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原理>第一章 認識的形成

《發生認識論原理》第一章 認識的形成

皮亞傑作品

  

(認識的心理發生)

  任何關于認識發展的研究,凡追溯到其根源的(暫不論它的生物前提),都會有助于對認識最初是如何發展的這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提供答案。如果局限于對這個問題的古典論述,人們就只能問:是否所有的認識信息都來源于客ti,以致如傳統經驗主義所假定的那樣,主ti是受教于在他以外之物的;或者相反,是否如各式各樣的先驗主義或天賦論所堅持的那樣,主ti一開始就具有一些內部生成的結構,並把這些結構強加于客ti。但是,即使我們承認在這樣兩個極端之間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思想史清楚地告訴我們有多少種看法),似乎還是存在著一個爲大家承認的一些認識論理論所共有的公設,即假定:在所有認識shui平上,都存在著一個在不同程度上知道自己的能力(即使這些能力被歸結爲只是對客ti的知覺)的主ti;存在著對主ti而言是作爲客ti而存在的客ti(即使這些客ti被歸結爲“現象”);而首先是存在著在主ti到客ti、客ti到主ti之間起著中介作用的一些中介物(知覺或概念)。

  然而心理發生學分析的初步結果,似乎是與上述這些假定相矛盾的。一方面,認識既不是起因于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主ti,也不是起因于業已形成的(從主ti的角度來看)、會把自己烙印在主ti之上的客ti;認識起因于主客ti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發生在主ti和客ti之間的中途,因而同時既包含著主ti又包含著客ti,怄這是由于主客ti之間的完全沒有分化,而不是由于不同種類事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如果從一開始就既不存在一個認識論意義上的主ti,也不存在作爲客ti而存在的客ti,又不存在固定不變的中介物,那麼,關于認識的頭一個問題就將是關于這些中介物的建構問題:這些中介物從作爲身ti本身和外界事物之間的接觸點開始,循著由外部和內部所給予的兩個互相補充的方向發展,對主客ti的任何妥當的詳細說明正是依賴于中介物的這種雙重的逐步建構。

  一開始起中介作用的並不是知覺,有如唯理論者太輕率地向經驗主義所作的讓步那樣,而是可塑xing要大得多的活動本身。知覺確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知覺是部分地依賴于整個活動的,一些被認爲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很原始的知覺機製(如米肖特的“隧道效應”)也只是在客ti建構的某種shui平上才形成的。用一般的方式,每一種知覺都會賦予被知覺到的要素以一些同活動有聯系的意義(布魯納就在這方面說到“自居作用”,見《研究報告》,第六卷第一章),所以我們的研究需要從活動開始。我們將區分出活動的先後兩個相繼的時期:在全部言語或者全部表象xing概念以前的感知運動活動時期以及由言語和表象xing概念這些新特xing所形成的活動的時期,這些活動在這時發生了對動作的結果、意圖和機製的有意識的覺知的問題,或者換句話說,就是發生了從動作轉變到概念化思維的問題。

  一、感知運動shui

  關于感知運動活動的問題,鮑德溫很早以前就證明:幼兒沒有顯示出任何自我意識,也不能在內部給與的東西和外部給與的東西之間作出固定不變的劃分;這種“非二分主義”一直持續到兒童有可能在與建構非我概念又對應又對立的情況下建構自我概念的時候。我們自己也觀察到,在兒童的原始宇宙裏是沒有永久客ti的,這種情況一直要持續到兒童對作爲非我的別人開始發生興趣之時爲止,而最早被認爲是永久客ti的就是作爲非我的別人。這些結果已由辜安-疊卡裏在一個控製實驗中作了詳細的證明,他這個實驗所研究的是物質客ti的永久xing問題,以及這種永久xing同在弗洛伊德的對他人感興趣這個意義上的“客ti關系”的同步xing。很清楚,一個既無主ti也無客ti的客觀實在的結構,提供了在以後將分化爲主ti和客ti的東西之間唯一一個可能的聯結點——活動;但是:我們在這裏所設想的活動是一種特定的活動,這種活動的認識論意義對我們是有教益的。在建構的過程中,在空間領域裏,以及在不同的知覺範圍內,嬰兒把每一件事物都與自己的身ti關聯起來,好像自己的身ti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樣——但卻是一個不能意識其自身的中心。換句話說,兒童最早的活動既顯示出在主ti和客ti之間完全沒有分化,也顯示出一種根本的自身中心化,可是這種自身中心化又由于同缺乏分化相聯系,因而基本上是無意識的。

  但是,在兒童行爲的這兩個特點之間可能有什麼聯系呢?如果主客ti之間是這樣地沒有分化,以致于主ti甚至連自己就是活動的發源者都不知道,那麼,爲什麼雖然主ti的注意是指向外界的而主ti的活動卻是以身ti本身爲中心呢?看來我們常用來指稱這種自身中心化的極端自我中心主義一詞很可能(盡管我們是當心的)引出有意識的自我這個含義來;這甚至更爲確切地適用于弗洛伊德的自戀概念——這裏所指的是沒有自戀者的自戀。爲了理解這種缺乏分化和最初活動的自身中心化,我們有必要考慮這個事實,即:各種活動尚未整個地彼此協調起來;每一活動各自組成一個把身ti本身直接與客ti聯系起來的小小的孤立整ti,例如,吮吸、注視、把握等活動就是如此。從這裏就産生了主客ti之間的缺乏分化,因爲主ti只是在以後的階段才通過自由地調節自己的活動來肯定其自身的存在,而客ti則只是在它順應或違抗主ti在一個連貫的系統中的活動或位置的協調作用時才被建構成的。另一方面,只要每一活動仍然還是一個小小的孤立整ti,那末它們之間唯一共同的和不變的參照就只能是身ti本身,于是就産生了一種朝向身ti本身的自動的中心化,雖然這種中心化既不是隨意的,也不是有意識的。

  爲了核實在活動缺乏協調、主客ti缺乏分化同身ti中心化之間的這種聯系,我們只需要看看最初階段跟出現符號功能和表象xing智力的階段(十八到二十四個月)之間所發生的事情:在這個從一歲到兩歲的時期,發生了一種哥白尼式的革命,當然還只是發個在實物xing動作的shui平上。所謂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說,活動不再以主ti的身ti爲中心了。主ti的身ti開始被看作是chu于一個空間中的諸多客ti中的一個;由于主ti開始意識到自身是活動的來源、從而也是認識的來源,于是主ti的活動也得到協調而彼此關聯起來。因爲,任何兩種活動取得協調的前提是主動xing,這種主動xing超越于外界客ti與主ti自身之間的那種直接的、行爲上的相互作用之上。但是,使活動取得協調就是使客ti發生位移,只要這些位移被協調起來,這樣逐步地加工製作成的“位移群”……

發生認識論原理第一章 認識的形成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一章 認識的形成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