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日又該五魚入網之期,適值下大雨,漁人終是好奇,心想:“自從道士第一次取魚以後,成了刻板文章,彼此原未說定。今日天下大雨,正好借故不去,試看他還來取魚不?”主意打定,便沒往湖上下網,准備道士來問,便以雨天推托。到了入夜,道士並未前來,雨卻越下越大。
那漁人父子兩人,父名丁財,子名丁三毛,爲了打魚近便,居家就在湖邊。晚飯之後,正商議收拾安睡,忽聽門外風濤之聲大作,宛似暴漲,已到門前,勢甚猛烈。開門一看,大雨已住,湖
雖漲,離門尚遠。暗影中瞧見一
尺許大小的白光,銀蛇也似由湖
洶湧中迎面射來,其疾如箭,迅速已極。丁氏父子倉促之中不知是何怪異,又疑發蛟,方慾逃避時,那銀光已就地騰起數尺,投向堂前魚簍之內。身後帶來的湖
也順低
急退回去,流入湖內。
過了一會,不見動靜。丁三毛年輕膽大,試探著過去低頭一看,正是那五條白鳝,業已自行投到。再看門外,風平靜,湖月皎然,上下澄霧,全無異狀。以爲道士必來取魚,等到次日中午,仍未見到。丁三毛心想:“此魚必非尋常。”假裝討好道士,防魚失
不鮮,取了一個大
盆,將魚倒在盆中仔細觀察。見五魚一般無二,只額上隱隱有角隆起,通身現出不少紅影,細如遊絲,由頭至尾另有一道紅線,比較明顯,俱爲以前所無。血痕內浸,似被刀針之類鐵器劃傷。鳝本無鱗
族,這一細心注視,竟看出五條白鳝不特白如霜雪,與常鳝不同,並還通
俱是細鱗密布,銀光閃閃。倒著一摸,稍爲著重,立覺刺手生痛。魚在
中也不泅泳,各把頭昂起,朝漁人連點,目中竟有淚痕。
丁財知非尋常,低聲默祝道:“我父子雖以打魚爲生,但也願者人網,只謀食,從不多取。有時或因魚小,或是大多,還當時放掉。自你們第一次被道爺買去,便見你們隔日必來。既然覺得這樣吃苦,何必每次都來人網?昨晚更怪,我連網也未下,你們乃是自行投到,這怨誰個呢?神人路隔,言語不通,我也不知你們是什麼心意,那位道爺爲何要這樣做。現在道爺未來,也許不要你們了。我們本無成約,至多被他罵上一頓,如覺來得後悔,放你們回去極爲容易。如通人言,你們只把頭連點三下,我便送你們回湖如何?”五魚在盆中同時把頭連搖,意似不願,依然目中有淚。丁財父子都道:“放你們回去既然不願意,又向我們做可憐相,彼此又沒法說話,如何是好呢?”那五條白鳝忽將身子在盆中陸續盤出“仇人心毒,要害生靈。身是湖中
神,十日後如有人來問,求救可免,不可走口泄露”等字迹。丁三毛小時曾在村塾中念過兩三年書,還能勉強認識,見了好生優懼,隨將五魚放開。
又過了一天,道士才行走來,仍和往常一樣,將魚用草索取走了。丁氏父子問:“道爺爲何前晚未來取魚?”道士好笑了一聲。也未答話,往日取魚,均往後山,這次卻是走向湖岸,口中喃喃說了幾句,將五魚一同抛向中,掉頭不顧而去。
由此起,道士每早必在前湖山麓對湖獨坐,見人不理,半夜才去。有時也憤然作,走向後山,去上兩三個時辰又來。魚已不再入網,道士也不再來取。本山居民本少,雖有幾
寺觀,遊人時常來往,因道士坐
不當泊船埠頭與入山道路,外人不留意。在前山出現才只數日,偶然有居民看出古怪,因道士不是不理,便是詞
傲慢,答話凶橫,也就無人理會。只丁氏父子知他鬧鬼,心存不良,謹記
神所吩咐,每日除借販魚爲由,去往前湖略爲窺探外,父子二人分別在家中守候。
這日楊永約友遊山,本應在湖岸埠頭泊船,照理不會與妖人相遇。因將到達時,湖中忽然起了風,不知怎的,船夫搬錯了舵,吃急
一催,順流往斜刺裏駛出三四十丈,到了妖道默坐的前面,才收住勢。船夫原要回泊埠頭,楊永一行俱是豪俊少年,急于登臨,見當地原是一
舊埠頭,雖然石岸報廢業已多年,泊船仍無礙;覺著當地清靜,岸有嘉木繁蔭,風景又極清幽:便令船夫就在當地停泊,一“同上岸,才得與妖道對面交談。及至遊到後山,越想那道士神情越覺奇怪。恰巧丁財以前受過楊家周濟,每去嶽陽,必要送些肥魚活蝦,多得魚價,彼此相識。先以爲來人既是救星,必是法官一流,未想到會是楊永,沒想吐口。及至楊永開口一問,忽然心動:“楊永會一身好武藝,家中有本事的客人甚多,今日正是第十日,
神所說也許應在他的身上。”便把前後經過一齊說出。
楊永機智過人,聞語雖也駭異,卻想不出道士是什作用。五魚雖然可怪,既是神,怎無靈異,任憑道士隨便捉弄?湖邊居民多信神鬼,丁氏父子不怎識字,也許附會其事,疑神疑鬼。此事真假難料,就說是真,身是凡人,也無從下手。焉知那五條白鳝不是湖中妖怪,爲道士所製,故意顛倒其詞,均說不定。楊永又想道士神情不似善良一流,江湖僧道本多異人,此事如真,關系不小,冒失不得。便囑同行諸人不可泄露。歸途慾向道士設詞探詢,到時人已他往,命人遍尋不見。在山中寺觀內住了三日,留意查訪道士蹤迹,均無人知往何
。有見過的,也都提起厭惡。
山中有一寺觀,觀主史涵虛,是六十多歲道士,人甚風雅。楊永每遊君山,必往相訪,在觀中住上些日才回。楊永先問怪道士行蹤,只答不知。第三日早起,楊永等要往後山隱僻之再去尋找,史涵虛忽說:“貧道昨已命人把後山尋遍,大約那位道友已走,不必徒勞。公子如要見他,等他回來,我往府上送信好了。貧道明日須往嶽陽訪一施主,請回去吧。”楊永每次來遊玩,史涵虛必要挽留多住一二日,這次並未說走,忽下逐客之令,說到末句又看自己一眼,料有原故,便請搭船同往。史涵虛答說:“行否未定,公子仍請先行。”
楊永作別回去,到家天已昏黑。家人密報,史道爺適才由後園叩門,現在園中靜室之內坐候。楊永所乘之舟乃自備快艇,回時更命船人加快,湖中並未見有一船越過,史涵虛竟會先到兩個時辰,聞報大爲驚疑,匆匆趕往園中去。一見面,史涵虛便屏人密告,說他早年在茅山出家,曾習道術。當楊永未去君山以前,便聽徒弟報告,說前山有一道士,神情行迹怪異可疑。他假裝路過,暗中前往探看,見道士滿臉凶邪之氣,斷定不是善良。此來必非無爲,無如法力淺薄,查不出他的真意所在。那日聽楊永探詢道士行蹤,背人間出底細以後,當晚子夜人靜,便即布卦推算,竟是大凶之相。幸有解救,正應在當日來客身上,詳情卻不易知。
次夜又以玄功入定,元神飛……
青城十九俠第96回 風雨深宵 漁人驚怪異 仙靈咫尺 水主示玄機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