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入秋,天高氣爽。柿樹向著藍藍的天空,伸出又粗又直的枝幹,並且在樹梢上結滿了鮮紅的柿子。
爲了要采到那些樹梢上的柿子,幾個頑童,手拿著竹竿,爬上樹幹,拼命亂打。但柿子卻不那麼容易被打下來,還是牢固地,和那曆經多年風霜的粗壯樹幹連在一起,最後樹幹又深深地紮根于大地。
通過此例,我們應當明白,凡事不要像小孩打柿子那樣,過度重視長在樹梢的小節,而忽視了那鞏固在大地上的偉大力量,否則,我們將會和頑童一樣愚蠢。我們需要不時互相勉勵,對事情觀察入微,找出重點,全力以赴,才會事半功倍,免得徒勞無功。
夏日陽光普照,但別忘了做好防臺的准備。
就景氣而言,有時好,有時蕭條,不可能永遠是和平與繁榮。這就是人生、就是社會。
一旦社會安定,景氣好轉,每天過著安穩的生活時,往往把社會的本質遺忘了,把人生應有的態度置之腦後。這是人之常情。
倘若可以長久如此,也是無可厚非。然而,總有一天,“臺風”將會來襲,不景氣的熱將會湧到,置身于那種情境,仍然可以保持泰然自若的心境嗎?
我們必須隨時准備足以應付急變的心境,這就是“治而不忘亂”的心情。
對于這一點,我們非常明白,但是,卻很少有所准備,也許這便是人的弱點。
當一個人多次獲得成功時,就應該及時反省自己,是不是開始驕傲了?
失敗不如成功,這是當然的道理。但是,如果策劃三件事情,而三次都成功了,卻沒有遇到什麼危險。如果産生過度的自信,認爲“一切讓我來”,這種缺乏謙虛的態度,把別人的意見都當成耳旁風,再也沒有比這更危險的了。
當然,自信是需要的,缺乏信心,根本就不能做事。但信心應該是相對的,而非絕對的。世界上不可能有絕對的信心,也不應該保持絕對的信心。信心是暫時的、虛僞的。明白這點,則不至于喪失謙虛的態度,並能夠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但是,人們往往不容易做到這個地步,稍有成功,就容易抱著絕對的信心。
因此,任何偉大的人,做三件事情而有一次失敗了,對于自己而言並不是什麼壞事。藉此失敗而産生謙虛的態度,才有發展可言。
連續失敗固然忍受不了,連續成功更值得警惕。
心鏡反映人生的正邪,周圍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每個人都必須站在鏡子前面,才能端正服飾。因爲鏡子是最公正無私的,不論是什麼形狀,都會據實反映出來。一個堅持自己的領帶沒有打歪的人,只要往子鏡前一站,是非曲直,自然就一目了然了。人應該承認錯誤而樂于改正才是。
儀容的美醜固然可以在鏡子前面判斷清楚,但心術的不正,卻無法在鏡子裏面顯現出來。人往往不容易發覺自己想法或做法的錯誤,那是因爲沒有一面心鏡的關系。比較合理的說法應該是,人只要有一顆謙虛而上進的心,心鏡就幾乎無不有了。
我們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所有的東西,都能反映出我們的心。所有的人都和我們的心聯系在一起。
古代的聖賢教導我們“先除去我們本身眼睛的障礙”,這樣才能把周圍看得清楚。有了謙虛而坦然的心,那麼所有的人或物,都會成爲我們的反光鏡,把我們的想法和行爲的正誤,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來。
駕馭自己比駕馭烈馬更難,總要有所畏懼,才不會無法無天。
小孩怕父母,店員怕老板,學生怕老師,下級怕上級。除此之外,還有懼怕神明菩薩等等,這些都因人而異。
“有所畏懼”是最好的事情,正因爲如此,才能保持自己的身。
自己的身屬于自己,自己的精神也屬于自己。乍見之下,自己駕馭自己並不困難,事實上卻與駕馭牛馬不同,這就是人類的特征。
古代聖賢對于這一點,亦莫不歎息;更何況我們平凡的人,要駕馭自己,確實是很難做到的,補救之道,在于借助于畏懼的事物,知所畏懼,受其鞭策,俾能律己。
無所畏懼是最危險的。有時候對于那些令人畏懼的東西,恨不得回避它,然而冷靜一想,就發現它仍有一些好。企業者,要想取得事業的成功,不光要知所畏懼,還要接受嚴格的考驗。嚴格的考驗,是讓自己邁向自立大道的裏程碑。
在自然界中,獅子故意把自己的小獅子推到峽谷,讓它從危險中自己掙紮求生,這種畫面太雄壯了。雖然這個作法太殘酷無情,然而,在這種嚴格的考驗之下,小獅子以後的生命過程中遇到挫折,才不會泄氣。
它拼命地、認真地,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澗之後,一步一步地爬起來。小獅子自己從溪谷爬起來的時候,才會到“不依靠別人,憑借自己力量前進”的可貴。獅子的雄壯,便是這樣養成的。
要自己會,是非常不易的,更需要有勇氣。有時候不知所措,眼淚不禁奪眶而出。然而,要哭也好,要長籲短歎也好,必須産生新的勇氣。
嚴格的考驗,無非是讓自己會生命的第一步,是讓自己邁向目立大道的珍貴裏程碑。
火箭發射出去,如果沒有追蹤系統,無疑是一種費,命令的下達,也是同樣道理。
向月球發射的火箭,在霎那間進入天空,速度之快、距離之遠,人的肉眼根本無法觀測。但是,由于追蹤設備良好,幾千公裏、幾萬公裏直到火箭抵達月球表面,都能追蹤到它。正因有追蹤設備,發射火箭才有意義。倘若沒有追蹤,只是發射、讓它流逝,無異于費。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只是命令、指示或拜托,將無意義,既然下命令,就得追蹤到底,這就是下命令者負責的態度。
被追究的人是很吃力的,要追究別人更不簡單,彼此都需要有耐心。然而,世人之常情,往往敷衍了事。無論是要追究別人的,或者被人追究的,都要具備這種決心和勇氣。
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萬物都是我們的好老師。
自己以爲是憑自己的頭腦去想、憑自己的能力去做的事情,事實上,往往是受教于別人。
幼兒向父母學習,學生向教師學習,後進向先進學習,自己的思考,是建立在過去累積的許多學習心得上的,這就是自己的智慧。因此,凡是能夠提供好的意見、能夠産生好的構想的人,必然是一個勤于學習的人。因此,只要有一顆學習的心,萬物無不是良師。
那一點一滴積累而成的自信,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自負,而把自己于危險境地。
天有不測風雲,雖然有時會爲自身擔憂,但是這種擔憂可能會一點用也沒有,所以,仍需以“鼓勵再鼓勵”的態度,轉變觀念,重新考慮。但不管如何,認爲今……
松下幸之助經營之道一 培養成功者的智慧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