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落著大雪。街上的行人已很稀少了。那些高樓大廈的窗口都輝耀著明亮的燈光,不時傳出歡樂的笑聲和喧嘩。
然而,有一個賣火柴的女孩卻蜷縮在高牆角下。她又累又冷又餓,只好劃幾根火柴來溫暖自己的身子,並在火柴的微光中做著幻夢來溫暖自己的心……當新年的陽光升起來時,她的明亮的眼睛再也不睜開了。
著名的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在一百四十年前講述的這個小故事,感動過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少年,也感動了一個中的九歲的少年,湖北鄂城縣城關東方紅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劉倩倩,他因而寫出了一首動人的詩。
在這首小詩中,他用異常樸素的、帶著兒童情趣的語言說,要將自己吃的蛋糕和穿的棉去送給那個挨餓受凍的小
,而且與她一道唱最美麗的歌。
也許,他想著那個賣火柴的小是在遙遠的地方;更可能的是,他知道那個賣火柴的小
只是一個故事中的人物,所以他只好希望在夢中見到她。
蛋糕、棉、歌,這都是現實的,然而,他所要幫助的那個小
卻是他在夢中才能看到的;他對那個受苦的小
的同情和愛是真摯的,然而,他實現願望的方式卻是幻想的。幻想與現實這樣自然而又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個稚氣未
的少年的純潔、善良的心靈。
這首小詩的表現手法也是巧妙的。這個少年一件又一件地把他的“秘密”告訴了我們,卻又每一次都說:“你別問,這是爲什麼?”這反而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心:真的,這是爲什麼呢?
他後來又說:“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把棉給她去擋風雪,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這就更引起了我們的興趣,這個忽然冒出來的“她”是誰呀?最後,小作者才告訴我們,她就是“安徒生爺爺”筆下的那個“賣火柴的小
”。——平平淡淡寫來,一層一層地推進,一步一步地引我們走進詩境中,最後一段才點明了“秘密”,使整首詩活了起來,而且將整首詩提到一個高度,使讀者忍不住要將詩從頭再讀一遍,再加以細細吟味。
我們不能不感到驚喜,一個天真的小男孩竟能寫出這首動人的詩。但是,我要說,也只有一個天真的少年才能寫出這首動人的詩。
當然,這還是一棵幼苗。從思想的角度看,他的對“賣火柴的小”的同情和愛,應該可以發展成對一切受難者的同情和愛;而他對“賣火柴的小
”的幫助的願望,應該可能在生活的熔爐中化爲行動的劍——當他逐漸成長以後。
當然,這還是一棵幼苗。從藝術的角度看,他本能地踏上了詩的大道,但通向巅的道路並不是平坦的,而且在途中也不是沒有歧路。
這是一棵幼苗,但這是只要有適宜的陽光雨露滋潤就能在將來開花結果的幼苗。那麼,讓我們爲他的茁壯成長祝願和祝福吧!
1980年9月16日夜
附:你別問這是爲什麼
劉倩倩(九歲)
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的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爲了什麼?
爸爸給我穿上棉,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爲了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麗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爲了什麼?
晚上,我把它們放在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爲了什麼?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給她去擋風雪,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
《曾卓詩論》純真的心,純真的詩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年輕的詩作者 年輕的大學生”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