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卡爾·波普爾>科學發現的邏輯>波珀與《科學發現的邏輯》

《科學發現的邏輯》波珀與《科學發現的邏輯》

卡爾·波普爾作品

  k·r·波珀(亦譯波普爾karl raimund popper),英guo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哲學家,批判理xing主義的創始人。

  波珀1902年7月28日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一個猶太血統的知識分子家庭。他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興趣廣泛。1919年,他曾一度信仰共産主義,不久因革命遭受挫折而改變,192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早年就開始與維也納學派交流思想,並接受其影響,但又是最早批判該學派的科學哲學家之一。1933年維也納學派的《科學世界觀叢書》發表了他的chu女作《研究的邏輯》,但他卻拒絕該學派歸納的經驗主義和發展的曆史主義。在此其間,波珀完成了博士論文,並開始在中等學校教數學和物理。1937-1945年和1945-1969年,他分別在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學院和倫敦大學教授哲學。1945年,他定居英guo,後加入英guo籍。1970年,波珀退休,1964年,他受封爲爵士。他是英guo皇家學會成員和英guo科學院成員。

  波珀與世界上著名的哲學家諸如羅素、維特根施坦、愛因斯坦、珀爾等人都有交往,他最推崇的哲學家是柏拉圖、斯賓諾莎、康德和休谟。在科學哲學上,他自認受康德和羅素的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有:《開放社會及其敵人》(1945)、《曆史決定論的貧困》(1957)、《科學發現的邏輯》(1959)、《猜測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1963)、《客觀——一個進化論的觀點》(1972)、《自我及其大腦》(與約翰·艾克爾爵士合著,1978)等。

  《科學發現的邏輯》是波珀的代表作,也是現代科學哲學頗享盛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本書主要討論知識理論的兩個基本問題:劃界和歸納問題。作者論證科學與非科學的劃界標准不是可證實xing而是可證僞xing,科學的方法不是歸納法而是演繹檢驗法。書中提出的有關科學的xing質和方法以及科學知識增長的獨創xing論點,對科學哲學、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以及科學史、自然科學、醫學、設計理論、社會科學均有影響。一些著名科學家都認爲他的方法符合科學研究的實際。

  《科學發現的邏輯》集中地顯現出,波珀關于科學與非科學分界問題的主張受到了愛因斯坦及其相對論的影響。波珀認爲可證僞xing是科學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經驗證僞的問題,如本ti論問題、形而上學問題、數學和邏輯上的重言式命題、宗教、神學和占星術都屬于非科學。 

《科學發現的邏輯》波珀與《科學發現的邏輯》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章 對于若幹基本問題的考察”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科學發現的邏輯》第一章 對于若幹基本問題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