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汗對基督教十分寬容,但他們說:“如同神賜給我們五根不同
的手指,他也賜給人們不同的途徑。”
隨著元世祖忽必烈定都燕京(後改稱大都,即今北京),蒙古鐵騎揚威中原,基督教在中又時來運轉,一度振興。這時其名號叫做“也裏可溫”(對該教及信奉者的統稱),乃蒙語“福分人”、“有緣人”的意思。也裏可溫這時已不再是單門獨戶,而包括景教和“正統”的天主教兩個家族。
就契機而言,上帝此番是由蒙古馬背上馱進中原的。
景教自唐末在內地滅絕殆盡,僅北方邊塞地區尚有延續。後來,該教在蒙古的乃蠻、汪古、克烈等部落中獲得發展。回回世紀初年,就曾留下了20萬克烈人皈依上帝的逸聞。據說,克烈王某日在山中行獵,爲暴風雪所阻,迷失了路徑。忽然間有一聖者顯形,對他說。“如果你信仰基督,我願引導你走出迷途,使你絕境逢生。”克烈王答應了,于是在聖者的引導下安全地返回營帳。因此,他和他的臣民便都信奉了上帝。
這並非神話故事,明明白白載于當時教會的函件。其情節固帶有傳奇彩,20萬的數字也或多誇大,但克烈部世有信奉基督教者確是事實。成吉思汗時克烈部長王罕的祖父和父的名字,明顯都和基督教有關。該部紮合敢不的女兒莎爾合黑帖尼,即蒙哥和忽必烈的生母,也是該教信徒。蒙古諸汗的家人和宮廷裏,多有景教的信奉者。至于社會基層景教的活動,也有迹可尋。
蒙古人不但與景教有著密切緣分,而且早在其入主中原以前,就與天主教方面發生直接接觸。
1246年,作爲教皇專使的柏朗嘉賓(jean de plen carpin),就來到過蒙古的都城哈刺和林,還參加了貴由汗的登基大典。1254年,法的天主教士魯布魯克的威廉(william of rubruk)也來到蒙古都城,拜訪了蒙哥汗。他們都寫有出訪報告,介紹了蒙古多方面的情況,流傳下來成爲研究蒙、元史和中北方地區曆史的寶貴參考資料,其中就有不少關于基督教在蒙古的見聞。
忽必烈本人,在他尚未南下建立元朝的時候,就以特別的興趣和熱情與天主教廷聯絡,媒介是意大利的尼可羅·波羅(nicolo polo)和馬飛阿·波羅(maffeopolo)兄弟。這兩個貴族出身的威尼斯商人,主要是受金錢慾望而非宗教熱忱的驅使東土探險,于1265年來到當時蒙古的都城上都(即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閃電河北岸),朝觐忽必烈。
這位蒙古大汗和藹而切地接見了來賓,興致勃勃地垂詢西方家的情形,而“尤其關心教皇的起居和工作狀況,教會的事業、宗教的崇拜和基督教的教義”①。並懇切地委派波羅兄弟充任訪問教皇的專使,邀請教皇選派100名既精通宗教神學,又熟谙七藝(指修辭學、邏輯、文法、算術、天文學、音樂、地理)的人,來和蒙古的學者們切磋學術,弘揚教義。又特別囑咐他們,從耶稣基督聖陵的長明燈上帶一點聖油來,說是自己敬重耶稣,把他看作真神。波羅兄弟跪著接受了使命,表示爲此甯願赴湯蹈火。
①《馬可波羅遊記》第7頁,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版,福州。
波羅兄弟果真沒有食言,曆經千難萬險回到故,與教廷取得聯系,又專程去耶路撒冷取上聖物,最後身負新教皇格列戈裏第十(gregory x)的使命,偕同教皇特派的兩名教士,並且帶上17歲的兒(侄)子馬可·波羅(marco polo),再度踏上東行的萬裏途程。這一年,正好是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年份(1271年)。
沒走多遠,兩名教士就畏難而退,波羅家一行三人百折不撓,繼續前進。他們穿經敘利亞的兩河流域,橫跨伊朗全境,踏過中亞沙漠,翻過帕米爾高原,寒暑數度,于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到達上都。其時忽必烈正在這裏“巡幸”暫駐。波羅一行詳細報告了事情的經過,呈上教皇的書信和禮品。忽必烈深受感動,他“十分虔敬地接受了從聖墓中取來的燈油,命令以宗教的誠心妥善地保存”①。波羅一行自然是備受款待和看重。
①同上書,第11頁。
這樣,元朝與羅馬教廷的官方聯系便正式建立起來。如果說,老波羅兄弟爲此付出了堪值稱道的艱苦努力。那麼,年輕的馬可·波羅此行的成效就更遠道他的長輩。一本《馬可波羅遊記》,把中的面貌前所未有地展示給西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價值。當我們爲之驚歎時,可曾想到它與也裏可溫的聯系?
雖然隨波羅同行的兩名教士中途折返,其後教廷又曾派遣一批教士赴華,亦未見結果(可能中途遇難),但終于在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年),有一個名叫孟特·戈維諾(monte govino)的天主教士成功地來到中。他是意大利人,屬方濟各會。其人在華多年,教務工作頗有成效。他贏得元朝皇帝的同意,在大都建立起中的第一批天主教堂。第一座教堂建立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上面有高聳雲際的鍾塔,其內懸鍾三具,每時一鳴,以喚衆信徒祈禱。七年之後建起的第二座教堂,使得孟特·戈維諾更爲得意,他曾致函教皇詳細報告說:此堂近臨皇宮大門,距離僅有一擲石之遠,在中全境再也找不出比這更爲合適的地址了;教堂規模宏大,從城內和其他地方來的人,看到這一新建築,並且還有一個紅十字架高樹其上,都認爲似乎是一個奇迹;大汗在宮裏可以聽到我們歌唱的聲音,這種情況也被當作奇迹在各民族中間傳告。及至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第三座教堂又拔地而起。
戈維諾還招收了150名男童成立神職班,教以拉丁文和希臘文,並爲該班譯出蒙古文和維吾兒文的《聖經·新約》。這可算是基督教在中設立的第一個專門的教育機構了。在他來華的頭十一年中,就在大都施洗6000人。到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他在中去世時,由其發展的信徒達數萬人之多。
孟特·戈維諾的工作贏得了元廷的特別重視和信任。元成宗時他曾向教皇報告說,自己在宮廷中有一個位置,有權作爲教皇陛下的公使進出,中皇帝對其禮遇在別的高級教士之上。在他看來,中皇帝對基督教“很是慷慨”。
教廷對孟特·戈維諾在華的布道工作非常滿意和賞識,于1307年任命他爲大都總主教。其任職期間,教……
龍與上帝——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第2章 馬背上的異客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