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陳國凱>一方水土>第3節第2小節

《一方水土》第3節

第2小節
陳國凱作品

  [續一方水土第3節上一小節]個完,笑笑,懶得理他。

  “小jie,我再考考你:香港最早是什麼人開發的?”

  “還用問?當然是廣東人。香港本來是廣東地盤,誰不知道!”

  “小jie,你說得太籠統。廣東四條shui路三種人,東江客家佬,西江廣府人,韓江chao州佬,海南島也屬于廣東。海南佬講崖話,叫‘海南堆’。我問你,香港早先是廣東哪路人開發的?講呀。”

  這可把淩娜問信了。這廣東人也夠雜的,那麼多品種。

  “你看,香港人不知香港事。平哥,你講講。不知道?嗨!你們真是枉讀詩書枉少年了,對香港曆史一無所知。告訴你們吧,香港最早是客家人開發的。信不信?”

  “講鬼話。不信。”淩娜笑了起來。

  “小jie,我不是空口白話,有史料依據,有古迹爲證。沙田的曾氏大屋,元朗的‘潘屋’,還有許多客家人的古迹,看過沒有?十八世紀,客家人就是香港的主人了。那時香港除了荒山就是鹹shui,荒涼得很。客家人是天生的開荒牛,哪兒困難哪兒去,哪兒艱苦哪安家。他們在香港地創家立業時,廣州人還不知這鹹shi地是塊風shui寶地,更別說英guo佬外江佬了。老板,我沒有說錯吧?”

  “有此一說。”

  “那就怪了。香港的口語爲何是廣府話,不是客家話?”

  “小jie,什麼叫後來居上?這就是後來居上。mei仔大過主人婆,這種事多了。客家人多數是山野之民,怎麼搞得過財雄勢大的廣州幫?廣府人在南方占盡天時地利,他們一來,客家人就靠邊站了。香港的口語也就順理成章變成白話、廣府話,不是‘涯兜’、‘屙裏肚’(客家話)了。你笑!過去人家常說‘廣州老豆(父qin)香港仔(兒子)’。平哥,你那麼大學問,這意思懂未?”

  曾guo平笑著問:“楊頭,有沒有人說廣州老母(母qin)香港囡(女兒)?”

  “沒有這樣叫的。老母是隨便叫的嗎?正傻仔!”

  淩娜笑得彎了腰。淩娜一笑,楊飛翔的話更是噴礴而出:

  “早先,香港這小地方根本無法跟廣州比!那時香港算什麼?扯旗山,香港地,鹹shuimei,番鬼佬,那海島灘塗不過是曬鹹魚販鴉片洗黑錢的地方。小jie,你現在住的地方爲什麼叫銅鑼灣?那是當年曬鹽曬鹹魚的地方。那時沒有電話,沒有廣播,有專人司鑼。天要下雨了,就拼命敲銅鑼,當,當,當,銅鑼一敲,就是通知大家趕快收鹽收成魚。你笑!”

  “楊經理,你不是講鬼話吧?”

  “不是騙你,確實是這樣。不信,你問問老板。老板是真正的香港通。小jie,如果你是那時的香港mei,也是曬鹹魚的mei仔,哪有今天這樣光鮮——手上臭美茄,身上白金鏈,巴黎時裝,意大利皮鞋。那時的香港mei赤腳行田。那時的時裝是大衿衫,三裁兩剪一幅布,衫領都沒有。要身材沒身材,要模樣沒模樣,哪來花式皮帶song針領結?一個布條或者紮根草繩就是腰帶,就是香港mei。平哥,你笑什麼?如果是那陣時,你這‘大碌竹’(大竹筒)也是站在海邊打銅鑼的角se,哪像今天吹個頭發都講究什麼大波細波,穿條底褲也講名牌。你這名牌底褲再名牌穿給誰看……”說到這兒,楊飛翔趕快收聲。小jie在身邊,說到內褲就不能再往下說了,再說下去就有辱斯文有傷大雅了。

  曾guo平一聽心裏冒火。又不好發作。便說:

  “楊頭,人家叫你鹹shi佬,沒有說錯。你除了底褲,就不能說點別的嗎?”

  這話一出,方辛也笑了起來。曾guo平這小子也厲害,一語雙關。香港人說“除了底褲”,就是叫你“tuo了內褲”。想想,文質彬彬的楊先生tuo了內褲是什麼鬼樣子?看見淩娜還捂著嘴笑,曾guo平就像報了仇。

  楊飛翔也不好再爭論,很有風度地轉了話題:“少說廢話。再跟你們說說廣州吧。淩娜,你不知道過去廣州多繁華多氣派!給你講點曆史吧。中guo幾千年,三皇五帝夏商周,唐宋元明清,廣州都是中guo的外貿中心。”

  曾guo平再報一箭之仇:“楊頭,還學問家一樣。三皇五帝的時候有船嗎?還外貿!收聲吧,說出來不怕笑死人。”

  “好,算你聰明。不過,廣州是古代全guo外貿中心,是不爭事實。平哥,對中guo曆史,你懂得多少?三guo時期,廣東就是發達的‘南海絲綢之路’。現在言必稱盛唐,其實,宋朝的商品經濟比唐朝發達得多。廣東的經濟在宋代發展到gāo cháo,比歐洲發達多了。美guo佬更不值一提。那時美guo佬還是土著生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跟廣州怎麼比!老板,是不是?”

  “你吹你的,問我幹嘛?”方辛笑。

  出生在廣州的楊飛翔,顯然有廣州情結,說起廣州就眉飛se舞:

  “不是吹牛,南宋時期,南方的經濟遠遠超過了北方,古書上說:‘guo家根本,仰給東南。’這意思懂麼?就是說,那時中guo經濟主要靠南方,尤其是廣東。告訴你們吧,鴉片戰爭以前,廣州,有時也叫番禺,不僅是中guo對外開放的最大城市,還是亞洲最大的guo際貿易市場。名符其實的一哥,龍頭老大。那時,珠江河口,真像書上說的,萬船彙聚,大舶參天,物埠豐華,車shui馬龍。知道這一點,就知道爲什麼自古以來,廣東人是商戰高手。阿爺教下來的。廣東多shuishui爲財。廣東人紮條shui帶走江湖,走到哪兒都聚財,這就是廣東人,就是曆史,就是人文地理。但不懂?”

  淩娜說:“楊經理,別吹牛。上海就比廣州大。亞洲最大的guo際市場是上海,你以爲我不知道?”

  “小jie,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告訴你吧,上海發起來,是鴉片戰爭之後的事。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打輸了,清朝被逼開放口岸,五口通商。過了十多年,上海才威shui起來,成了一哥。這也叫後來居上。廣州只好委屈一點,當個老二吧。不過廣州資格老,家底厚,除了廣州,還有南洋,到chu有廣東的僑商。廣東人的經濟實力,中guo任何地方都沒法比。當然,上海江浙人也是商戰高手。中guo的商戰,基本上是這兩家的天下。老板,我沒有說錯吧?”

  “別吹過頭了。你忘了唐代西域有一條世界聞名的絲綢之路。”方辛說。

  “那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方,怎麼能跟廣州相比?小jie,要說對外開放,廣州的曆史最久,搞得最活。廣州那條小街十三行,聽過沒有?以前就是世界聞名的全guo對外貿易中心。那時也叫‘番館’,被人稱爲南方的華爾街。爲什麼廣東人最少保守思想,爲什麼廣東人的開放意識變革精神全guo第一?稍懂曆史的人都知道,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曆史人文地理環境形成的。爲什麼康粱變法、辛亥革命都是廣東人搞起來的?……

一方水土第3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3節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