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乙、退化(後退)現像第2小節

《夢的解析》乙、退化(後退)現像

第2小節
弗洛伊德作品

  [續夢的解析乙、退化(後退)現像上一小節]進行到運動端,所以精神裝置可以用上列圖表表示。(圖一)

  不過這也只是滿足我們好久以來就熟悉的需求——精神裝置必須具有像反射弧一般的構造,反射動作仍然是每種精

  然後我們在感覺端加以第一次的分化。感覺刺激後,精神裝置會留下一些痕迹——我們可以把它稱爲記憶痕迹,和這有關的功能則稱之爲記憶。如果我們堅守讓精神程序附在系統上的假說,那麼記憶痕迹必將使系統發生永久xing的變化。但是就像在別chu指出的一樣,同一個系統如果要留住不動,然而又要繼續保持新鮮度以接受新的刺激將是很困難的。因此,依據假設的原則,我們把這兩個功能歸諸于兩個不同的系統。我們假定第一個系統位于此裝置的最前端,接受感覺刺激,但不留下絲毫痕迹,因此沒有記憶。在它背後的第二個系統,能將第一個系統的短暫激動轉變成爲永久的痕迹。于是我們這個精神裝置的圖解就如前圖。(圖二)

  我們知道記憶所保留的東西多于刺激感覺系統的感覺內涵。在我們的記憶中,感覺是互相聯系的,尤其當兩個同時發生。我們把這事實稱爲關聯。很明顯的,如果感覺系統沒有記憶的話,關聯的痕迹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先前的一個連接會影響新的感覺,那麼感覺元素在執行功能的時候就不免受到阻礙了,因此我們也必須假定記憶系統內必定存在有關聯的基礎。所謂關聯即是在阻抗減少以及使交往便利的途徑形成後,激動較易由此記憶元素傳給相關的另一記憶元素。

  仔細考慮後,我們發現此種記憶元素的存在不單單只有一個,應該有好多個。這樣一來,由感覺元素傳導的同一激動就會留下許多不同的永久xing痕迹。第一種記憶系統自然會記下同一時間發生的關聯,而同一個感覺材料在後來的記憶系統中則根據其他的巧合而安排,譬如說“相似”的關系等等。當然,要把這種系統的精神意義用文字來表達不過是lang費時間而已。其特征視它與不同的記憶原料的關系而定——即是(如果我們想要提示一個更偏激的定理)在傳導此等元素帶來的激動時它所給予的不同程度的阻抗。

  這裏我想cha入一個一般xing的評語,也許會有重要的啓示:那些,沒有記憶力的感覺系統給我們意識層各種繁雜的感覺xing質。另一方面,我們的記憶力——包括那些深印在腦海中的——都是屬于潛意識的,它們能被提升到意識層面,但無疑它們能在潛意識狀態下施展其活動。被形容爲我們的“xing格”的乃是基于我們印像的記憶痕迹。另外,那些對我們影響極大的印像——發生于我們早期的童年者——則幾乎不會變爲意識的。如果記憶再度被提升到意識來時,它們的感覺xing質和感覺相比,不是等于零,就是很少。如果下面這理論能被證實,那麼我們就很有希望能夠了解造成心理症激動的原因,此理論即:在系統中,記憶與意識的特質是互相排外的。

  對于精神裝置感覺端的構造,我們迄今仍未利用夢或其他精神活動所能獲得的知識。夢能夠讓我們了解這裝置的另一部分。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第四章 前言後部分)爲了了解夢的形成,我們必須假設兩個心理機構,其中一個將另一個的精神活動加以審核(這包括將它由意識層面刪除掉)。我們所得的結論是,這個批判的機構要比那受批判的更接近意識層面,它就像一道篩子般,站在意識與後者之間。後來,我們認爲有理由將此批判的機構和那指導我們清醒時刻的生活、決定我們自主及意識行爲的機構同ti化(請見第六章 壬節)。如果我們把這些機構用系統來取代的話,那麼這些批判(審查)的系統必定位于此精神裝置的運動端。現在我們要把這兩個系統加入我們所設立的圖解中,並表示它們和意識層面的關系。(圖三,見下頁)

  運動端的最後一個系統屬于前意識,這表示此系統的激動程序能夠不再受到阻礙而直接到達了意識層(如果其他的條件能夠滿足的話,譬如說達到某種程度的強度,或者那個被稱爲“注意力”的功能有特殊的分布等等)(請見本章己節)。這個前意識同時也掌握了自主運動之鑰。我們把那位于它背後的系統爲“潛意識”,因爲除非經過前意識的協助,它無法到達意識層,而且通過這關卡時,其激動的程序必須受到改變〔9〕。

  那麼夢形成的動力究竟要放在這些系統的什麼地方呢?

  爲了簡便起見,我們說是在“潛意識”中。但在以下的討論中,我們會發現這並不全對,因爲夢形成的程序必須和屬于前意識的夢思相關系(請見本章丙節),但如果單只考慮夢的願望,那麼我們將發現産生夢的動力是由潛意識所供給的。因爲這個緣故,所以我們把潛意識系統做爲夢形成的起點,就像其他的思想結構一樣,這個夢形成的促成者努力地想到達前意識,然後借以進入意識層。

  由實驗知道,經由前意識通往意識的途徑,在白天時都因爲審查製度的阻抗而封鎖,要到晚上它們才有辦法度入意識層。不過問題是如何進入,以及要經過何種變動。如果夢思因爲晚間潛意識與前意識之間的阻抗力降低而得以潛入的話,我們的夢應該是概念式而不具有幻覺式的xing質。因此潛意識與前意識間審查標准降低只能夠解釋像“autodidasker”之類的夢,而不會産生那我們做爲起點的“屍ti被燃燒”的夢。

  那麼幻覺式的夢究竟如何産生呢?我們只能說它激動的傳播方向是倒向的——它並非指向運動端,反而是向著感覺端,而最終傳到知覺的系統。如果我們把清醒時刻潛意識的精神程序形容爲進行的。那麼我們就要把夢中的稱爲後退的(regres-sive〔10〕)。

  這個後退(退化)無疑是夢程序的一個心理學上的特征,但我們要記得,這不單只發生在夢中而已。回憶和正常思考的程序亦同樣需要精神裝置的此種後退作用——由一些繁雜的概念回到架構成它們的記憶痕迹的原料上。但是在清醒的時刻,這種後退作用不會超過記憶影像,它不會使知覺影像産生幻覺式的重現。爲什麼夢中就可能呢?在提到夢的凝縮作用時,我們不得不假定某個概念所附著的強度可以借著夢之運作而轉移到另一個概念上(請見本章丙節)。也許就是這個正常精神程序的改變使得感覺系統的傳導得以反向,由思想概念開始,一直到完全鮮明的感覺上。

  希望在討論目前這名詞的重要xing時,我們沒有欺騙自己。因爲我們所做的事不過是在命名一個錯綜複雜的現像而已。在夢中,當概念借著後退而變成原來的感覺影像時,我們把它稱爲“後退”。如果這名字不帶來一些新……

夢的解析乙、退化(後退)現像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乙、退化(後退)現像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