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彼德原理>後記

《彼德原理》後記

經濟類作品

  唯有理念高尚方能健全完美。

  ——凡尼格特(kart vonnegut jr.)

  居住在地球,我與其他居住者一樣,在此成長並且過著“美好的生活”,換言之,我能夠抽空思考與撰寫有關未來之事。

  我的生活逐口惡化,我的健康、快樂與生存也受到威脅。全球的居民只能這樣活下去。許多人正在挨餓。人口過度增長與地球資源的濫采部危及我們的生存。

  客觀地經曆死亡卻還能臨危不亂,是不可能的。

  ——伍迪·艾倫(woody a11en)盡管今日人類所面臨的難題是如此龐雜,但“彼德計劃”並不是提供你一個機會去緬懷過去美好的時光(至少對某些人而言是段美好之時光),過去已難追憶,逝者已矣,唯有突破現狀,邁入一更新、更進步的文明才是“救世之道”。任何想回複從前的策略,都是不切實際的,最終還是會使危機更形惡化。任何促使舊有工業經濟回複均衡發展的努力部將失敗。我們對進步的概念必須重新加以定義。提高guo民生産總值,增加消費已不是所謂的進步,過度利用與濫采有限資源、經濟持續擴張——愈大的汽車、愈多的公路及更多的落伍産品。甚至更多富裕後所棄置的物品堆積在山谷——這些情形部必須予以徹底矯治。

  經濟力量不會減緩破壞的程度,反倒加速破壞。

  ——瓦特(kenneth e.f.watt)

  種基于資源再生的健全經濟成就,才是一種進步。借改善生活品質一如提高榆悅、愛、知識、技術、人類潛能、服務業的創新,來保護我們唯一的地球——是今日我們求進步必須面臨的挑戰,這才是沒有極限的“增長”;換句話說,若我們們食古不化,保留:日日過時的“增長”概念。那無異在短期內自尋死路。

  我們部在對抗那難以cao縱的機會。

  “彼德計劃”不試圖描述這種轉變策略,它能將摧毀xing的經濟,變換成基于善意或具理智基礎的社會。一個發展完全策略,需要大衆的參與方能奏效。有些轉變策略或因個人的參與油然而生;而有些則是來自于人工生態營造系統的技術專家。

  每一動物都會留下自己的遺迹骸骨,唯人類留下其所創造的事物。

  ——布羅納斯基(j.bronowski)

  “彼德計劃”不包括未來有可能發展並具影響力的科技,而只是提出目前我們所通曉的知識。向前看並預知未來總是最吸引人的事情。

  使人類嘗試預測或計劃未來的最大動力,在于我們有各式新穎的工具組合,以及我們逐漸警覺到任何科技或社會的變革,都會像langchao般影響到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社會各部門。

  ——馬登(ward madden)

  若我們只是針對和平、保護、人口及動力能源等問題發展專案計劃,那我們就會疏忽了在規劃一項長久解決方案時,其連貫而全盤考慮的本質。我們遭遇的難題不是人口、土質汙染、shui源、空氣或能源等問題,這些只是環境顯露的病兆,其病因在于所謂“增長”、“進步”的虛假觀念,驅使我們産生的因應行爲。換言之,就是因爲了這些觀念,才能使人類行爲有所偏差,而造成諸多環境病症。

  汙染問題與其他類似的環境議題一樣,都只是征兆,較嚴重的是深植于社會中的病態,兩者相比,前者還算緩和。

  ——金(alexander king)

  有證據顯示,我們可利用再生系統,使自然界生生不息,進而具備解決困境的能力,和地球建立新的關系。我們不是已消滅或控製了危害人類的傳染xing疾病嗎?有了一九五六年的潔淨空氣法,法律明文禁燒生煤,使得倫敦在冬季時能享受比以往多二倍的陽光照射。禁用ddt葯劑,使珍貴鳥類重現,我們目睹了環境重生,恢複生機的請多現象。我們擁有許多有專業知識的生態保護專家、未來學者、科學家、工程師,協助我們作出正確的抉擇。

  因此,問題症結不在“我們能嗎?”,而是“我們願意嗎?”

  科學或許可以找到方法將所有邪惡事物造成的損害予以彌補;但科學對人類漠不關心、事不關已的這種態度卻是束手無策的。

  ——海倫·凱勒(helen keller)

  科技的發展已到達了一個瓶頸,它創造出的許多事物,不是我們不想要的,就是一些我們無法與之相容的産物。現今的科技發展如同隨chu亂竄的火箭,終將自我摧毀,除非我們對導航系統重新修正。

  雖然威脅環保的本質是如此的邪惡,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慣xing,讓我們生存的系統在災難臨頭時,自.然産生警覺而采取有效的行動。

  ——基茨米勒(michaei kitzmiller)

  只要我們一天不自發地去實行轉變策略,我們便離未日愈來愈近。我們何時才要准備開始行動呢?是等到下一災難臨頭之時呢?還是要等到大勢已去時,連我也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下一步該怎麼做,決定在你。

  在求生的抗爭中,只有求勝一途。

  ——米查姆(merle l.meacham)

  身爲未來學學者,我對核武器擴散、guo際局勢緊張、全球汙染及種種當代令人絕望的議題,仍表示樂觀,因爲我深信人類有理解事實的獨特能力。每一種生命ti均有其專長,唯有人腦擁有思索概念與原理的能力,也因此我們會在未來獲得幫助。許多問題往往源自于我們過度依賴某些議題的限定意義,出而無法通盤思考。不論科技如何昌明,若無全方位思考、一切均屬膚淺不深入。

  今天所謂的專家,就是單向思考的人。

  ——包洛格(endre balogh)

  “彼德計劃”不是彼德天堂的藍圖,一個烏托邦世界與真實世界有所距離。對大多數人而言,“烏托邦”就是“不可能完成”的意思;然而“彼德計劃”是一種可能完成的過程或生活方式,而非不可能實現的夢想。對完美的人類而言,它雖非絕對完美,但它要求我們必須發展一套轉變策略,此策略以新的規則與前提爲基礎,注重長期效果,以邁向另一層次的文明。

  我們這一時代的特se似乎就是注重手段與方法,而對所慾達成的目標反倒模糊不清。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彼德原理》後記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章 金字塔的力量”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彼德原理》第一章 金字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