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梁曉聲>冉之父>第4節

《冉之父》第4節

梁曉聲作品

  隔日我便到她家去了。在她家吃了飯,還送給她父qin兩本我新出的書。我只字未提花花的事。冉的父qin也沒提。我走時,他堅持要送我。他一直將我送至“紫薇橋”頭,也就是小月河上唯一的一座小橋的橋頭。

  他駐足說:“我不過橋了。”

  他凝望著橋那邊——草地上,有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狗在互相追逐著玩兒……

  我說:“我還會來看你的。”

  他說:“請你……替我向那些孩子們多多解釋……”我說:“一定。”

  但我並未再去看過他,僅和他通過幾次電話,而且是他挂來的。冉倒是又到我家幾次。一次專爲替她父qin給我送書,是她父qin著的《社會心理學發凡》。老先生用毛筆寫了贈言,蓋了印章……

  不料想他卻死了。被一個女人用雨傘捅死了。捅死一位聞名中外的社會心理學家的雨傘,會是一柄怎樣的雨傘呢?那女人,又會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呢?我並不很悲哀,甚至可以坦率地說,悲哀不起來。因爲老先生對于我,無異于一個符號。悲哀,其實是人比同情、比憐憫、比仁愛、比一切情感更吝啬的情感。如果我們自己死了,不是我們qin友的人,和我們過從並不密切的人,也是不會對我們慷慨到哪兒去的。我對他的死更感到的是荒唐——也死得太特別了啊……我去參加了他的追悼會。參加的人不多,四十幾個人。除了qin友,再就是他的弟子,和弟子們的弟子。二十多歲的有之,三十多歲的有之,五十來歲的也有之。我指的是他的弟子們。一位學者有三代弟子,也算不枉當一回學者了。那些個他的弟子們,也有白了頭發的,也有禿了頂的,也有躊躇滿志的仿佛學識深不可測的研究生。不是參加一位社會心理學家的追悼會,我還真沒想到過,在中guo竟有那麼多人吃社會心理學這一碗飯。

  悲痛的氛圍環繞並籠罩著人們。當然最悲痛的是他的老伴兒,其次是他的弟子們,和弟子們的弟子們。我看他們的悲痛和他的老伴兒的悲痛,是區別很大的品種兩樣的悲痛。區別倒也不僅僅在于:對他的老伴而言死了的是老伴,對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們而言死了的是導師。似乎區別更在于:他對她很重要,而他對他們雖然談不上什麼重要不重要的,卻仿佛是更加有感情的。如同一個人用慣了一支老式的鋼筆,現在它摔壞了,絕對地修不好了,今後再也不能用它了,並且連當成件紀念品保存著都不行了。盡管可以換支筆,甚至是一支最新産品,但用原先那支老式鋼筆的特殊習xing是中止了,也許連握筆的指法亦必須改變並重新適應……以一種儀式而言,那是我所參加過的程序最緊湊時間最短的一次追悼會,從開始到結束不過十幾分鍾。質量卻是一流的。我的意思是,人們的態度都很虔誠,看不出誰是逢場作戲而來的。這當然指的是他的弟子和弟子們的弟子。我雖然不是他的弟子或弟子的弟子,但受氛圍的影響,也掉了幾滴眼淚。

  人們四散時,冉走到我身邊,低聲對我說:“我母qin想請你隨車到我家去。”

  我問:“老太太有什麼需要我參謀的事嗎?”

  冉苦笑了一下,迷惘地說:“我不清楚。有些事,我母qin好像不願我介入意見。”

  我感到受寵若驚起來,信誓旦旦地回答:“你回複老太太,只要是我能做到的事,我絕不推委。”

  我踏上面包車,老太太已坐在車裏了。她表情肅穆之極,仿佛車不是要送她回家,而是要把她送到某座庵裏去;仿佛她因老伴的死,看破紅塵,決意剃度爲尼似的。她對我微微點頭,目光中有某種信任感。我想冉肯定已把我的話回複給她了。

  我跟隨冉母女來到她們家。剛在客廳落座,冉剛沏上一杯茶給我,老太太便對冉說:“冉,你先到別的房間去。我們有話要單獨談談。”

  冉默默地遵從地退出了客廳。

  我竟又有些惴惴不安起來,我沒把握判斷自己跟來是否明智了。萬一這老太太因爲什麼打算問罪于我呢?可細想想,我對這一家我並不很熟悉的人,尤其對冉的父qin,也沒做什麼虧心事啊。

  我准備一旦在受到非難時表示抗議。

  “你先請喝茶。”

  老太太對我一笑。笑得極短,轉瞬肅穆有加,繼而演變爲莊嚴。與其說她確實是笑了,莫如說我確實覺得她笑了。

  我呷一口茶,見她對我還算友好,暗嘲自己多疑,泰然了許多。

  我試探地說:“阿姨,盡管我和喬老師交往欠深,但我對他是很敬仰的。如今喬老師不在了,我要繼續在和你們母女的關系中,彌補我在喬老師生前和他交往未深的遺憾。承蒙您這麼信任我,若有什麼需我盡些義務的事,您就只管開口吩咐吧!”

  她又微微一笑。這一次笑得分明了些。

  “聽說,你認識的人很多?”

  顯然,她對我的話感到滿意,感到安慰,並對我的虔誠感到欣賞。

  我也自以爲我是很虔誠的。人有時對自己是否虔誠,不太能梳理清楚。有一分虔誠,往往自我想象成十分。人是很樂于進行這一種自我想象的。

  我說:“其實我認識的人挺有限,不過當年的北大荒知青戰友多些。但是都不常來往。”

  “聽說,你那些戰友,分布在各行各業?”

  “這……也算符合事實吧。”

  “那,有沒有當律師的?有沒有在法院和檢察院工作的呢?”

  我故作苦思狀。片刻,搖了搖頭。

  “你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冉!……”

  冉應聲而至。

  “給你叔叔杯裏續shui。我忘了他是吸煙的了,找煙來。”我忙說:“我自己有煙,我自己有煙。”

  就掏出煙吸。

  冉見我杯中的shui並沒明顯少,將熱shui瓶象征xing地拎起一下,又放在茶幾旁。她似乎純粹是想表現對母qin的遵從才那麼做的。接著她便踱到魚缸旁去喂魚。

  老太太說:“冉,你何必喂它們,已經喂過了。”冉便不喂了,但未轉身。觀魚。

  老太太又說:“讓你給客人杯裏續shui,你怎麼沒續?”冉說:“滿著呢。不用續。”

  她這才轉身,惆怅地望著她的母qin

  我發現老太太的眉頭皺了一下。

  “肯定是涼了。倒掉,續上熱shui。”

  老太太語調不高,話說得極平靜,卻使人聽出一種不容違抗的命令的意味兒。

  我忙說:“不涼不涼。”

  然而冉已經將杯子拿走了……冉再次進客廳時,端著托盤。托盤上不僅有那只茶杯,還有一把古se古香的茶壺。顯然她圖個一勞永逸。她放下托盤,想坐在她母qin旁邊的沙發上。

  老太太不歡迎她加入談話,說:“冉,你到三單元李伯伯家去,替……

冉之父第4節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4節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