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巴羅公爵的後世子孫們在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這段時間裏,再也沒能爲他們的族徽增添任何光彩。他們既無驕人的功業,亦未獲得任何榮譽,只不過爲了維護公爵的尊嚴和排場,毫不吝啬地揮霍著約翰·丘吉爾積攢的大筆財富。
當年約翰·丘吉爾和莎拉·傑甯斯在英宮廷中都有較高地位,每年的收益也相當可觀。他倆每年可得到64325英鎊的薪俸,這在當時是一筆巨款。約翰受封馬爾巴羅公爵之後,每年又可以得到5000英鎊的俸祿,加上幾次大捷之後
王給予的巨額賞賜,丘吉爾一家已擁有巨大的財産和大量珍寶。但是經過幾代人的消耗之後,丘吉爾家族的經濟狀況已日見困窘。丘吉爾的祖父由于子女衆多而負擔沈重,窘迫的經濟狀況不僅使他養成了拘謹、吝啬的
格,也逼著他開始變賣家産。
倫道夫·丘吉爾生于1849年,是馬爾巴羅公爵七世的第三個兒子,也是本書主人公丘吉爾的父。按照英
法律,馬爾巴羅公爵的爵位和領地應由其長兄喬治·丘吉爾繼承,倫道夫自己只能在政界、軍隊、殖民地行政當局或者宗教界尋求出路。倫道夫在牛津大學畢業之後,決定向政界尋求發展。
在進入政界之前,1873年8月,倫道夫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美百萬富翁倫納德·傑羅姆的女兒珍妮。兩人一見鍾情,很快便確定了婚姻關系。
珍妮的父倫納德·傑羅姆是一位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他早年幹過外交工作,曾任美
駐的裏雅斯特領事。以後轉而從商,成爲《紐約時報》的老板之一,同時還做房地産生意。對于珍妮和倫道夫的婚姻,他一開始並不十分滿意,因爲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美
人與英
人的觀念格格不入。但由于當事人雙方的堅持,他最終不僅同意了婚事,而且還答應每年提供2000英鎊給女兒、女婿補貼生活。
馬爾巴羅公爵七世開始時也不同意兒子倫道夫的選擇;出于門第方面的考慮,娶一個美平民的女兒爲媳,是不符合貴族的傳統和身份的。在英
王室以外的貴族中,僅有20個公爵爵位,馬爾巴羅公爵按封爵次序名列第十。因而公爵夫婦很注重自己僅次于王室的尊崇地位和榮耀聲望。由于兒子的堅持,公爵最終還是同意了這門婚事,但同時他提出一個條件,倫道夫必須進入議會之後才能舉行婚禮。
1874年初,剛滿24歲的倫道夫·丘吉爾勳爵,作爲由他的家族所控製的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選區的代表,經他父的舉薦競選議員獲勝。同年4月中旬,倫道夫勳爵與珍妮·傑羅姆在巴黎英
駐法大使館中舉行了婚禮。婚後六周,倫道夫·丘吉爾夫婦回到了故鄉布倫海姆宮,受到了當地居民的熱烈歡迎。整個小鎮到
彩旗飄揚,居民們冒雨夾道迎接,鎮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新婚夫婦表達了真摯的祝福。倫道夫與珍妮在布倫海姆宮住了一段時間後,爲了出席議會會議,他們又來到倫敦租房住下,投入了倫敦上流社會那種興味無窮、令人神往的社交生活。7月份議會休會後,他們又回到了布倫海姆。爲了打發枯燥乏味的日子,有孕在身的珍妮對狩獵表現出很大興趣,11月24日她在狩獵中摔了一跤,受到驚嚇。28日珍妮又有“一次輕率而魯莽的乘車出遊”,當晚即“引起腹痛”。次日曾設法保胎,但似乎效果不大。經過8小時陣痛,珍妮于1874年11月30日淩晨1時30分生下一個兒子,此時僅爲婚後7個半月。倫敦《泰晤士報》和《牛津日報》就此曾報道說:“11月30日倫道夫·丘吉爾夫人于布倫海姆宮早生貴子。”《牛津時報》補充道:“當晚,教堂敲響了悅耳的祝福鍾聲。”這個早産兒被命名爲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倫道夫勳爵認爲孩子“漂亮極了。大家都說眼睛頭發烏黑,對早産兒說來,他的身
算得上相當健壯”。也有人懷疑孩子並非早産。對此,丘吉爾的傳記作者亨利·佩林寫道:“猜測這個孩子是否僅僅早産二三周的問題,那是吃飽了撐的,因爲這意味著孩子的雙
先孕後婚,嚴重地冒犯了當時的禮儀。所以,溫斯頓·丘吉爾的提前出世,究竟是他本人破題兒第一遭
急魯莽,還是由于倫道夫勳爵急不可耐的産物,我們可以暫勿置論。”
小溫斯頓的降生使馬爾巴羅公爵爵位的繼承人感到不安。因爲他的伯父喬治·丘吉爾、在禮儀上被稱爲布倫德福德侯爵的未來的馬爾巴羅公爵八世只有一個兒子,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麼馬爾日羅公爵爵位和領地就該由溫斯頓·丘吉爾繼承了。在二十年多的漫長時間裏,一直存在著這種可能。因此,在馬爾巴羅公爵九世娶妻後,老公爵夫人,溫斯頓的祖母即對九世公爵夫人,一位有名的美
百萬富翁的女兒康蘇埃拉·範德比爾特說:“您的主要任務是生孩子,而且應該生兒子。不能讓這個早産兒溫斯頓繼承公爵的爵位。”九世公爵夫人令人滿意地完成了老祖母交給的任務,也使溫斯頓失去了成爲馬爾巴羅公爵的可能
。但人們絕不會爲此而替溫斯頓·丘吉爾感到遺憾。顯而易見,如果溫斯頓做了公爵,英
曆史上就會少了一代傑出的首相。對溫斯頓本人而言,他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向往可謂夙志在心,要遠比成爲公爵的願望大得多。
溫斯頓出生後不久,倫道夫夫婦便帶著他前往倫敦居住,表面的理由是倫道夫身爲議員,需經常參加政治活動,不能常住故鄉,更爲實際的是,這對年輕的夫婦都不能十分適應布倫海姆宮中那種沈悶、刻板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美平民出身的珍妮,她美貌聰慧,充滿魅力,具有活潑好動的
格特點,更加上她的美
觀念,這一切都使她與布倫海姆宮中那些公爵夫人們格格不入。她長期居住巴黎養成的生活習慣,也使她格外向往倫敦的社交界。
他們在倫敦生活得很舒適,除了倫納德·傑羅姆每年給2000英鎊外,老公爵每年也給倫道夫1000英鎊,每年3000英鎊的收入使他們足以應付必需的開支。但是夫婦兩人都過慣了富貴日子,花錢如流,經常在家設宴款待社交界朋友;倫道夫又是一位狂熱的賽馬愛好者,所以他們也經常感到拮據。
他們的大方好客以及女主人的美貌、聰慧和在巴黎生活多年所養成的優雅風度,贏得了倫敦社交界的歡迎,不久,倫道夫夫婦就成爲威爾士王那個風流而又奢華的小圈子裏的成員。珍妮既善于繪畫,又彈得一手好鋼琴,還能運用隽言妙語寫出感情細膩的書信。丘吉爾曾回憶說:“我的母
在我眼中永遠像一位神仙公主,一位容光煥發具有無限才能的女
。”這就引得英
貴族中的傑出人物都來登門拜訪……
丘吉爾傳2 傑出,然而卻不走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