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紀實傳記>其他長篇紀實文學>1998大洪水>引言

《1998大洪水》引言

其他長篇紀實文學作品

  

  自公元前206年至1840年的2046年中,較大洪shui災害共計984次,平均兩年左右就發生一次。黃河是洪shui災害最嚴重的一條河流,自公元前 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決口泛濫次數多達1590次,較大的改道26 次。黃河決口泛濫給下遊帶來深重災難,也加劇了海河、淮河兩大流域洪shui災害。

  19世紀50年代前後,黃河1855年銅瓦廂決口改道標志著我guo主要江河河道形勢發生了突變,黃河改道北徙,取大清河入海,奠定了現今黃河入海的流路,從此淮河擺tuo了黃河的幹擾,但從11世紀起,黃河奪淮600 余年,數千億噸泥沙帶入淮河流域,給淮河造成的惡劣影響長期難以消 除。對于海河來講,黃河北徙以後,又恢複對海河影響,特別是徙駭、馬頰河和漳衛河下遊,不斷受到黃河決口泛濫侵擾。

  長江,1788年、1860年、1870年接連出現三次特大洪shui,沖開荊江南 岸藕池口和松滋口,並形成藕池河和松滋河,形成四口向洞庭湖分流的局面,入湖流量由幾千立方米每秒增加到幾萬立方米每秒,大量泥沙進入洞 庭湖,使洞庭湖迅速淤積,江湖關系發生很大變化,荊江兩岸洪shui威脅與日俱增,矛盾日趨尖銳。

  在江河發生劇變的形勢下,各主要江河又發生了曆史最大或接近曆史 最大洪shui。社會動蕩,江河治理停滯倒退,原本基礎很薄弱的shui利設施又不斷遭到破壞。新中guo成立之前的百余年,是我guo曆史上洪澇災害最頻繁 的一段時期。

  據初步統計,自1840~1949年的110年間,全guoshui災縣數平均每年 250縣,災情最重的年份受災縣數高達592個(1931年),幾乎占全guo總縣數的1/3,受災縣數最少的年份(1927年)仍然有43個縣受災,其中 70%的年份受災縣數在100個以上。

  本世紀30年代,shui災最爲頻繁,各主要江河接連不斷發生特大洪shui, 如1930年遼西大、小淩河洪shui、1931年江淮洪shui、1932年松花江洪shui、 1933年黃河洪shui、1935年長江中遊洪shui、1939年海河洪shui,災害都極爲嚴 重。其中1931年shui災遍及全guo16個省區,災情最重的江淮流域:湘、鄂、贛、浙、蘇、魯、豫、皖8省,農田淹沒面積達973萬hm2,受災人口 5217萬,占當時8省總人口數的1/4。長江西起沙市東抵上海沿江城市均被shui淹,武漢市shui淹達100日之久,淮河流域京廣鐵路線以東廣大平原地 區一片汪洋,裏運河東堤潰決。直接死于shui災的人口達40萬,災情十分慘重。

  1931年長江洪shui

  1931年氣候反常,入夏以後全guo大部分地區出現長時間婬雨天氣,6~ 8三個月內,珠江、長江、淮河、海河以及遼河、松花江流域降雨日數多達 35~50天,最多桂林達59天。期間不斷出現大雨和暴雨,“南起百粵北至 關外大小河川盡告漲溢”,造成全guoxing的大shui災。全guo受災區域達16省,其中長江中下遊及淮河流域的湘、鄂、贛、浙、皖、蘇、魯、豫8省災情 最重,是本世紀以來受災範圍最廣、災情最重的一次大shui災。

  由于洪shui來量巨大,長江中下遊江堤圩垸普遍決口,荊江大堤沙溝 子、一弓堤、朱三弓堤等chu決口,長江幹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蘇南通沿程漫溢決口354chu。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太湖區大部分被淹。 武漢市shui淹達100日之久。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漢鐵路長期停運,津浦鐵路中斷行車54天。據統計,這一年長江流域受災人口 2887萬余人,死亡14.54萬人,受災農田377.3萬hm2,損毀房屋約178 萬間,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13.84億銀元。

  1954年長江洪shui

  1954年長江出現百年來罕見的全流域xing特大洪shui。這年汛期,雨季來 得早,暴雨過程頻繁,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籠罩面積廣,長江幹支流洪shui遭遇,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shui位全面超過曆史最高記錄。

  新中guo成立初期全面恢複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荊江分洪工程和汛期軍 民全力抗洪搶險,這次特大洪shui雖然保住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的主要市區,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長江幹堤和漢江下遊堤防潰口61chu,扒口13chu,支堤、民堤潰口無 數。湖南洞庭湖區900多chu圩垸,潰決70%,淹沒耕地25.7萬hm2,受災人口達165萬,潰口分洪量達245億m3,其余圩區也都漬澇成災;江漢 平原的洪湖地區、東荊河兩岸一直到武漢市區周圍湖泊一片汪洋,荊江分洪區及其備蓄區全部被淹沒,湖北全省潰口、分洪shui量達602億m3,淹沒 耕地87.5hm2,受災人口達538萬;江西部陽湖區五河尾間及湖區周圍圩垸大部分潰決,分洪量達80億m3,淹沒耕地16.2萬hm2,受災人口171 萬;安徽省華陽河地區分洪,無爲大堤潰決,決口分洪量達87億m3,淹沒耕地34.3hm2,受災人口達290萬。堤防圩垸潰決、扒口共分洪1023億 m3,淹沒耕地約166.7萬hm2,受災人口達1800余萬。此外,廣大農田暴雨積澇成災,廣大山地暴雨山洪爲害。長江中下遊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江蘇5省有123個縣市受災,洪澇災害農田面積317余萬hm2,受災人口1888余萬。京廣鐵路100天不能正常運行,災後疾病流行,僅洞庭湖區 死亡達3萬余人。由于洪澇淹沒地區積shui時間長,房屋大量倒塌,莊稼大部分絕收,災後數年才完全恢複。

  由于長江流域工農業生産和shui陸交通運輸在全guo的重要地位,1954年 大shui不僅造成當年重大經濟損失,而且對以後幾年經濟發展都産生了很大影響。

  1998年大洪shui

  入汛以來,我guo一些地方遭受嚴重洪shui災害。特別是長江發生了自 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xing大洪shui,松花江、嫩江出現超曆史記錄的特大洪shui,引起舉guo上下的高度關注。

  造成今年洪shui災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是氣候異常,雨 shui過大。自6月份起,長江流域出現3次持續大範圍強降雨過程。第一次,是6月12日至27日。江南大部分地區暴雨頻繁,江西、湖南、安徽 等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倍以上,江西北部多2倍以上。第二次,是7 月4日至25日。長江三峽地區、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長江地 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2倍。第三次,是7月末至現在。長江上遊,漢shui流域,四川東部、重慶、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較常 年偏多2至3倍。受降雨影響,長江發生了繼1954年以來第二次全流域xing大洪shui。7月份長江中下遊主要站的洪量超過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億 立方米,比1954年多45億立方米,漢口站1648億立方米,比1954年多 120億立方米。今年長江流域洪shui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全流域發生大洪 shui。除上遊多次發生大洪shui外,鄱陽湖shui系的信江、修河、饒河和撫河均超曆史最高shui位,洞庭湖shui系的湘江、資shui、沈江、澧shui多次發生大洪 shui,漢江,清江等支流也多次發生較大洪shui。二是幹支流洪shui遭遇,洪feng疊加。在兩湖先期發生特大洪shuishui位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長江上遊又多 次發生洪shui,與中下遊洪shui不斷遭遇。三是shui位高。長江于流宜昌以下河段全線超過警戒shui位。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360公裏江段和洞庭湖、 鄱陽湖的shui位超過曆史最高shui位,特別是沙市江段shui位曾高達45.22米。四是洪feng接連出現,高shui位持續時間長。長江上遊連續發生7次洪feng,8月 上旬到中旬,10天時間內出現3次洪feng。長江中遊大部分江段超警戒shui位兩個多月,超曆史最高shui位的時間也已持續一個多月。

  入夏以來,東北地區也降大雨暴雨。松花江、嫩江發生3次大洪shui, 來勢之猛,持續時間之長,洪feng之高,流量之大,超過曆史最高記錄。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閩江等江河,在6月下旬也相繼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 大洪shui

  由于洪shui量級大、涉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非常嚴重。截 至8月22日初步統計,全guo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成災面積1.96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 死亡3004人(其中長江流域1320人),倒塌房屋497萬間,各地估報直接經濟損失1666億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內蒙古和吉林等省 (區)受災最重。

  

……

《1998大洪水》引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1 國家防總在行動”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1998大洪水》1 國家防總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