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農民,毛澤東自然是熟悉的。他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從小在農村長大。然而,對農民問題在中革命中所
的地位,他的認識仍然經曆了一個過程。
建初期,他首先關注的是工人運動。那時,陶行知等正在提倡鄉村教育。恽代英一九二三年曾寫信給毛澤東說,我們也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裏去搞一搞。毛澤東認爲,現在城市工作還忙不過來,怎麼顧得上農村呢?①
陶行知當時所提倡的鄉村教育,還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農民運動。中共産
內,最早在實踐上致力于農民運動的,是彭湃。一九二二年他開始在廣東海豐老家活動,一九二三年一月領導成立了海豐縣總農會,使這裏成爲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發展得最好的地區。
中早期的工人,大多來自農村,同農民有著血肉聯系。正全力從事工人運動的毛澤東,沒有完全忽視農民問題。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
口山礦區工人罷工勝利後,毛澤東派工會領導成員、共産
員劉東軒、謝懷德回到他們的家鄉衡山縣嶽北白果鄉開辟農運工作。白果鄉的農民在
口山做工的很多,那裏有較好的工作基礎。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動,在九月中旬成立了湖南第一個農會——嶽北農工會,會員很快發展到萬余人。農工會搞了一些平粜阻禁的鬥爭。白果鄉正好是湖南省長趙恒惕的家鄉,他自然不能容許,在十一月派兵鎮壓了那裏的農民運動。
劉東軒、謝懷德回白果開辟農運時,毛澤東已到廣東出席中共三大。
參加這次大會的張焘回憶說,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一個新問題——農民運動,是“這個農家子弟對于中共極大的貢獻”。張說:毛澤東向大會指出,“湖南工人數量很少,
民
員和共産
員更少,可是滿山遍野都是農民。因而他得出結論: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他還證以中
曆代的造反和革命,每次都是以農民暴動爲主力。中
民
在廣東有基礎,無非是有些農民組成的軍隊,如果中共也注重農民運動,把農民發動起來,也不難形成像廣東這類的局面”②。
不過,當時三大的主要議題,中共中央注意的焦點,是如何推進共合作,認爲農民運動還不是眼前最要緊的任務。三大雖然也通過了一個由毛澤東和譚平山起草的《農民問題決議案》,卻沒有花力氣去具
組織實施。擔任中央局秘書的毛澤東自己,一時也無暇去做。
但中農民作爲一種巨大的現實力量,畢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一九二三年七月,陳獨秀在《前鋒》第一期發表《中
農民問題》一文,“算是精審可觀,對于中
農民狀況分析得很細致”的一篇文章。③一九二四年一月五日,鄧中夏在《中
青年》上發表《中
農民狀況及我們運動的方針》,介紹了廣東海豐和湖南衡山白果兩
農運的情況,說:“由上述的兩樁事實看來,我們可以征測中
農民的覺悟是到了要農會的程度,能力是到了敢于反抗壓迫階級的時候,這種壯烈的舉動,比較香港海員和京漢路工的罷工,並無遜
,真是中
革命前途可樂觀的現象呵。”
時機似乎已逐漸走向成熟,關鍵是要有得力的人到實踐中去艱苦地摸索。一九二四年十二月,毛澤東離開上海回湖南養病,正巧有了這樣一次機會。
他先在長沙板倉嶽母家過完春節,一九二五年二月六日,和楊開慧帶著岸英、岸青回到韶山沖。
農村過年,拖的時間長,又是農閑時節,毛澤東一回來,看望他的鄉不少。他和楊開慧也四
串門。他接觸最多的,是早年由他帶到長沙的學校裏當校役、這時剛從安源礦上回來的共産
員毛福軒,還有鍾志申、李耿侯、龐叔侃、毛新枚等。他通過各種渠道做了不少社會調查。
鍾志申是毛澤東的小學同學。當聽說他一九一八年曾發動過抗繳“煙竈捐”的鬥爭、趕走了當地惡霸成胥生的團丁時,毛澤東很是興奮。他後來回憶:“以前我沒有充分認識到農民中間的階級鬥爭的程度”,這次回韶山後,才會到“湖南農民變得非常富有戰鬥
”,于是,我“發動了一個把農村組織起來的運動”④。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對農民進行思想啓蒙教育。在長沙,他有過辦工人夜校的經驗。這時,他通過楊開慧、李耿侯等,發動進步教師,利用原來的祠堂、族校,在韶山、銀田寺一帶創辦夜校。除教識字、教珠算外,還講三民主義,講內外大事。毛澤東常去夜校查看,提出夜校講課一定要通俗易懂,使農民容易接受,如講打倒帝
主義就說“打倒洋財東”,這樣農民一聽就懂。根據他的要求,夜校還借識字向農民灌輸一些淺顯的道理。如講“手”、“腳”兩個字時,就說:人人都有手腳,可是農民的手腳一年到頭不停地勞動,卻缺
少吃;地主有手不勞動,有腳還坐轎子,卻吃大魚大肉,穿绫羅綢緞。他們用這些事實來啓發農民的階級覺悟。到七月間,夜校發展到二十多所。
從三月起,毛澤東以毛福軒等爲骨幹秘密組織農民協會,發展會員。夜校的學員大多成了農協骨幹,夜校場所一般也是秘密農協的會址。不久,這種秘密農協發展到二十多個。在這個基礎上,毛澤東自發展了韶山第一批中共
員。六月中旬的一個深夜,他在自家閣樓上主持了鍾志申、龐叔侃、李耿侯、毛新枚等的入
儀式,成立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福軒任支部書記。
這是毛澤東在農村中創建的第一個的基層組織。中共韶山支部的這些最早成員後來都先後爲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談起一九三三年被
民
當局殺害的毛福軒說:“一個農民出身的同志,學習和工作都那樣努力,一直擔任到
的省委委員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建立中共韶山支部後,毛澤東還注意發展一些有威望的開明士紳、小學教師加入民
,于七月初在韶山建立起
民
第七區
部,並指派共産
員李耿侯、鍾志申等分別擔任宣傳、組織工作。這方面的活動,當時湘區青年團委派來韶山工作的賀爾康在日記中曾多次記載。如七月五日:“民校(
民
——引注)今日到韶山李氏祠開會。我到會時才八點鍾,……到下午七點鍾閉會,共開會四次,討論有三項:一、
務問題;二、反帝
主義問題;三、鄉村的教育問題。”八月一日:“晚飯後,邀請
校(
民
——引注)同志到吉新堂開第一次成立區分部大會。到會者同志十人,又區
委員三人,由潤之主席。到十一點鍾才散會。”
當時,湖南仍于軍閥趙恒惕統治下,
民
基層組織同共産
、農協一樣,都是秘密的。這些組織的公開活動,大多利用“雪恥會”的名義進行。賀爾……
毛澤東傳第6節 走向農民運動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