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篇幅裏,已經簡要談到在斯堪的納維亞、芬蘭和德的第一批工廠,以及阿爾弗裏德·諾貝爾爲了使他的硝化甘油炸葯進入歐洲和美
市場而進行的開拓
的鬥爭。這一切都是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之前,以真正明確的目的,但卻在困窘的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後來的形勢有了很大好轉。矽藻土炸葯以幾乎無可比擬的速度受到人們的歡迎,從而給這位發明家和他在各
日益發展的企業帶來了大量收入,來自很多方面的資本投資也大量增加了。然而象通常那樣,他仍然要同反對者、嚴重的競爭和仿造者進行鬥爭。
爲了給諾貝爾的公司、它們的工廠和市場勾畫一個清楚的輪廓,最好是分別介紹每個家或地區的情況,並且盡可能將它們後來和直到現在的發展情況,摘要說明一下。

從一八六五至一八七三年,這位發明家非常樸素的住宅和私人實驗室都在克魯梅爾,公司的營業辦公室則在漢堡。
“阿爾弗裏德·諾貝爾公司”這家企業,就是從這裏將數量不斷增加的硝化甘油炸葯,不僅發往廣闊的德市場,而且很快也運到其他歐洲和海外市場。一八七○年後,在各地接連建成的新工廠,便承擔了全部供貨生産。
克魯梅爾工廠曾于一八六六年及一八七○年兩度被爆炸摧毀,一八七六年又被重新建立起來,並且擴大了範圍,原來的企業被改組成一家生産矽藻土炸葯的有限責任公司,總部仍然設在漢堡。一八六八年于紮姆基和一八七三年在普雷斯堡興建的大型工廠完工後,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顧客大量增加,這家公司第一次改名爲“德—奧地利—匈牙利黃
炸葯有限公司”。然而,很快便發現沒有帶上諾貝爾這個招牌名字是個錯誤,于是又將公司的名字改爲“黃
炸葯有限公司,原阿爾弗裏德·諾貝爾公司”。
法人保羅·巴布從巴黎的諾貝爾公司調到漢堡,在以後的四年裏,他一直是那裏一位有能力的組織經理。與此同時,諾貝爾在漢堡的兩名助手被調到巴黎的“法
總公司”工作,這是
際企業人員交流政策的一個早期範例,漢堡公司開張時的資本爲三百五十萬馬克,其中多數屬于諾貝爾和巴布。作爲諾貝爾多方面活動之一的政治和行政因素,使得有必要在此後不久,便爲奧地利和匈牙利另立了一家公司,即總部設在維也納的“諾貝爾黃
炸葯有限公司”。
由于貿易條件的順利、這位發明家不斷改進的專利發明,以及基于這些專利發明的新産品的製造,人們總是願買這家公司的票,它的
金也就不斷增長。從原來的三百五十萬馬克,增到一八八八年的五百萬,一八九八的的九百萬,一九○八的一千二百萬,一九一八年的三千六百萬。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三年間,竟然逐漸增加到二億五千萬的資本
票和五千萬的優先
金(後者只供德
買主購買,作爲批發資本轉移的擔保金),這當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嚴重通貨膨脹造成的。當一九二五年這家公司成立六十周年之際,
金已被穩定在三千萬德
馬克。
阿爾弗裏德·諾貝爾信賴的朋友古斯塔夫·奧弗施拉格博士,從一八八九年起的三十年左右,一直是公司的董事,後來還擔任了總經理。熟悉他的人一致證實,他曾在這家母公司幹得很出,並且爲它在
外的利益,例如在重要的外瓦爾地區,作了卓越的貢獻。
在十九世紀的六十與七十年代,這家公司在德市場上最倔強的競爭者,是在科隆地區奧普拉登的“萊茵黃
炸葯製造廠”、漢堡的“德
爆炸材料有限公司”和德累斯頓的“德累斯頓黃
炸葯製造廠”。但在一八八六年,阿爾弗裏德·諾貝爾成功地在價格和地區方面,將這三家公司控製在由他自己的德
和英
公司組成的卡特爾之內。這項
際協議在一九一四年的大戰①爆發後,當然遭到突如其來的破壞,但在第二年,上述公司便被漢堡的“黃
炸葯有限公司”所兼並。
--------
①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編者注
自一八八九年起,這家公司便同柏林的一家炸葯企業“科隆——羅特魏爾有限公司”,有著對前途重要的利潤和冒險分攤協議,每年的清算是通過特別爲此成立的一個公司進行的,這個公司就是漢堡的“阿達斯特拉管理有限公司。
本世紀頭十年內,“黃炸葯有限公司”以其一千二百萬馬克的
金,有六百名工人的克魯梅爾工廠,以及它的三個德
附屬公司(施萊布什、薩爾韋林根和彭斯塔斯),成爲歐洲最大的炸葯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德意志帝的催逼下,有著二千七百名工人的克魯梅爾工廠,在狂熱的軍工生産方面起過重要作用,它曾生産了製造彈葯所需要的混合無煙炸葯,以及各種附屬品等高效能爆炸物。凡爾賽和約的條款規定立即停止這方面的生産,因此,整個工廠的炸葯産量急劇下降。
工廠遭到了嚴重的影響,而戰後的幾年又是郁的,但卻並不缺少資金和德
精神。關鍵在于尋求一些從生産角度來說純屬和平時期的産品,以便通過仍然存在的優良技術源泉:工程師和工人,未遭破壞的機器和實驗室等,來製造這些産品,諾貝爾公司裏的每一個人都在爲使工廠轉向和平時期的形勢需要而焦急。在一種危機的時期裏,這家公司努力的結果,對于
家的經濟生活和恢複,以及對于科學,也都有著巨大的重要意義。
在克魯梅爾建立了一座大型的研究實驗室和兩座新工廠,一座生産人造絲,另一座製造“維斯特拉”化纖,這兩種紡織纖維産品,都是以低硝理的纖維素爲基礎造成的。這些後來在紡織工業中起過巨大作用的新型産品,在其製造過程中的很多技術問題,都是以阿爾弗裏德·諾貝爾于一八九三年到一八九四年在聖雷莫的實驗室裏進行的私人開創
研究和設計爲基礎解決的。“德
爆炸材料有限公司”的三家大工廠(瓦恩、古森、杜倫),也投入硝化纖維的生産,其産品包括賽璐璐、人造絲、人造革、漆、膠和發光合金的白熾罩等。一九二○年,從原公司分出單獨設立在朱利奇的“諾貝爾膠片公司”組成,生産製造電影、x光和業余攝影用的膠片。
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間,黃炸葯有限公司,買下了接著要提到的四家德
大公司的多數
票,這些公司也已經轉到生産民用炸葯和其他一些重要的工業用品。這家公司通過一些特設部門加強研究工作,盡管條件困難,但卻以伊曼紐爾和阿爾弗裏德·諾貝爾那種追求進步的精神,使産品在很多方面得到改善,新的機器和生産方法也被采用。買下的四家公司是:
漢堡的“碳質……
諾貝爾傳第十二章 建立一種世界工業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