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是一個“點子時代”——似乎用不著討論。
“點子大王”和作爲工業杜會標志的鋼鐵大王、石油大王、金融大王、汽車大王等等工業巨頭並駕齊驅。“點子”是一種眼光和智慧,有無可估量的價值。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物,總是那些經常能想出許多好“點子”、且具有把好“點子”變爲燦爛現實的運作能力的人。
文壇亦如此。年輕的編輯家間樹就是位“點子”很多的人——他最早是以自己的小說登上文壇的,我之所以稱他是編輯家而不稱他是作家,積近十年來的觀察,覺得他是那種爲了編好書可以自己不寫書的編輯。眼下文壇缺少的正是這種具有敬業精神的優秀編輯家。“新支點長篇小說叢書”就是他的點子。
第一批,推出五部。陣容齊整,精壯。作者都是當今中文壇上最活躍、創作正
于泉湧狀態的青年作家。
這套書的出現給我一個強烈的印象:中文學進入了一個“泛工業題材時代”。
工業題材曾經是作家們心照不宣的禁區。中文人的遺傳基因裏有著太多的儒、道、釋,對工業原則有著本能的懼怕和排斥。自人類發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中華民族這個強大的曆史悠久的封建帝
,就開始走背字兒,
于下風。近代史上的重大恥辱莫不是由工業落後給帶來的。工業這種強大的強加于人的現代宗教,以其鐵板一塊的不可更改的原則,以其取代一切的無法阻擋的氣勢,把當代作家逼到了牆角——人物被機器淹沒,情感被鋼鐵的管道包裹,內行不寫,外行不懂,艱澀難讀,吃力不討好。當代文學在工業題材上進進退退地經曆了半個世紀的努力,雖有收獲,卻不是大面積的突破。當代作家長期
于一種“愧對當代”的尴尬之中——被現代工業品從頭到腳地武裝起來,卻不敢表現這個現代工業社會,害怕捉襟見肘,露出才智不足的窘相。于是“好漢子不願意做,賴漢子做不了,”大家躲之唯恐不及。
終于,無可躲了——中
進入了工業社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由工業的發展牽動著社會的靈魂,工業的興衰提供了對于人和生存環境的諸多思考……
作爲工業急劇膨脹的標志,老城市越來越大,新城市越來越多——成千上萬的縣紛紛改爲市,鄉鎮成了生機勃發的工業園區,傳統意義上的或純自然的沒有一點工業的村落越來越少,政府對這些地區“扶貧”的重要手段就是送去工業。工業帶來了富裕,也造成了新的貧窮、腐敗和無序。工業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工業汙染甚至會影響人類的遺傳。人類的命運再也無法擺工業——這就是現實,躲開了工業,就是躲開了這個社會,躲開了當代文學賴以生存的現實土壤。
工業左右著經濟的命運,經濟問題于當今社會各種矛盾沖突的首位,直接關系著文化沖突、貧富沖突、男女沖突和倫理道德的沖突。作家們又如何能回避現代人的這種工業命運和工業人生呢?
工業關系著每個人的生活,不再神秘,成了人人關注的社會現象。
然而要理解這種遽然而至、繁複多變的工業現實並不那麼容易,想深刻地批判它就更難了。生活不是故事,雜亂,隨意,嚴肅而荒謬,散漫而奇巧,有時“忠于現實”反而不現實,寫的非常真實反而不真實,一心想表現現實卻反被現實套住。比如現今工業界普遍存在著的人人都在聽在傳的問題,是企業虧損,資金短缺,企求合資,跨愛情,勾心鬥角,商界腐敗,職工下崗……現實中發生的小說中都有了,人們不會指責生活重複,卻埋怨小說跌進了一種新套子,是在現實之下寫現實,在工業之中寫工業。越像越不像,越具
越不具
,陷入佛陀設置的謎語之中:“凡有言說,皆非實義。”“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工業題材的文學作品撕開工業社會的硬殼、顯露其傷口還不算太困難,能提供比現實更強大的真實才是工業題材的文學受到普遍歡迎的關鍵所在。
“新支點叢書”的作者是一批機智的又是勇于表現自己時代的作家,他們想用自己的靈激活工業題材,用富于智慧和活力的語言揭示工業現實的冷峻和沈重。離合悲歡,靈肉升沈,把各種各樣的工業生活、工業人生寫得非常有趣。給工業題材設置了一個又一個工業人物命運的“謎局”——工業題材重新“熱”了起來就與此有關。即便是工業題材,最迷人的地方也不是工業本身,而是人的故事——生命之謎構成小說的魅力。
編輯一個聰明的“點子”,獲得了一批有才華的作家的積極響應,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如此收獲,真難能可貴。讓人有理由相信,工業題材的創作將會變得備受關注,道路廣闊,而且會越來越繁榮。
祝賀他們。
《寂寞歌唱》序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章”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