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文學名著>方方>烏泥湖年譜>1965年(三)第3小節

《烏泥湖年譜》1965年(三)

第3小節
方方作品

  [續烏泥湖年譜1965年(三)上一小節]

  1.不是對人說話

  2.特大洪shui

  3.坐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

  4.後背心挨了一拳

  5.連天冰雹

  6.小心迷失方向摔跤

  7.莫等閑白少年頭,冬去春來年複年

  8.太平洋上十二級風暴

  9.他已先走一步

  10.西風裏參觀平原秋莊稼

  11.天氣晚來晴

  12.昆侖壓頂

  13.大海封凍

  14.牛鬼蛇神夜總會聯歡

  15.慾觀秦嶺蜂采蜜

  16.螳臂擋車實在難

  燈謎注明是打毛主席詩詞之詩句,丁子恒不覺對這些燈謎生出興趣。毛主席詩詞他讀得不少,在已讀過的詩詞中,他特別喜歡《憶秦娥·婁山關》一首:“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他覺得這首詩無論技巧還是氣勢,都不輸于中guo最好的詩詞。他還喜歡毛主席在重慶所寫的《沁園春·雪》,這首詞他讀得很早,記得當時與他一道的一個老工程師說,看來中共的毛澤東想當皇帝。丁子恒當時並不同意,現在卻想,雖說沒有明說,其實意思已經到了。待他看完最後一條謎語,發現落款爲“資料室·劉格非”。丁子恒想,難怪,除了他,誰還會書生氣地費那麼大勁製造新燈謎呢?

  很輕易地,丁子恒猜中其中一些詩句。“不是對人說話”乃“問蒼茫大地”,“特大洪shui”乃“江河橫溢”。“坐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丁子恒先猜爲“坐地日行八萬裏”,後又覺得不對,再細想,認爲“萬shui千山只等閑”更合適。再猜“後背心挨了一拳”,丁子恒笑了起來,恰這時,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頭。丁子恒一回頭,正是劉格非。劉格非說:“丁工,見笑了,我知道難不倒你。”

  丁子恒笑道:“‘肩膀被人拍了一下’,打毛主席詩詞一句。”

  劉格非說:“與‘後背心挨了一拳’異曲同工,是謂‘驚回首’。”

  丁子恒說:“你怎麼想出這些來的?”

  劉格非說:“毛主席的詩詞寫得好哇,可惜好多人並未讀過。我就想用這個法子,吊起大家胃口,讓大家都去讀讀。丁工,你是個好詩之人,想必你讀了不少,不知最喜歡哪一首?”

  丁子恒當即誦道:“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不等丁子恒繼續往下讀,劉格非驚喜交加地叫了起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丁工,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呀!”

  知音相遇,兩人的談興意更濃。丁子恒想起在柳山湖的日子,愉快的心情仿佛又回到了心裏。他接著往下猜燈謎。“連天冰雹”即“灑向人間都是怨”,“小心迷失方向摔跤”即“路隘林深苔滑”,“莫等閑白了少年頭,冬去春來年複年”即“人生易老天難老”,“太平洋上十二級風暴”即“白lang滔天”,“他已先走一步”即“莫道君行早”。“西風裏參觀平原秋莊稼”,丁子恒在這一句前腳躇良久。劉格非拊掌大笑,說是如果連這一句都猜不出來,便是枉讀了毛詩矣。丁子恒說:“難道是‘喜看稻菽千重lang’?”

  劉格非大笑不止。丁子恒從他的笑聲中聽出來答案是肯定的,便說:“我是落入你‘西風裏’三字的誤區了,其實這三個字並無意義。”

  劉格非說:“言之有理。只是加這三字,謎面便自帶詩意,豈不是多了幾分韻味。”

  丁子恒說:“你是讓人猜謎,而非讓人賞詩,如此這般,不足取。”說笑間又繼續往下猜。“天氣晚來晴”乃“雨後複斜陽”,“昆侖壓頂”乃“頭上高山”,“大海封凍”乃“頓失滔滔”,“牛鬼蛇神夜總會聯歡”乃“百年魔怪舞蹁跹”。丁子恒猜出此句後,不禁好笑,說道:“虧你想得出呀。”但下面一句“慾觀秦嶺蜂采蜜”卻再一次難住丁子恒,他想來想去,覺得沒有合適的詩句。劉格非道:“好好好,總算難倒你一回。此爲‘待到山花爛漫時’,如何?”

  丁子恒想了想,先覺得這個謎語編得不夠高明,後一細想,卻又覺得何嘗不是如此。便說:“你這句已經不是謎面了,而是聯句。‘慾觀秦嶺蜂采蜜,待到山花爛漫時’,這詩聯得倒也不算差。”

  劉格非笑道:“正是正是,與前面相比,此句是有些變化。”

  丁子恒說:“那下一句也就容易了。‘螳臂擋車實在難’之後當是‘(蟲比)蜉撼樹談何易’,這絕不會錯。”

  劉格非說:“當然不會錯。燈謎在這裏放了一下午,只有你一個人從頭到尾猜了出來。丁工,我撞到你,既是撞到了克星,也是撞到了知音呀。”

  丁子恒聽劉格非如此說,便愈發高興起來。雯穎和嘟嘟玩夠了前來找尋丁子恒時,丁子恒同劉格非早已從燈謎談到了詩詞,從現代談到了古代。他們所談的那些散發著典雅氣息的詩詞,仿佛在片刻間就把丁子恒努力學來的政治術語都擠跑了。

  這天晚上,丁子恒偶發童心,一個人翻閱著舊書守歲。窗外起了一些風,把冬日裏枯幹的樹枝吹得嗚嗚作響,仿佛是即逝的1965年無奈的歎息,又似那以往歲月最後的挽歌。十二點的鍾聲敲響時,丁子恒恰讀到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讀完時,已身chu在1966年的時光裏。丁子恒望著窗外沒有星光的夜空掩卷歎想,我們等來的新桃會是什麼呢?它能爲我們驅散舊日的妖魔鬼怪嗎?

……

《烏泥湖年譜》1965年(三)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1966年(一)”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烏泥湖年譜》1966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