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壬、再度校正〔137〕

《夢的解析》壬、再度校正〔137〕

弗洛伊德作品

  終于我們現在能夠論及夢形成的第四因素了,如果我們以和開始一樣的方法來探討著夢內容的意義——即以夢中顯著的內容和它夢思的來由相比較——那麼就會遇到一些必須以嶄新的假設來加以解釋的元素,我腦海中還記得一些例子,夢者在夢中感到驚奇,憤怒,被拒絕,而這僅僅是由于夢內容的一部分所引起。在前節的許多例子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夢中的緊急的感覺和內容並不一致,反而是夢思的一部分,這我會在適當的例子中顯示出來,但是有許多這類的材料卻不能如此解釋:它和夢思的關系無法找到。譬如說,這句常常在夢中發現的話:“畢竟這只是個夢而已”具有何種意義呢?(請見第六章 )這是夢中一個真實的評論,就像我在清醒時所做的一樣,而且這常是睡醒前的序曲;更常見的是它緊隨著一些不安的感覺,但在發覺是夢境後又平靜下去了。當夢中産生“畢竟這只是個夢而已”時,它和奧芬巴赫的笑劇中la beliehelene口中裏所說出的具有同樣意義〔138〕:它不過是要減少剛剛經驗到事件的重要xing,以及使接下來即將産生的經驗更易于被接受。它的目的在向“睡眠”催眠,因爲這精神因素正要使它奮起,同時有將使夢不再繼續的可能——或者是該劇的繼續發展——這麼一來,就可以更舒適地繼續睡下去,並且忍受夢中的一切,因“這畢竟只是一個夢而已”。我認爲這個輕蔑的評論(畢竟只是一個夢而已)是在下述的情況産生的:當那從未真正休眠的審查製度發現在不經意之下讓某個夢産生,要潛抑已經太晚,所以審查製度只好用這些話來對付因之而産生的焦慮感。這不過是精神審查製度的esb pritdescalier的一個例子。

  這使我們得以證實夢中每一事物,並非都是源于夢思,有時其內容能由一種和清醒腦袋不相上下的精神功能所製造出來。不過問題是,這種情況是例外,抑或除了審查以外,此種精神活動亦恒常占據夢的內容一部分呢?

  我們毫不猶豫地認爲後者正確,雖然知道審查機構只是刪除以及限製夢內容,不過它也能夠增加或cha入一些情節。這些cha入的情節是很容易被辨認出來的。通常夢者述及此點時免不了會猶豫,同時前面冠以“就像”;它們本身並不太令人注目,不過卻是用來連接夢內容的兩部分,或者將夢的兩部分連接起來。和真正源于夢思的材料比較後知道它是較不容易留存在腦海;如果我們把夢給忘了的話,這部分的記憶是最先失去的。我懷疑那些常聽到的怨語:“我有好多夢,不過卻忘了大部分,只記得一些瑣碎”(請看本章第一節凝縮作用),就是因爲此種急速忘卻的思chao引起的,在完全的分析過程中有時我們發現,它和夢思的材料毫無關聯。不過在仔細地研究後,我發現這並非常見;cha入的部分通常能溯源到夢裏,不過卻無法以本身的力量或先決的方法來呈現于夢中,似乎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這種精神活動才會創造新的事物,大部分的情況,它卻是利用夢思中的材料。

  這個夢運作的因素的特征乃是其目的,這也是泄露其身份的部分〔139〕。這功能和詩人惡意形容哲學家的字眼一樣:“它以碎布縫補著夢架構的間隙。”〔140〕由于它的努力使夢失去了荒謬與不連貫的表征,並且接合于理智的經驗。但是它也不常是成功的。

  表面看來,夢常常是合乎邏輯與合理的;由一個可能的情況開始,然後經由一連串的發展而得到一個近理的結論(雖然並不太常見)。這一類的夢必定受過此種精神功能(和清醒時的腦袋沒有兩樣)大量的修正;它們看來似乎是有意義的,不過卻和真正的意思大大不同。如果將它們一一加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再度校正非常自由地玩弄著夢材料,並且把它們之間的關系減到最少。這些夢可以說還未呈現到清醒的腦袋以前就已經被解析一遍了〔141〕。在別的夢例中,此種具有偏向的校正只能說是部分的成功而已。夢的一部分似乎是很合理,不過接著又變爲模糊,無意義;也許接下來又再變爲合理了。還有一些夢例,校正可說完全失敗了,因爲那些夢只是一堆無意義的碎片組合而已。

  我不願意否認這個屬于第四種夢産生因素的存在——不久我們即將對它感到熟悉。事實上,它是四個因素中我們最熟悉的一個——我也不願意否認這個第四因素具有提供給夢的新貢獻,不過據我們知道它和其它因素一樣,也是利用夢思中現存的材料,依據其愛好來選擇。有一個例子,它不需要辛勞地替夢架建起一座冠冕堂皇的正面——因爲這已經存在于夢思中。我習慣于把這些夢思稱爲幻想;而這和清醒時刻的“白日夢”是相似的——也許這麼說就可以避免讀者的誤會。精神科醫師對它在精神生活上所扮演的角se還不太明了,雖然,朋納第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開始〔142〕。不過白日夢所具的意義並不能逃過詩人毫無錯失的眼光,譬如說都德曾在很有名的總督大人中描述一位小角se的白日夢(請看第七章 乙)。對心理症病患的研究使我們很驚奇地發現幻想(或者白日夢)乃是歇斯底裏症狀的直接前身,如果不是全部至少也是大部分。歇斯底裏症狀並非和真實的記憶相關聯,而是建立在一些基于記憶的幻想上。因爲這些意識到的白天幻想常常發生,使我們對此構造得以了解。不過,除了這些意識到的幻想外,還有更多的潛意識幻想——而其內容與受潛抑的來由造成它們變爲潛意識的理由,仔細研討這些白天幻想的特征使我們覺得把它和晚間的思想産物——夢——相比是很恰當的。他們和晚間的夢具有許多共同的xing質,因此對它們的研究也許是了解夢的最短與最好的方法。

  和夢一樣,它們都是願望達成;和夢一樣,它們大都是根源于幼童時經驗到的印像;和夢一樣,它們因爲審查製度的松弛而得到某種程度的好chu,如果仔細觀察其結構的話,我們不難發現“願望的目的”正把各種建架的材料重新組合以形成新的整ti。它們和幼童時期記憶的關系,就像是羅馬宮廷和古代廢墟的關系一樣——其階級和柱子供給這些現代建築的材料。

  由“再度校正”中——這個所謂夢産生的第四個因素——我們再度發現那個在創造白日夢時不受別的影響而得以呈現的同樣精神活動。可以簡單的這麼說,我們所談論的第四個因素把供給的材料模塑成一些像白日夢的東西。不過夢思中如果已經有現成的白日夢存在著,那麼夢運作的第四個因素就會利用這現有的材料,而將它納入夢的內容。因此有些夢只是在重複著白天的幻想——也許是潛意識……

夢的解析壬、再度校正〔137〕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壬、再度校正〔137〕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