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已成爲全人民所牽挂所憂慮的一個焦點。盡管未能身臨其境,但人們的心情卻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洪
而起落,萬千個家庭亦因汛情的變化而忐忑不安。從
家領導人,地方幹部,乃至廣大人民群衆部時刻關心著
情的變幻。機關、團
、個人、海外華僑、
際友人紛紛致此表示慰問,關注洪災,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正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全
人民凝聚起來,保家衛
。
家的使命
洪造成的危害讓人心痛,
受災群衆的生活更讓人牽挂!
洪發生以後,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無論是
政要員,廣大群衆元不時刻關注著各個險段的
情變化。
家領導人幾次
赴長江抗洪一線視察
情,廣大官兵、民衆更加群情激奮,鬥志昂揚、誓與大堤共存亡。
利專家、
文工作者、地方幹群、官兵多少個晝夜不眠,多少次化險爲夷,挽救人民群衆的生命財産于危難之機,最大限度減少受災損失。
家各機關部委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雖然不能貢獻力量,但是卻做了大量的救災的工作。
家是一個整
,洪
所殃及到的每一個地區,都是不幸的。因而,抗擊洪
,就沒有前方與後方之區分了,災區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災區的一草一木,一兵一民的舉動都牽動著億萬中
人民的心。所以,讓我們共同面對這樣的困難。這些天來,從內地到邊疆,人們所思所想的就是災區人民:那裏的堤壩能不能抗住再一次洪
?部分地區分洪的准備工作怎麼樣?萬一決堤有沒有應急的辦法?抗洪前線的軍民生活是不是有保障?暑天會不會發生疫情?他們還需要什麼幫助?各級領導幹部都爲此寢食不安,絕大多數普通百姓也不把自己置身局外。全
各省、市、自治區已經行動起來,出錢出力,爭相把困難扛起來。
這種凝聚力來自血濃于的骨肉同胞的感情。人民子弟兵從祖
四面八方趕赴災區,連續作戰,成爲抗洪大軍中最具有戰鬥力的突擊隊。朱钅容基總理兩次赴災區視察,下了飛機後和軍隊領導幹部緊緊擁抱,這不尋常的舉動,道出了億萬人民感謝人民子弟兵的共同心聲。盡管一些地方經濟比較困難,老百姓錢不多,但仍有那麼多人慷慨解囊,爲災區人民捧出顆顆愛心,其真摯感情如兄弟
。香港特別行政區作出及時反應,赈災活動得到企業家和廣大市民的熱烈響應,顯示出一向具有愛
主義傳統的港人與祖
同甘共苦,風雨同舟。澳門同胞和廣大海外僑胞也積極行動起來。這一切都說明,中
是全
華夏兒女的中
,中
的命運和華夏兒女的命運息息相關,永遠不能分開。
這次洪澇災害是自1954年以來的又一次全流域大洪
。面對滔滔洪
,我們成功地抗擊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
。爲什麼一些特大險情能夠及時排除,爲什麼我們的人民
驚不亂,爲什麼我們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爲什麼我們的社會如此穩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民群衆對
和政府高度信賴,是
的核心領導作用把全
人民的智慧、力量凝聚起來,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也許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記得,舊中
發生
患時人民流離失所,無依無靠的悲慘情形。兩相對照,我們不難
會到,如今的中
已不再是那個貧弱散亂的中
,而是一個萬衆一心,欣欣向榮的中
。抗洪搶險的偉大鬥爭折射出中
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告訴人們,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應付一切人世遭逢的災難,也有足夠的力量創造出現代化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奇迹。
嚴重的自然災害不僅給工農業生産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對個人和家庭財産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有災必有救,值此之際,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捐款捐物,在災民的轉移、安置、飲食和醫療等方面家已經盡力著手安置,並初步得到解決。災區的人民群衆人心穩定,社會穩定。在洪
成災之後,我們的救災工作人員始終如一地堅持江總書記的“救人第一”的原則,將傷亡情況減小至零。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有效組織抗禦嫩江超曆史洪,先轉移40余萬人無一傷亡。黑龍江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
中央、
務院指示精神,在嫩江洪
到來之前,認真執行“行政首長負責製”,阜部署、早安排、早落實,領導到位,預案可行,組織有效。齊齊哈爾市地區嫩江兩岸市縣各級
政領導、廣大
利職工帶領數萬名幹部群衆、數千名人民解放軍官兵,搶修險工險段,加高堤防,組織群衆撤離險地,救助被洪
圍困的群衆,工作井然有序。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領導和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領導,采取有力措施,積極運作,盡最大努力“不讓一名被解救出來的人病倒”,但因條件與時間的關系,進一步解決好受災群衆的問題,還急需大量的食品、醫葯、服和重建住房的物料。
家民政部在此次救災工作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不僅嚴格履行自己 的工作職責,而且在組織救援物資、調配、救災捐贈,下拔救災捐贈款物 等方面工作,完成得較爲高效。
一、認真履行民政部門職責。要求各級民政部門密切注視災情和救災工作動態,隨時掌握情況,研究救災措施,及時向委和政府提出合理建議,當好參謀和助手。通過借住公房、投
靠友、對口安置、搭建臨時庵棚和調運救災帳篷等辦法做好受災群衆的緊急轉移安置工作;通過緊急調運糧食、方便食品、熟食、飲用
、燃料及
被等生活物資,保障受災群衆的吃飯、飲
、穿
等基本生活需要;通過衛生部門向災區派出醫療小組,分發防疫治病葯品,組織群衆清理環境衛生,解決防病治病問題。充分發揮各級民政部門的職能作用,積極協調聯絡,組織受災群衆生産自救,互助互濟。
二、救災捐贈工作。廣泛開展社會捐助活動,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依靠全社會力量戰勝災害,共渡難關。爲適應當前全各地捐款捐物支援災區活動的開展,要求各地民政部門以極端負責精神,切實組織好救災捐贈工作。救災捐贈款物必須真正用于救災,用到災民身上。除捐助者指定用途外,一律用于臨時安置災民、安排災民生活和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凡定向捐贈現金,可直接轉交受援地區的民政部門接收,也可直接彙至民政部。凡接收的定向支援救災物資,可直接或通過民政部救災救濟司,與受援地區民政部門聯系辦理運輸事宜。
各級民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救災工作的領導,設立救災捐贈接收機構,做好組織工作。要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打破常規,簡化手續,提高……
1998大洪水築起心的長城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