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何厚铧家族傳>2、何氏家源嶽溪鄉

《何厚铧家族傳》2、何氏家源嶽溪鄉

中國現代人物傳記作品

  何氏家族的長流血脈裏,深深凝注著一團深情至今,那就是難能化解的戀鄉懷舊的情結。因而,秉燭夜話,必得追根溯源;記憶的碎片,也就先從養育了何厚铧祖輩的那塊土地———番禺去拾取吧。

  番禺自秦漢以來就是有名的通都大邑,毫不閉塞,在粵人眼裏,它是珠江巨龍吐出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個多世紀以來,太平天guo運動、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都給了番禺人種種的磨砺和考驗。物産豐饒、shui土肥美的番禺,究竟養育了多少風流人物?凡名流群芳,統統被番禺人尊稱爲“鄉先生”。

  故鄉禺山,養育了一代代賢能的“鄉人”,也滋養了何氏家族的情愫血脈。1993年,時僅38歲的何厚铧和他的母qin陳瓊、伯父何添以及故去的父qin何賢,一同被納入了“番禺市榮譽市民”的光榮冊———僅從這一點,便足可印證海外成長的何厚铧,的確秉承了他那愛guo先父的鄉土情結。于是也就不難理解,爲何番禺大大小小的鄉人,提及一個“澳門貴公子”何厚铧時絲毫不感到陌生,而且長輩都叫他“铧仔”,同輩都喊他“铧哥”。

  何厚铧生父何賢的家鄉,正是在今番禺市石樓鎮嶽溪鄉應塘村。應塘村距市橋鎮17公裏,建村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

  何賢尚未出世,他的祖父便已外出經商,到了何賢的父qin何澄溪這輩,何家雖不能算富商巨賈,但在經濟不發達的舊中guo農村裏,也堪稱爲一個殷實的小康人家了。

  何澄溪青壯之年,曾先後在番禺、順德等地開設絲綢、海味、火柴、糧油、草帽等民生小買賣,在應塘有七八十畝田地和兩個果園,在廣州也置下了幾chu房産。後期,又經營起航運,擁有鴻運、合益等幾艘花尾渡,開設往來于澳門、湛江、江門三地的客貨運。

  何澄溪待人一向和藹可qin,熱心社會福利,關心鄉qin們。他于1954年10月14日病逝于澳門,臨終前還曾立下遺囑,以三分之二家産眷顧族中的貧苦qin戚,他的平生爲人言行對何賢影響很深。

  而坐落在飛鵝嶺下、嶽潭渡畔、嶽溪鄉中應塘村的何澄溪故居,說起來蠻有意思。先是那狹小巷口的門邊,釘了一個很城市化的門牌叫“應塘大街”,深藍底se上寫著雪白字迹的那種十足現代化的街市戶牌。要說這祖居,該是荒涼冷寂半個世紀了吧。何澄溪早年常在外鄉奔波,曾久駐廣州十二甫長興裏。1938年秋冬,在日本帝guo主義的飛機頻繁轟炸中,澄溪公才重回鄉下這祖居避亂,最終,他的人生足印還是漂去了澳門島,並謝世在澳門。眼下這清冷簡樸的舊居,是何氏鄉人于1985年初按先前式樣整修的。那時何賢已在1983年謝世,因此這重修祖屋的舉動,更明確表達了何氏家族懷念兩代賢人的心願。正廳裏的家私陳設,簡單得近乎樸素,濃濃地彌漫著懷舊se彩的,是正廳灰磚牆壁上並排懸挂的三張黑白泛黃的舊影:何澄溪公與他的兩位夫人鄧氏和梁氏,都端呈著靜肅的儀態和慈祥的目光,爲祖屋的空間烘襯了一絲入世的感懷情調,也由此而平添了故居的神秘,使之與周圍的村裏人家,拉開了現實的距離,成爲曆史的定格與縮影。

  何氏祖院的幽僻天井裏,正中對屋的院牆上有一塊嵌鑿的精致的“當天”(神牌),上寫“天官賜福”四個豎列的遒勁大字。據村長說,這“當天”之牌位本村家家戶戶都有,只不過窮人家往往貼紙糊的“當天”牌在門板或院牆;再好些的就弄個木板的“當天”牌釘起來拜。像何家這種用灰磚雕鑿的“當天”牌,算是有錢人家,擺設得ti面了,要是再遇個富得流油的人家,是否會營造一個金的銀的“當天”牌?看來也完全有此可能。

  無論怎樣,人們qin眼得見,何氏家族祖屋壁嵌的“當天”牌,確實結實悠久,耐得風雨浸蝕的。何氏家人足蹤漂得再遠,何氏的後輩們再怎樣百般出息,大業有成,恐怕他們都依然會像地道的禺山鄉人一樣,深深眷顧和依戀祖輩發祥的福地吧。

《何厚铧家族傳》2、何氏家源嶽溪鄉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3、伯仲添賢釀美談”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何厚铧家族傳》3、伯仲添賢釀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