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古代人物傳記>孔子傳>〔附錄〕:孔子年譜

《孔子傳》〔附錄〕:孔子年譜

古代人物傳記作品

  一歲 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曆八月廿七日,孔子生于魯guo陬(zōu)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城東南尼山附近;今尼山下有“坤靈洞”,傳說爲孔子誕生地)。因父母禱于尼丘山而生,故名丘,字仲尼。

  二歲 公元前550年,周靈王二十二年,魯襄公二十三年,孔子在魯。

  三歲 公元前549年,周靈王二十三年,魯襄公二十四年,孔子的父qin叔梁纥(hé)去世,葬于防(今曲阜縣東二十五裏chu之防山,今稱梁公林)。孔子的母qin顔征在攜孔子移居魯guo的首都曲阜阙裏定居,孤兒寡母,家境貧寒。

  四歲 公元前548年,周靈王二十四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孔子在魯。

  五歲 公元前547年,周靈王二十五年,魯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在魯。

  六歲 公元前546年,周靈王二十六年,魯襄公二十七年。孔子在母qin顔征在的教育下,自幼好禮,“爲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史記·孔子世家》),演習禮儀。

  七歲 公元前545年,周靈王二十七年,魯襄公二十八年,孔子在魯。

  周靈王死,其子貴立,是爲周景王。

  八歲 公元前544年,周景王元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孔子在魯。

  吳公子季劄赴魯觀周禮——魯系周公封地,可用

  天子禮樂,所以保存周禮較完備。

  九歲 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魯襄公三十年,孔子在魯。

  這一年鄭guo子産執政,“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田有封洫,廬井有伍。”(《左傳·襄公三十年》)鄭guo大治。後來孔子對子産的政績評價很高。

  十歲 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孔子在魯。

  魯襄公死,其子裯(chóu)繼位,是爲魯昭公。鄭人遊于鄉校,議執政善否。然朋勸子産毀鄉校,子産不聽,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孔子後來評價子産這些話時說:“以是觀之,人謂子産不仁,吾不信也。”(均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可見孔子對子産尊重民意評價很高。

  十一歲 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魯昭公元年,孔子在魯。

  十二歲 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魯昭公二年,孔子在魯。

  春,晉侯使韓宣子聘魯,觀書于太史氏,見《易象》與《春秋》,說:“周禮盡在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左傳·昭公二年》)此類文獻大概爲魯guo所專藏,這是孔子成長爲中guo封建社會的聖人的土壤。

  十三歲 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魯昭公三年,孔子在魯。

  齊guo晏嬰使晉,與晉卿叔向談及齊政歸陳(田)氏,因齊君加重賦稅,濫取于民,而陳氏則采用施恩人民,收爲己助的辦法,以弱公室。叔向認爲晉guo公室也到了末世,人們聽到guo君的命令,“如逃寇仇”(《左傳·昭公三年》)。可見這時階級矛盾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已經很尖銳了。

  十四歲 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魯昭公四年,孔子在魯。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論語·子罕》)說明孔子少年時代曾從事過各種勞動。

  冬,鄭guo子産製定丘賦製度。

  十五歲 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魯昭公五年,孔子在魯。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論語·爲政》)

  這時孔子在童年艱苦學習的基礎上,更自覺地在學業和品德上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魯guo改三軍爲四軍,叔孫、孟孫各領一軍,季孫

  領二軍。當時軍、賦統一,分軍即分賦,所以當時稱此舉爲“四分公室”(《左傳·昭公五年》)。

  十六歲 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魯昭公六年,孔子在魯。

  三月,鄭guo鑄刑書。“禮治”衰替,法治漸起。

  十七歲 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魯昭公七年,孔母顔征在卒,此後不久,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十一月,魯guo的執政者季武子卒。

  十八歲 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魯昭公八年。傳說孔子身長九尺六寸,被世人稱爲“長人”。

  十九歲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魯昭公九年,孔子娶宋女亓(qī)官氏爲妻。

  二十歲 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魯昭公十年,孔子生子,因魯昭公以鯉魚賜孔子,所以取名鯉,字伯魚。

  這一年孔子開始任委吏(管倉庫的小吏)。

  二十一歲 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魯昭公十一年,孔子改做乘田吏(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孟子說:“孔子嘗爲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爲乘田矣,曰:

  ‘牛羊茁壯長而已矣。’”(《孟子·萬章下》)

  二十二歲 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魯昭公十二年,孔子在魯。

  二十三歲 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魯昭公十三年,孔子在魯。

  晉會諸侯于平丘,子産、子太叔相鄭伯以會。……

  及盟,子産爭承(爭取使鄭guo少貢),自日中以爭,至于昏,晉人許之。孔子認爲“子産于是行也,足以爲guo基矣”(《左傳·昭公十三年》)。

  二十四歲 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魯昭公十四年,孔子在魯。

  春,季孫氏家臣南蒯(kuǎi)在費地叛,費人逐之,奔齊。

  二十五歲 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魯昭公十五年,孔子在魯。

  二十六歲 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魯昭公十六年,孔子在魯。

  二十七歲 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魯昭公十七年,郯(tán)子朝魯,在宴會上,他回答叔孫昭子之問,談起其祖先少皞(hào)氏的官製。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仲尼聞之,見于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二十八歲 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魯昭公十八年,孔子在魯。

  宋、衛、陳、鄭皆有火災。鄭guo裨竈認爲,如不

  祭天禳災,鄭guo還要再次發生火災。子産不同意這種意見,認爲“天道遠,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傳·昭公十八年》)這種觀點對孔子重人道輕天道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二十九歲 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魯昭公十九年。

  孔子學琴于師襄子(一說此爲魯昭公十七年事,今從《阙裏志》)。襄子曰:“吾雖以擊磬爲官,然能于琴。今子于琴已習,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數也。”

  有間……

孔子傳〔附錄〕:孔子年譜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附錄〕:孔子年譜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