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夕。合家在一道高高興興地看完了中央電視臺的“祝福明天”晚會。孩子們各自睡去了。我和老伴稍稍整理了一下房間,換上了新的年曆和臺曆,于是有了一些喜洋洋的氣氛。時間到了12時整。不像農曆除夕那樣全城響徹了震耳的鞭炮聲,周圍一片寂靜,宛如平日。然而,一個新的年頭開始了。
已經過去的1991年是難忘的一年。在這一年到來的前幾天,我曾在一篇短文中說過這樣幾句話:“20世紀90年代又將跨進新的一年,我們臨近了世紀末,但我們永遠沒有世紀末的悲哀,卻只感到了日益逼近的新世紀的光輝。”在迎接1992年時,我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心情。
現在我要談的倒是一點有關個人的感觸。回顧了一下過去的一年自己做了點什麼,不能說是一片荒蕪,但是,費的時間也真不少,而我已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
費了。談論“時間”的詩文很多,中
古代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和古羅馬詩人賀拉斯的“抓住那逝
年華,抓住!抓住!”可以說是有代表
的。前者表達了對于時間流逝的感歎,後者則警示人們要及時珍惜時間。類似的話我們從年輕時起就聽到過的,但只有隨著年歲的增長才愈來愈
會到這些話的份量。
珍惜時間,當然是指應做一點事。我想起了老教授程千帆的一封來信。他說:“……你這一輩子也可以說是從小闖蕩江湖,閱曆文場,如果身還好,何不寫點回憶錄?不一定很完整,也不要大結構。一篇一事,想到就寫,記得就寫,事有大小,見有淺深,都無關系。近代野史逸聞不少,我們的子孫會感到寂寞。他們會不勝惆怅地說:我們的爺爺
,爲什麼那麼吝啬,給我們留下的只是一張白紙呢?”他的如何寫回憶錄的這一段話和所設想的我們的子孫們的感歎很有意思。關于寫回憶錄,《新文學史料》的主編牛漢還有別的幾位友人也都向我提出過。我這幾十年來經曆了幾個不同的時代,個人生活也頗有起伏曲折,應該是可以寫一點什麼的。事實上,過去一些年中也零碎寫過了幾篇。只是多年的日記都已喪失,而記憶力日衰,有的事記得還清楚,有的事則模糊甚至淡忘了,要想寫較完整的回憶錄是很有困難的。千帆兄的提示幫我打開了思路,小大由之,想到就寫。另外,以前在一些雜務上過于分散了精力,今年應該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這一方面。
老伴送來了用今年的第一壺開泡的茶。我坐在爐邊品著茶,眼前閃閃著過去的漫長而又短促的歲月。回顧過去生命的足迹,也是爲了探求生命的下一步。時鍾的“滴答、滴答”聲伴著我默想……。
《曾卓散文》抓住那逝水年華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意志的賭徒”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