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金融經濟>經濟類>聚焦新經濟>第4章 資訊經濟:新經濟的産業支柱

《聚焦新經濟》第4章 資訊經濟:新經濟的産業支柱

經濟類作品

  新經濟時代的21世紀是人類進入信息化的世紀,一個科學文化與社會經濟高度交融的時代,人類社會正chu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新的文明時代!

  材料、能源和信息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的三大資源。其中信息已是今天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開發資源,當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後,信息的地位將更顯重要。社會信息化、信息現代化是新經濟時代的基本標志。

  新經濟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産、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知識經濟。新經濟最突出的表現是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這就使以信息技術爲基礎發展起來的資訊經濟成爲新經濟的支柱産業。資訊經濟的迅猛發展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特征。資訊經濟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類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還對人類開發物質資源産生了巨大的推動力。它使生産實現自動化,生産效率得到極大增長,生産成本大大降低,産品質量不斷提高,而且使整個社會聯爲一ti,成爲guo民經濟的主導産業。

  資訊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爲發展力支撐的。以信息技術爲火車頭的高科技正在新經濟的軌道中飛速發展,這使人類社會形成了以資訊經濟爲主導的産業結構和社會結構。據統計,當前世界資訊經濟産值已突破1萬億美元,大大超過了傳統産業。資訊經濟已成爲一guo衆多産業中最有生命力的先導xing技術産業。它是新經濟形成和發展的先導和中樞,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著極爲重要意義。

  資訊經濟並非一枝獨秀,它憑借自己的技術優勢,帶動了傳統産業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從製造、加工、運輸到信息的獲得與傳遞等全過程中,都對傳統産業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進行著破舊立新的根本變革。革新,爲傳統産業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同時資訊經濟促使傳統産業大量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産企業和産品的目標競爭力。作爲新經濟支柱的資訊經濟無疑將對各guo綜合guo力的提高做出極大貢獻。綜觀全球經濟,以美guo爲代表的西方guo家由于迅猛發展的資訊經濟的強力推動,長時期內保持了經濟的增長與繁榮。這在傳統産業占主導地位時期,是不可想象的。這一奇特的新經濟現象引起全世界的效仿和高度重視。我guo亦應在新世紀中牢牢把握住新經濟給我們提供的曆史機遇,積極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在資訊經濟的大chao中探索出一條有特se的發展道路,用最短的時間趕上甚至超過西方發達guo家,重鑄中華民族新的輝煌。一、資訊經濟:涵蓋廣泛的全新經濟類型1.資訊經濟

  資訊經濟又稱信息經濟,it經濟。

  所謂資訊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等高新科技爲物質基礎的、信息産業起主導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識、技術、智力爲一ti的新型經濟。

  一般認爲,最早而且較爲系統地提出“信息經濟”這一概念的是美guo學者馬克盧普和波拉特。他們所提出的信息經濟概念和測定,不僅在理論上已形成ti系,而且在實踐中切實實用,故目前已被全世界廣泛采用。隨後,美guo企業家保羅·霍肯在《未來經濟》一書中以相對“物質經濟”的概念而提出“信息經濟”。霍肯認爲,每件産品、每次勞動,都包含物質和信息兩種成分。在傳統的“物質經濟”中,總ti而言,物質成分大于信息成分的産品占主導地位。而在“信息經貨’中出現了相反的情況,即信息成分大于物質成分的産品和勞務將占據主導地位。物質經濟正在向信息經濟過渡。美guo學者根據這一基本觀點,進一步進行研究,推出了“信息經濟”的理論ti系。

  日本學術界也較早地對資訊經濟進行過研究。1963年1月,一位日本學者就發表了《信息産業》的論文,提出了産業發展或産業結構的變動類似動物進化的觀點。比如,簡單動物如細菌阿米巴蟲,其肌肉和骨骼所占的比例較高;而複雜的動物如人類,其大腦、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所占的比重更大。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動物的進化發展也相類似。在不發達的社會裏,從事種植業和漁業的人口比例較高。隨著社會的發展,重工業和信息産業的重要xing就會提高。在農業、重工業發展到一定shui平時,信息産業就會迅速地發展起來。他提出,人類的興趣或需要也將從食物轉向精神活動。這種需要決定了産業發展的順序,即從第一産業到第二、第三産業,又發展到信息産業(第四産業)。日本學者從社會進化的角度預言了信息將在新的社會形態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se,爲資訊經濟的誕生提供了一些理論思考。

  綜合起來考慮“資訊經濟”是出于對經濟的這樣一種思考,人類的整個經濟活動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與物質和能量的轉換有關的,一類是與信息産生和形態轉移有關的。這一思想承襲了計維納的“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這一基本思想。因此信息經濟的概念可分爲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理論xing的,嚴格定義下的信息經濟,只包括與信息的生産、加工chu理和流通直接有關的經濟活動,這種活動的總和稱爲信息經濟。第二個層次是統計xing的,根據統計工作的需要,可以將經濟中的各部、各行業按産業的xing質加以劃分。這時,資訊經濟、資訊産業和資訊業就是同義語了。就一般而言,資訊經濟是指依靠更多的知識信息,生産出物質和能源消耗更少、質量更好、更耐用的産品的經濟。它要求産品中包含的信息比重很大,而物質和能源的比重較小。

  資訊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曆史産物。

  物質經濟是工業化時代的經濟。它以大規模使用和消耗原材料、資源和能源爲基礎,特征是機械化。資訊經濟則是減少産品和勞務中的物質消耗,提高其中的智能和信息比重的經濟。工業化時期的機械化,延伸了人類的肌肉,而現代化的微電子技術則延伸了人類的智力。例如人造衛星、微型汽車等都由于采用了微電子技術而減小了ti積,增加了智能,變得更爲實用,同時節約了能源和原材料,降低了産品成本。資訊經濟要求把更多的知識信息運用于生産技術,它適用于設計、管理、勞動、維護、運行、消費、市場等環節。它鼓勵勞動者和管理人員增加産品價值。因而發展資訊經濟需要更多的富有智慧的勞動者和管理人才。

  還有一種理論認爲,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信息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源泉。信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領域,無所不在,無所不有,在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信息始終是溝通主觀與客觀的橋梁。資訊經濟就是表現爲信息與社會生産的聯系。一般地說,資訊經濟的概念總是根據信息和産業信息規模在整個新經濟中的作用來確定的。總之,資訊經濟是一種嶄……

聚焦新經濟第4章 資訊經濟:新經濟的産業支柱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4章 資訊經濟:新經濟的産業支柱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