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們追獵“第4級病毒”(level一4virus)過程中經曆的故事。“第四級”是在實驗室裏進行分離、實驗微生物組織結構時安全隔離分級的最高等級。第四級病毒給人類造成致命的疾病,並且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是不可救治的。其中最著名、危害最大的病毒要數埃波拉(ebola)病毒和拉沙(lassa)病毒。它們對公衆造成一種特殊的迷惑,而對我們這些研究它的人來說,則提供了神秘複雜的病毒世界的隱約迹象,我們只不過剛開始去了解而已。
本書的目的在于向感興趣的讀者闡明這些危險的微生物在各種不同環境下——在醫院、在自然界、在實驗室中一一的能和作用。我們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夠表達出我們對在最簡陋的醫院裏就醫的病毒
出血熱患者的關注,以及我們探查僻遠叢林或沙漠中的病毒潛藏地,或在“防護服”內工作,或在電子顯微鏡下窺尋一種新的病毒的諸多情況。我們邀請讀者加入我們這一追獵一一從紮伊爾(zaire)內地深
到塞內加爾(benegal)和南非的荒無人煙的地區,直到金沙薩(kinshasa)和長拉奇之類的繁華城市。
我們的記敘並不意味是對病毒或病毒出血熱的全面完整的研究。它只是對我們過去三十年來的工作和見聞經曆的描述。書中出現的每個人員都是真實的,我們描述的每一事件都是確實發生過的。我們僅僅把患者的姓名改變了一下,爲的是維護他們的權益。
我們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我們原以爲可以戰勝那些小小微生物的戰鬥還遠未結束。每當我們似乎取得一點勝利的時候,一場新的戰役,一種新的病毒,新的疫情又發生了,我們便立即轉移到新的戰場。
推動所有那些第四級病毒出現的因素是什麼?我們須要弄清楚。那就是我們人類自身,那些微小的病毒潛藏在黑暗的角落裏,並未想伺機侵襲人類。而是我們人類幹擾了它們棲身的自然環境。如果聽其自然,不去觸動它們,它們會靜靜地生存于自然界中,與其自然宿主保持生物平衡。由于人類侵襲了它們生存的環境,從而人類也就成了它們的受害者。不管表面現象如何,其實病毒是很少自動“出現”的。情況是人類人口過剩,聚居地區擴張,人類的活動侵犯了它們藏伏之地,迫使它們暴露了出來。人類並不適合于出血熱病毒的寄生,人不能供養病毒長期生存。相反,對于病毒,人是沒有出路的宿主,人死了,病毒也與之俱亡。
除少數例外,病毒出血熱是最貧窮的人的疾病。有人由于砍伐了原始森林或獵殺了一頭野獸而感染了病毒,從而流行開來,引起連鎖感染。這是現代的一種現象。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西方的醫葯實踐(它已在全世界範圍內紮根)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這些疾病的傳播。也許是哪位醫生給一個感染了病毒的患者做了手術,或者用汙染過的針頭給另一位病人注射,于是病毒便這樣傳播開來。這並不是責怪西方醫葯。由于西方醫葯的成就,使許多人的壽命延長了,千千萬萬的兒童免于夭折。然而,在世界許多地方,只接受了西方的技術卻沒有接受這一文化中的其他重要方面。病毒之所以能夠如此蔓延,其重要原因在此:忽視培訓、忽視安全措施,終于釀成災難。
第三世界的手術室裏,配備的是學曆有限、培訓不足的醫務人員,他們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施行外科手術,反複用同一注射器和針頭爲各種病人注射。在西方,病人若因此遭到不幸,便構成醫療失當案例而受到控告。但在第三世界,迫于窮困,缺乏教育,他們不得不這樣做,其結果,許多病人死亡,醫務人員也感染而死亡,最後威脅到整個社會。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種事例大多了!一一醫生們非但不能治愈疾病,反而成了疾病傳播的幫手。廣爲人知的埃波拉疫病的流行,絕大部分便是這樣造成的。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病毒,並非第四級病毒,它們倒真是人類的病原。我們人類是它們的天然宿主,它們要來侵占我們。顯然,我們人口越多,我們的生活空間越擁擠,這些病毒就越容易傳播,造成像艾滋病、傳染
肝炎等疾病。這些病毒的威脅,由于人的行爲,如反複使用同一針頭,不經化驗就輸血,等等,也大大增加了。
我們研究了病毒出血熱,逐漸認識到病毒
疾病的出現,這一問題,不能只在醫葯和科學的範圍內來考慮,我們對于人口過剩、貧困,以及不能控製的城市化等社會問題也必須同時加以考慮。我們請本書讀者記住人類在這些傳染病的傳播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我們不開始
理人口過剩和貧困這些問題,結果我們將會把20世紀末作爲健康和穩定的時期而懷念不已。我們將向您展示:在病毒世界裏,我們是進襲者。
我們都以第一人稱寫作此書,因爲我倆都是身經曆者。約瑟夫·麥克科密克(joseph mccormick)撰寫他所最接近的事件,本書序曲和前十二章是他的手筆。蘇珊·費希爾。霍克(susan fisher一hoch)也直接講述她的故事,本書第十三章以後的二十二章都是她寫的。我們相信真理常常是一個觀點問題,我們對同一事件時常互相補充各自的見解。《第四級病毒》是一部雙重紀事。
約瑟夫·麥克科密克,醫學博士
蘇珊·費希爾。霍克,醫學博士
《第四級病毒》前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序曲”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