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彼德原理>第一章 危機第2小節

《彼德原理》第一章 危機

第2小節
經濟類作品

  [續彼德原理第一章 危機上一小節]tion)效應正代表我們正在蹂躏著自己的星球;我們過度渴望所謂的“增長”,殊不知提升guo家生産總值也正是掠奪人類資産的明證,而經濟成長的美夢,及像這種糾纏盤結的“恩賜”,最終會成爲我們的噩夢。

  當guo家變得蒼老,藝術美學亦不再引人入勝,而重商情結卻比比皆是。

  ——布萊克(william blake)

  

漸進式的教育改革

  在一九三八年,我開始參加教師課程時,就有心理准備在未來成爲一名傳道授業的教授;然而在實際從事教學之前,我也不斷尋找大衆教育問題的解答,事實上二十五年來,每年我在研讀不同課程時也從未間斷思考,開始我只是在乎自己的教學,思圖改進,但以後找也開始關心其他老師如何改進教學方式,盼望使爲人師長者能更加稱職。

  從研讀自然科學逐漸移轉興趣至社會科學領域,使我更能領略科學與人生之間微妙的關系,然而我們對科學的研究,似乎無法與實際社會進步的情況相結合。所謂的科學與技術似乎自行發展,有著精確的演算與抽象的定義或分析,考慮衆多因素,卻獨缺對“人”的考慮,換言之,人類的創造的科技使得人已無法以社會約束力指導其發展。我相信教育必須做某些改革,使得孩子們能關懷萬物、聰慧理xing,進而能與他人和平相chu,與環境和自然“和諧”生活在同一星球之上,並且在科技化的世界當中,擁有滿足的個人生活。

  在十九世紀初,很少人需要廣告撰稿人去告訴他們究竟有何需求。

  ——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在我察覺到問題時,便知道最重要的改革步驟,首先須從教師本身教育著手,而那些頗受歡迎的教育改革提案,例如小班製教學。更多之財力支援、好的書籍、完善的設備及建物築,諸如此類的提議若沒有完備的師資伴隨增加,就往往沒有多大價值。完備的師資就是教師能夠具備相當程度的能力。我致力于建築一種提升教師能力的有效方法與一系列的改進計劃。而這種方法就是“系統漸進法”。此方法雖然耗時,但其結果證明此法比以往傳統方法來得有效。也由于系統漸進法之成功,使我聯想到或許也可適用于改善其他人文或社會情況。

  事實上,系統漸進的概念並非首創,它最偉大的成就就是太空計劃,使人類能登陸月球,盡管成就如此“高超”,這觀念卻從未在人文之課題上加以應用。

  譴責科技,就好像是忘記那綠油油的美麗花園,是由海shui淡化後加以灌溉而成的;然而頌揚科技成就,也像是忘了原子彈投擲在廣島所造成的損害一樣。

  ——蔡斯(stuart chase)

  

xing循環

  由于人類具有創造的天xing,使得人類成爲無可救葯的系統建立者。環視整個人類曆史。人類將所有的觀察納入系統之中,人類創造發明了法律製度以規範其社會行爲;更製定航行規則、道路網,並且也將諸多知識納入所謂科學範疇之中。除此之外,也將人類的未知事物納入信仰、宗教及玄奧的ti系之中,所有人類各期的社會,不論身chu文明或原始時代,都可算是人類自創的系統,我們擁有的科技文明,不論是簡單的工具、武器或是電子、傳播輸送網絡,都是由人類所自創的系統。

  不幸的是,這些大多數由人類爲了chu理社會問題而建立的系統,都是天馬行空的任意發展,即鮮少注意到長程發展的結果。沒有人料想到大氣層會受到汙染,也沒有人會料想到社會福利所衍生出的諸多問題;從沒人想到致力于醫葯的發明,竟也會衍生出社會上老人與新生兒的問題,也沒有人會想到富裕的結果竟會發生背後的貧窮現象。

  我們益精市的農民仍然種植作物以供應全城居民,而在chu理與運送這些農作物的過程中,需要多方配合,如農夫需要種籽、飼料、肥料、除蟲劑以及其他化學葯品,以幫助作物的種植與生長;卡車及火車載運農作物到達經銷商之手。但是以往雲雀的叫聲已被隆重的機械引擎聲所取代,除草時各種油料排氣淹沒了原有的幹草香。在城鎮的肮髒侖庫中,新鮮的農作物被加工chu理,最後運抵商店或超市供人們購買及消費。

  文明的道路,系由錫罐所鋪設而成。

  ——哈伯德(elbert hubbard)

  

●建立再生系統

  今天,以系統的觀點分析這些過程,顯而易見的有許多現象未被察覺,像是在整個過程中的産生之廢料,就從沒被解釋或加以說明。泥土中的有機物可轉化成可食用的植物、但亦有些在過程中被抛棄或被經銷者丟棄。有些部分如皮、葉、殘余等變成家庭垃圾,這些垃圾不是在城市的垃圾場中就是在下shui道中,逐步流入益精灣中,這是一種單向的流動。,農地上的有機物逐漸耗盡,而河流、海灣卻滿布氮及肮髒的廢物。系統分析家可以斷定整個自生産到加工chu理以及行銷是種精密而有組織的流程,然而對于所産生的廢棄物能夠再利用、再循環重生的簡單道理,即視之爲“無利可圖”或“毫無價值”。因此,一個完備的系統應當是在政府願意支援及補助計劃下建立,或是由産業界本身發現所謂的“廢棄物”有利可圖,在如此的概念下,所有自生産到消費的流程系統,包含所産生的“廢棄物”之再生利用,使有機廢料回歸泥土,借以維持生態平衡,才能使整個流程達到零汙染的境界。

  這種再生的概念,對長年以耕作爲生的人們而言是理所當然,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過去幾千年以來,同樣的土地被耕種卻仍生生不息,原因即是有機養料能回歸到泥上中。

  系統分析家指出,益精山谷由于腐植土的流失,使得撒人士中的化學肥料在滲人士中之後流到河裏,農民更因土中化學肥料不足而變本加厲地添加,于是河流的汙染更加嚴重。另外,生産化學肥料的普利葛拉特工廠座落于河流上遊的益精湖岸,化學物質及廢棄物流入益精河,加上農業汙染物質,使得溝渠到chu漲漫著有毒的易燃xingti,甚至已有多次在河面上起火而甚至毀壞河面上橋梁的紀錄。船只航行在繁忙的shui道中也會汙染shui面,大部分的gui類因而死亡,河流更因此喪失了娛樂休閑的功能,而這河shui正是益精市的shui源。諷刺的是,當這一切發生的同時,我們短視的市長卻仍在爲益精市的工業化,不遺余力地大力鼓吹。

  我們再檢視這些農、工業,亦可發現另一問題,那就是殺蟲劑的使用方式。以往我們均小心謹慎地使用,然而現在殺蟲劑也加入汙染的行列,肆無忌憚的沖入河流及空氣中,即使殺蟲劑能夠發揮效用,但同時它也殺死了益蟲及食肉動物,而這些正是害蟲的天然敵人。借著風力、毒劑四chu飄送,毒害野生及家養的動物,甚至農民本身亦身受其害。毒劑亦借由雨shui的流失而滲入河shui,流入海中,使得原本即因化學工廠排shui汙染的海灣更形惡化,魚類大量死亡一賴捕gui爲食的海鳥亦因此遭殃,無法生蛋孵育;人類吃了有毒的魚導致細胞毒素累積,而嬰兒亦喝進食用毒草的ru牛所産的牛nai等,怪象比比皆是。

  系統分析家須再審視這些農業殘留物的問題,或能發現在整個流程中其數量是如此巨大,雖然經銷商在流程中因使用了瓦楞板而便利不少,卻沒留意它是否可以回收,這些紙板最後全部堆積在益精市的垃圾場中。在市場中,消費者選購shui果及蔬菜,然後用塑料袋加以盛裝,顧客在櫃臺結帳,又將這些塑料袋集合置入紙袋中,當消費者回家之後,這些紙袋、塑料袋全部成了家庭垃圾。

  目前最令人憂心的是,整個系統從生産到行銷,並沒有所謂回饋于泥土的過程,其結果往往是生産率提高了卻又造成另上次災禍的發生,每一時生命所依賴的土地,因環境惡化的循環而每下愈況,汙染愈形嚴重。

  若由盲者引導盲者,則兩人皆跌入溝中。

  ——馬太福音十五章 十四節(matt.15:l4)

  

●系統漸進法

  慾解決這些摧毀力強大的科技文明效應,必須製定必要之法律以規範廢棄物流入河中,廢氣排入空氣及食物含毒量之檢測等。這雖屬必要,但這也只是減緩環境惡化的時間罷了,實質上並沒有改變這種單向系統終將導致災禍的宿命。

  與“非得即失”的研究法相比,系統漸進法的主要目的即是將系統中每一單位能合作和諧,這不是什麼新鮮或神奇的方法,新穎的是分析家在系統中技術發展的程度,尤其是chu理較具規模的難題更是如此。漸進法的本質即在使常識能夠合乎邏輯地加以有效利用,雖然只是普通常識,但整套方法亦須大量而精確的知識予以強化,也需要學術的嚴謹紀律,使知識能有效應用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之上,即使是再傑出的專家,若沒有正確的信息資料,往往導致錯誤的結果,但其強調的是分析與決策,並且此二項是建立在完整、有序、符合邏輯及精確的前提要求之下。借著系統漸進不斷地應用,就可先糾正這類的錯誤並重獲和諧。

  “彼德計劃”便是基于系統活動力,應用在解決人類一些問題、“彼德計劃”不在塑造一個烏托邦的社會,而在盡力使生存在此星球上的人類及環境能維持一種“和諧”的關系,“彼德計劃”是一種具活力的過程,使個人及社會能朝更高品質之生活邁進,而非居更危險的環境。

  我們究竟有無系統,這倒無庸置疑——我們會有系統,因發明系統是人類的天賦。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允許系統中任一單位破壞我們原本具有的本能?或者是應用系統中之任一單位,配合知識的研究而使我們生存得更好,具備更合乎自然和諧之能力。我們願意提升科技,但在此成就的背後,我們能漠視環境生態的需求嗎?若我們能深刻ti會上述議題,則人類更偉大的世紀,即將很快地來臨。

  逝者已矣,而未來正cao之在我。

  ——羅伯遜(f·w·robertson)

……

《彼德原理》第一章 危機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二章 病危”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彼德原理》第二章 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