到幾家店鋪,賣著板栗、煙絲一類……
曾卓散文和最可愛的人相處的日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