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會有根多東西能夠給你留下難忘的印象,無論是到過西藏的,還是沒有到過西藏的人,都知道酥油條。也可能很多到過西藏的人提起這種藏民的傳統飲料,仍然會不由得大皺其眉,可是。我卻特別喜歡那個東西…
在高原上我們排戲的地方都是荒山野嶺,組中帶上一桶,沒過多少個小時,就會破大家喝得一幹二淨。後來,我的好朋友噶爾澤告訴我,在藏區,出門之前一定要喝一碗酥油茶,這樣一天都不會日幹
燥,開始,我們將信將疑,可很快就驗證了,至今我仍然沒有“想明白爲什麼酥油條會那麼管事,即使是在大風大裏,也可以令你…直堅持到日落
還有酥油燈
當你走進入昭寺,走進布達拉宮,你的眼前會出現一排排幾乎望不到邊的酥油燈,在黃銅鑄成的燈腕中,燃燒著溫馨的火苗那火苗沒有一點煙,而且還能發出淡淡的香氣。
我的影片裏經常涉及這樣的情景,因爲故事發生在很久遠的時代,或昔發生在很偏僻的地區,所以沒有電燈,可是不管是用洋油還是用豆油,那些油燈都會扯出一道道黑黑的煙,一會,就能把屋裏人的鼻孔都熏黑了
我不知道是否是我幾時的記憶出現查錯在我小時候,偶爾遇到停電,姥姥就會搓一些棉簽,放到碟子裏,然後再在裏面倒一點豆油,做一個簡單的豆油燈。在那豆油燈前,姥姥敵不過要們的糾纏,就會啼叨起那古老的歌謠:
“瞎話幾,瞎話兒,講起沒把兒,三根牛毛,織個氈襪,爺爺穿三冬,爸爸穿三夏……”
在我的記憶中,那盞黃黃的溫暖的小燈曳是沒有煙的,可是現在怎麼了?
人們跟我說,現在的豆油都是機製的,要往裏面攙很多化學原料,才能把豆子裏面的油逼出來,而我們小的時候用的豆油都是一槌槌榨出來的:。所以,當我看到同樣沒有煙的酥油燈的時候,真的覺得很切。它是那樣的甯靜,幾乎懶得晃動,沒有一絲青炯,散發著香氣,把周圍籠罩上一層淡淡的黃
。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的酸。
酸自然是衆人皆知的食品了,可是,喝過西藏的牦牛酸
的人卻並不多,如果你在兩藏喝過這種酸
的話,你會覺得北京的酸
根本算不上什麼“酸”
,西藏的牦牛酸
那才叫酸哪!
藏胞們很喜歡酸,他們在一個小木桶衛做這種食品。
他們做的酸比我們在街上買到的酸
不知要稠多少倍,也不知要酸多少倍。如果你不在裏面加上很多糖的活,牦牛酸
幾乎是不能下咽的即使世界上最愛吃酸東西的人,也個會有這種勇氣。而且,那酸
白得橡石膏,結實得快趕上豆腐了,需要用勺子。“下一下地挖著屹,如果說需要用牙齒來嚼酸
,或許誇張了一些,但是它也決不是能用一支吸管就可以吸到嘴裏的…
不久前,曾和我朋友相約到那個喜瑪拉雅飯店去喝一點酥油茶,可是因爲忙,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但是,那濃濃的酥油茶,香香的酥油燈,向白的牦牛酸卻在我的心目中魅力永存。
《我和劉曉慶——不得不說的故事》西藏印象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跳藏戲”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