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起溫斯頓·丘吉爾這個響亮的名字時,我們立即想起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巨大勝利的英
首相,是和羅斯福、斯大林同爲“三巨頭”而矗立在世界史冊上的曆史偉人。其實,早在十七世紀的英
,也有一位名叫溫斯頓·丘吉爾的人,他是本書主人公的同姓名祖先。
這位溫斯頓·丘吉爾(1620—1688)生活的時代,正值英資産階級剛剛登上世界曆史舞臺,向封建貴族的專製統治發起了強有力的進攻。克倫威爾的“鐵騎軍”和新模範軍,同
王的保皇
軍隊,進行著殊死的戰鬥。而並非貴族的溫斯頓·丘吉爾,在英
資産階級大革命中卻站在貴族一邊,拿起武器爲
王查理一世同克倫威爾的軍隊打仗。
1643年5月,在戰事間歇,已升爲騎兵上尉的溫斯頓·丘吉爾,回到家鄉與戀人伊麗莎白·德雷克完婚。有意思的是,德雷克家在政治立場上恰恰與溫斯頓·丘吉爾相反,站在了克倫威爾一邊。但他們與丘吉爾家同樣認爲,政治上的分歧不應影響兩家之間的婚姻關系。這種情況在當時的英也並不少見。
克倫威爾代表了曆史的進步勢力,而曆史的進步是無法阻擋的。1649年,查理一世被克倫威爾控製下的會判
了死刑,資産階級革命取得了決定
勝利。此時,背運的保皇
軍官溫斯頓·丘吉爾只好帶著傷解甲歸田,並且受到了勝利者的懲罰,被迫繳付446英鎊8先令罰款。這在當時幾乎可說是一筆巨款,丘吉爾家因此而破産了,他只好跟著妻子住進了德雷克莊園。在這裏,丘吉爾上尉埋頭從事皇家政權淵源演變的研究,在此中寄托自己複辟君主製的企盼,希冀有朝一日會時來運轉。
溫斯頓·丘吉爾的期待並非是一廂情願。1660年,查理二世從多維爾登陸,在英複辟了君主製。溫斯頓·丘吉爾立即帶著自己花了十多年時間撰寫而成的皇族家譜學手稿前往倫敦,以謀求出路。他對英
王室的忠貞不渝終獲報償:他被選爲議員,在赴愛爾蘭一度出任收益頗豐的地方官之後,他被召回
爲英王室掌管財産。雖然在英
著名曆史學家麥考利眼裏,他是一個“一直閑居白廳的窮困潦倒、渺小可憐的騎士,由于他發表一部歌頌君主製和君主的索然無味、矯揉造作、早已被人遺忘的書而被人嘲笑”,但無庸置疑的是,正是這位英
一代名相的同名祖先,爲丘吉爾家族的貴族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查理二世封溫斯頓·丘吉爾爲爵士,並賦予他持有自己族徽的權力。他爲丘吉爾家族選擇的族徽“忠誠,然而卻不走運”,至今仍是該家族的座右銘。
溫斯頓·丘吉爾與伊麗莎白·德雷克一共生了十二個子女,其中七個夭折,其余的則都十分健壯且聰明能幹。其中尤以女兒阿拉貝勒和兒子約翰·丘吉爾最爲出。把丘吉爾家族帶入貴族行列的,正是這位約翰·丘吉爾。
《丘吉爾傳》一 馬爾巴羅公爵的子孫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1 馬爾巴羅公爵”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