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來了在這呼嘯的風中。謝謝你,神,感謝你的來訪不拘劄節:非常歡迎你。有朝一日,我也將來訪,同樣不期而至:甚至是默默無聲地來臨。
這首詩的題目是:《上帝,謝謝你》。作者是當代印度詩人薩琪達南德·希拉南德·瓦茨雅彥“阿蓋”(sachchidanandhi-ranandwatsyayan‘agyey’),他是這一屆斯特魯卡際詩歌節“金環獎”的獲得者,是詩歌節的各種活動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
他穿著印度式的灰的長袍,身材高大,挺直,銀白的頭發已經稀疏了,沿著下颚,有著半環白須。臉上總是帶著笑容,在銀邊的眼鏡後面,是一雙智慧和慈祥的眼睛。看到他,我很自然地想起了泰戈爾。
頒發“金環獎”的儀式在奧赫裏德城的聖·索菲教堂裏舉行。教堂並不大,古斑斓,保持著幾百年以前的那種風格。在這座古老的教堂裏舉行授獎儀式,是有著一種特別莊嚴的氣氛,而且,與那位得獎的老詩人的風貌和氣質是和諧的。詩人作了誠摯的激情的發言,並朗讀了自己的詩。另外,由演員朗讀了他的詩和演唱了爲他的詩所譜寫的歌曲。
在詩會開幕第一天的尾酒會上,我就和他進行了交談。我問到他的年齡。“您看呢?”他帶著幽默的微笑反問我,接著說:“我已經過了七十了。”但他的精力是旺盛的,詩會的各種活動他都出席了,而且必須接待許多來訪的人。他的態度總是那樣誠懇、彬彬有禮的。我說不清他的身上是什麼吸引了我:是他的東方人的氣質?是詩人的風度?是哲人的深沈?我很想和他談談,但又感到不便打擾他。後來有了這樣一次機會:在貝爾格萊德,詩人彼得洛夫請我們到他家去作客。我們去了以後,看到阿蓋也是被邀請的客人。另外,還有幾個南斯拉夫的詩人、編輯、出版家。我們都擠坐在別有風味的閣樓上,那是彼得洛夫的書房也是接待室,大家談笑風生,我和阿蓋雖然是促膝而坐,也很難進行個別的交談。他只是告訴我,明天就要到英
去,幾周以後,還要到西德,一時不可能返回印度。他說,他到過許多
家,卻沒有到過中
,而那是他久已向往的。
根據文字介紹,我知道他已出版了十本詩選和關于詩的書。他還是小說、散文作者,也是出版家、編輯和翻譯家。半個世紀以來,阿蓋已成爲印地詩歌最重要、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但是,在我似乎還沒有介紹過,至少,我沒有看到。
“阿蓋”的原文含意是“不可理解的人”、“不可捉摸的人”,那是帶著一點神秘的。有一篇評論文字,說他是“一個不安的靈魂,一個火熱的開拓者,一個堅定的創新者,一位不斷接觸新的事物的作家,他一只耳朵傾聽著來自未知王
的呼聲,另一只耳朵傾聽著他自己的話語——或者更准確地說——傾聽著他自己的無語的沈默”。我手頭有他的一本詩選集,其中絕大部分是印地語,只有十四首詩是用英語寫的。從這十四篇中,大致可以看出他的風格。他的詩帶著一點“純詩”的傾向。帶著一種哲學式的沈思,帶著一點朦朦胧胧的美。然而,仔細地讀一下,就可以看出,詩人並不是那樣甯靜的,在表面的淡泊下,跳動著一顆摯愛生活的心。在前面,我們引了他的一首詩,表達了他的超然的生死觀,和與大自然溶合爲一的
襟
《曾卓散文》印度詩人“阿蓋”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宣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