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將王蒙的短篇小說《海的夢》稱作是詩。他說:“《海的夢》寫的是情緒的意境。”這本身就是詩的表現方法,而且它的確達到了詩的高度。我讀完以後,有一點喜悅,有一點激動,有一點遐想……
我喜歡《海的夢》也許還有一點個人的原因。小說寫的是一個在少年時期向往海的人,經受了長期磨難後,當他迫近老年,第一次看到海時的種種心情。于是很自然地想起了我自己,雖然這樣說未免有點冒昧。在我少年時,也有過海的夢。我也是在跋涉過漫長的崎岖的道路後,去年夏天才看到海的。當時將自己的一點感觸寫了一首小詩《生命的激流》。小說中那位主角看到大海時感歎地說:“大海,我終于見到了你!”同我那首小詩的第一句幾乎一樣。所以,我很有興趣地想了解一下那位主角的心情,也用以對照一下自己當初看到海時的心情。
小說的主角名叫缪可言,是一位翻譯家,從事了大半輩子外文學研究與介紹的專家。作者這樣介紹了他的過去:年輕時他愛唱兩首關于海的歌,“這兩首歌便構成了他的青春,他的充滿了甜蜜與苦惱的初戀。愛情,海洋,飛翔,召喚著他的焦渴的靈魂。a、b、c、d,事業就從這裏開始,又從這裏被打成‘特嫌’。巨
一個接著一個。五十二歲了,他沒有得到愛情,他沒有見過海洋,更談不上飛翔……然而他卻幾乎被風
所吞噬。”在缪可言遭受了長期磨難而終于“平反”以後,好心的領導和同事們最關心的是兩件事:一是好好療養一下,恢複健康;一是刻不容緩地建立一個家庭。對于後一件事,他茫然,木然,黯然。因爲他感到自己已經老了。他當然有過愛情的渴望,然而一切事物都有其適當的時間,現在自己誤了點,過了站,無法重作少年。俱往矣,青春,愛情,海的夢!
他接受了前一安排,來到海邊一個休養所。他看到了多少年來就向往的大海。
但是,真奇怪,他只住了五天就決定離開了,惹得休養所的所長十分不安,弄不清他要離開的原因。他的介紹信上本來開的是療養一個月。
促使他急急離去的原因是什麼呢?
小說裏是這樣寫的:“他若有所失。天太大。海太闊。人太老。遊泳的姿勢和動作太單一。膽子和力氣太小。苔太厚。詞彙太貧乏。膽固醇太多。夢太長。
太軟。牢騒太盛。
書太厚。所以他堅持要走。”這未免有點含糊,朦胧。然而是可以從中窺探到他的內心的。
在這裏有著幽美的環境,好的夥食,舒適的居住條件。不僅和的、惡臭的、絕望的牢獄相比是天堂,而且和他的忙碌、簡樸、艱窘的日常生活相比也是天堂。——這一切不是很好麼?
然而,在大海面前,卻又時時使他想起年輕時的海的夢,時時使他意識到青春的流逝,時時提醒他當年的雄心壯志已磨蝕得黯然無光……
他在大海裏浮遊。大激起了他的精神。海
奈何不了他,更增添了遊海的情趣。年輕時的勁頭又上來了,他愈遊愈遠,遊過了安全線。然而,就在他興高采烈地幾乎自诩爲大海的征服者、乘汽破
的弄
兒的時候,他的左小
抽了筋,幾乎無力遊回了。難道這就是命運的終點麼?他憤怒了,他不情願,他覺得冤屈,好容易才掙紮著遊回到岸邊。于是,他深深地感到:“我是老了,不服也不行。”
當他在海灘仰視天空,他感到一種輕微的、莫名的惆怅。
巨大的、永恒的天空和渺小的、有限的生命。又一天過去了。過去了就不再來。他已經虛擲了自己的青春,難道還要再費已經不多的來日麼?
他有點頹唐,有點失望,有點悲哀。這是可以理解的。誰有權利責備他呢?即使是堅強的戰士,在那樣的情境中,也會有某種傷感的。但如果僅僅是停留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中,他是不會急急離開大海的。相反地,他就會得過且過地在休養所住下去。
還應該從另一面去尋找原因。
他時時在大海的面前感歎自己青春的消逝,豈不正說明他對青春的懷念,對青春的渴望麼?他時時在大海面前感歎自己熱情的衰退,這種感歎本身,不也正是一種激蕩著的熱情麼?他來到海邊五天,當然不可能使他恢複身的健康,但卻刺激、攪動他的似乎已枯澀的內心,激起了波瀾。
他少年時對海的向往,並不是因爲在想象中的海是美麗的,那實際上是對寬闊、自由的生活的向往,對風暴、雷電、巨——對鬥爭的向往。現在,幾十年過去了,他飽經風霜,穿越過生活海洋中一個接著一個的巨
,來到了他所向往的大海的身邊。他的願望達到了,而又並沒有達到。因爲,這是真實的海而不是他夢中的海。在這真實的海的面前,使他回想起了年輕時的海的夢,使他意識到青春年華的消逝,激情的衰退。
這使他痛苦。然而,這種對年輕時海的夢的回憶,又激發了他的熱情。使他不安于在這樣舒適的環境中生活,不願在一群老年人當中生活。是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他沒有力量在面前的大海中遠遠遊去,那麼,讓他離開,讓他回到忙碌、簡樸、艱窘的日常生活中去,因爲在那裏,他還可以有力量遊得很遠。而在那裏也有真正的海,真正的天,真正的無垠……在那裏——在生活的海洋中!
真實的海和夢中的海,互相交織著,使他有著複雜、矛盾的心情,使他意識到自己身心的衰老,又激發了他的熱情和力量。他可能已經認識到,海的夢並不像是他年輕時所向往的那樣美麗、虛無、飄渺。他原來就一直生活在他夢中的海上,他原來就一直生活在海的夢中。痛苦、磨難,一個又一個幾乎吞噬他的巨,應該就是在他海的夢之內的。他並沒有失去年輕時的海的夢,卻有了對海的夢的新的認識,因而也就得到了對自己的信心。所以他急于離開這裏,卻又衷心地贊美:“這個地方好極了,實在好極了。”
“大海呀,我愛你!”多少次,他想這樣大聲地呼喊,卻又不好意思。當他離開的前夕,有意爲他送別似的,有意爲他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似的,大海爲他安排了一個溫柔、靜谧的月夜。一個人在海邊,面對著夢幻般的大海,他終于這樣大聲地喊了出來。這是他對海的美麗的贊美,對海給予他啓示的感激,也是對新的生活的呼喚吧(雖然他已經沒有當年那樣好的嗓子)。
他沒有想到他的喊聲驚動了一對青年戀人。他們原是偎依在岩石的影中的。他們站了起來,撲向了大海。他們向著遠遠的地方遊去,向著他——缪可言向往過,卻從來沒有敢于問津的
天相接的亮晶的地方遊去。他們這樣勇敢,不怕夜黑,不怕
涼。如果自己還是一個青年,不也會和他們一樣嗎?
呵,愛情,青春,自由的波濤,一代又一代地流動著,翻騰著,永遠不會老,永遠不會淡漠,更永遠不會中斷。它們永遠和海,和風,和天空在一起。他感歎著。他唱起了一支歌,他懷著隱秘的激情回到了休養所。他想起了許多詩,包括他自己的詩。他睡了,嘴角上帶著微笑。他一定想得很多,很遠。他一定在爲那一對勇敢的年輕的戀人祝福,爲在自由的波中奮力遠遊的年輕的一代祝福。
誰在年輕時沒有過海的夢呢?可悲的不是沒有見到海——你原來就在生活的大海中的,可悲的是夢的消失。青春是可以消逝而夢是不應該消失的。一個有著海的夢的人也就有著他生命的青春。
真正的海,真正的天,真正的無垠就在前面呢。那麼,讓我們也來祝福一切在海上的人,一切在心中永遠有著海的夢的人!
王蒙無疑地是一位很有才華也很努力的作家。近幾年來,他在小說表現形式上的探索贏得了一片贊美,也引起了某些懷疑和非議。我沒有讀過他的全部作品,更沒有進行研究,在這方面說不出什麼意見。我只想說,我贊成形式上的探索和創新,只要是適合于所要表現的內容,只要是爲了更深刻有力地反映現實,而不是爲手法而手法,賣弄形式以掩蓋內容的空虛和虛假。
《海的夢》在形式上倒是比較平實的。它主要是表現情緒的意境,而不是著重于敘述一個故事。情緒的意境當然也不能離特定的人和必要的生活場景。這是塑造人物
格的一種手段,甚至是一種必要的手段。在一切成功的小說中都可以找到例證。以表現情緒的意境爲主的小說雖不那樣普遍,也還是有一些的。短篇小說既然可以描寫生活的一個片斷,也可以著重寫一個人物在一定情景下的情緒的波動起伏狀態的。當然,那應該有一定的社會內容,也應該讓讀者能夠
驗到人物的情緒。
《海的夢》更吸引我們的,是作者對生活的敏銳的感受力,在生活中探索、追求的激情,和對未來的信心。他自己有著和缪可言類似的遭遇。缪可言的思想感情不可能都是他的,但他肯定通過這個人物寄托了自己的一些感受,驗了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就使這篇小說有著比較強烈的感染力。
作者說,他在“摸索,試驗,怎樣把小說寫得更好一點。初步會是,應該再放松一點。”能夠在藝術創造中放松,是藝術家成熟的一種標志,也是創造好的藝術的一個重要條件。放松,那是意味著,作者真正沈浸到了他所要創造的對象中去,毫不矯揉造作,不是強迫調動自己的感情,而是讓一切自然地流露出來,噴放出來。很希望我們的有一些作家能重視王蒙的這一點經驗之談。
《曾卓詩論》海的夢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更高地飛吧”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