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維塞爾時,龐巴維克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對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的說明。龐巴維克同邊際效用的聯系屈居維塞爾之後,只是因爲他不如維塞爾那樣地專注于邊際效用問題的研究。但利用了邊際效用思想,即使在他致力于他所偏愛的資本與利息的課題時,他也大量地利用了邊際效用思想。
龐巴維克和維塞爾同步而行30年。他們是中學和維也納大學的同窗,同在1872年發現門格爾的《原理》,此後一同擔任奧地利的公職,又一同赴德,在海德堡、耶納和萊比錫學習2年,然後一塊回到奧地利擔任公職。對我們來說,最值得注意的差別是,維塞爾爲克尼斯的研討會寫的論文是關于價值與成本的關系問題,而龐巴維克寫的卻是資本與利息。他們30歲時(1881年)首次分手,龐巴維克離開維也納去因斯布魯克,與他同行的是他一年前新婚的妻子——維塞爾的
。
龐巴維克1880年放棄政府職務,任維也納大學的編外教師。爲獲此資格,他撰寫並于1881年發表了《從民經濟財富理論的觀點來看權利和關系》。這是他的第一本著作,主題是確定經濟物品的
質。閱讀門格爾的《原理》爲他寫作本書作了准備。他所研究的特殊物品包括信貸、專利和信譽。他認爲這些東西不宜劃入經濟物品的範疇。德
刊物上出現了對這部著作的篇幅適中的評論。盡管龐巴維克的第一部著作確是想強調物品的效用方面,但其中沒有證據表明他理解邊際效用的重要
。他在《權利和關系》中沒有提到傑文斯或瓦爾拉斯。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龐巴維克在1881年時的興趣還不在邊際效用價值論上。
龐巴維克的第一本著作談到他繼續研究資本和利息的計劃。他三年後完成的《資本與利息》第一卷是其一部分成果,該書是對資本與利息理論曆史的清算。同他的第一本著作一樣,這本書也很少論及價值問題。他在此浏覽了大量經濟學文獻,並接觸到傑文斯的《理論》,但他還沒有把傑文斯和門格爾聯系起來。瓦爾拉斯的《綱要》雖有很長一節論及資本理論,但不在龐巴維克援引的著作之列。龐巴維克很可能只是暫時不知道瓦爾拉斯,因爲他在後來的《資本與利息》的各版中包括了龐巴維克。同樣,許多人當時也不知道瓦爾拉斯,因爲瓦爾拉斯運用數學,從而掩蓋了他的著作的其他方面。就這樣,龐巴維克失掉了在1884年把三位奠基人聯系到一起的好機會。的確,他到此時還沒有對邊際效用理論表現出什麼興趣。讀過龐巴維克的前兩本書,誰也不會想到要把他列入那些極大地推動了邊際效用理論發展的人之中。評論家也肯定沒有把他的著作同任何特定的價值理論聯系起來。
兩年後(1886年)龐巴維克中斷了資本和利息研究,而發表了關于價值理論的最重要著作,該書問世標志著他成爲邊際效用學派的一員。這部書分爲兩部分發表在德主要專業雜志上。它發揮了邊際效用理論,而且加進了一些新思想。爲什麼龐巴維克中斷其他研究而轉向價值論呢?也許是他的密友維塞爾《價值起源和主要規律》(1884年)的出版鼓勵了他,也許是他自己關于資本和利息的著作使他轉向這個方向,也許二者兼而有之。無論怎樣,龐巴維克的文章是德
雜志上出現的對邊際效用思想的第一次長篇明白的表述。它發表在對經濟學感興趣的人都便于閱讀到的地方,而且不久就掀起了一場爭論。
這篇文章稍加修改並入《資本與資本利息》第二卷(1889年)。這使德人又一次看到經過精細加工的邊際效用思想。龐巴維克把邊際效用理論置于資本論和利息論之間;他解釋說,爲了理解利息率應當了解價值。但對大多數讀者來說,並不需要爲此而把研究擴展到如此地步。龐巴維克後來討論資本和利息時利用到一些邊際效用思想,但沒有充分利用它,以保證給讀者思考的時間。看來龐巴維克利用他論資本和利息著作出版之時傳播邊際效用思想這一點可能是不自覺的。
龐巴維克對邊際效用的解釋在所有的方面都是緊隨門格爾和維塞爾之後的,這種承繼關系十分明顯地表現在他拒絕把物品看作具有完全可分這一點上。他也分割物品,但有一定限度,超過此限度他就不幹了。例如他說一片面包而不說半片或1/4片面包等等。他更常用“馬”一類物品作爲例證,在這裏,“1/2馬”或“1/3馬”的說法顯然是十分可笑的。
龐巴維克對可分加的種種限製,使他必然面對一些傑文斯和瓦爾拉斯沒有遇到的問題,他花了許多時間討論這些問題,寫了題爲“複雜的現象”的一章,其大部分內容可以不提,如果他采納了完全可分
觀點的話。在關于價格的一節他反複使用具有十足龐巴維克精神的術語:買者和賣者的“邊際對偶”。對偶的重要
會隨被交換的單位數的較小增加而降低。龐巴維克是從他分析時所用的單位數引出全部內容的,他在這方面花了很多的時間,從下面一段話即可看出這一點。
他說:“假定在某個部門有4個機會,按其重要可分爲10,8,6,4;而另一部門也有4個機會,以9,7,5,3表示。再假定某人只有5件物品,無疑這五件物品將被分配給10,9,8,7,6這5個機會;最後這個數字(它碰巧屬于第一個生産部門)是真正的邊際效用,並決定商品價值,而在第二個部門中以5表示的下一個機會,按照我們的公式一定會變成‘虛假的邊際效用’”。
不消說,別人是不會用他的“虛假的邊際效用”這個詞的。
龐巴維克從未研究效用的測定問題,他在大多數場合都是討論數量的序數方面。不過他的這種限製主要是想以盡可能簡單的術語來表述他的分析,而不是出自認爲基數方法不適宜這種場合的看法。從下面的句子可以看出他遵循效用衡量序數論的意圖:“大家知道,我們的需求在重要上是極其多樣化的。我們通常習慣于按照如果得不到滿足對我們的福利帶來後果的嚴重
來對它們加以排列,”他區分了不同等級的物品:“‘飲食需要’遠在煙草需要之上”。他還對一個特殊等級之內的不同項目物品加以區分。龐巴維克對效用和地形之間的類比,表明他通常限于作序數的比較。他說:“這很像一位地理學家在一個時期是按山脈的高度來排列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和哈爾茨山脈,而在另一個時期卻是按照它們的個別山
來排列一樣。”他接著談到了“分類”。他按照門格爾的方法列……
邊際效用學派的興起第17章 龐巴維克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