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實犯罪”爲題創作的小說,在西方常被視爲推理小說的一個旁支。一九四八年,美推理作家協會(mwa,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在它的“愛倫坡獎”(edgar allen poe award)中增設了“最佳事實犯罪作品”(best fact crime)一項。從此,“真實犯罪”作品正式成爲與推理小說具血緣關系的一種作品樣式。
在一八八八年八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九日間,倫敦東區(east end)曾連續發生五起謀殺事件,受害者全是淪落風塵的妓女,犯罪地點均在鬧市區的暗角,案發時間多爲深夜至淩晨之間。謀殺者既不爲也不謀財,受害者卻個個被殘忍地開膛剖肚。這個自稱爲“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的殺人凶手更膽大妄爲地投書警方,聲稱:“我最恨妓女,我將繼續把她們開膛剖肚!”消息傳開,整個英倫社會爲之震驚,倫敦市民人人自危,女子夜間更不敢輕易出門。
倫敦警方,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格蘭廣場,出動了數千警力,殚精竭慮予以偵破,然而最終一無所獲。截止當年十一月九日,犯罪活動突然中止,從此該案成爲百年懸案,至今沒有任何可信的解釋或明顯答案。
那麼,這位“開膛手傑克”究竟是誰?當時的人們紛紛議論,萬般猜測,也成爲日後一個長興不衰的曆史話題。有人說,他是一位醫生,因爲他能在短時間內把受害人開膛剖肚,手法極爲娴熟利落;也有人說他是英政壇的一位高官,因爲只有這種身份的人,才有能力阻止倫敦警方遲遲不能破案;還有人說,凶手是一位猶太屠夫,當然這種說法僅僅反應出當時歐洲社會對猶太民族的仇視;甚至還有人懷疑凶手是一位奔走在倫敦大街小巷、隨時都有理由出門的接生婆……
這一案件也激發出衆多作家的創作靈感。僅以我們可以辨識出的受該案影響或啓發而寫成的作品就有:短篇小說《四號牢房》(in the forth ward,作者theodore benson)、《磔客厲伯敬上》(yours truly,jack the ripper,作者robert bloch);長篇小說《黑暗中的儀式》(ritual in the dark,作者colin wilson)、《恐怖的研究》(a study in terror,作者艾勒裏·昆恩)。然而,真正以該案爲寫作素材創作出了經典作品的,還應首推英
著名女作家瑪麗·貝洛克·朗蒂絲和她的這部聲譽卓著的《神秘房客》。
瑪麗·貝洛克·朗蒂絲(1868~1947),英女作家,具法裔血統。十六歲開始寫作並發表作品,三十六歲出版第一部犯罪小說。一生共創作四十余部長、短篇作品,題材多爲曆史、傳奇及犯罪小說。她出身于人文世家,母
與喬治·艾略特、白朗甯夫婦、蓋斯凱爾夫人均爲好友,而她自己則與退位的英王愛德華及其夫人辛普森相交,並結識弗吉尼亞·伍爾芙等布魯姆斯伯裏集團成員。
她的小說多取材于真實事件,擅長表現有關犯罪的驚悚心理甚于對案件的偵訊,也擅長塑造個堅忍的女
形象。《神秘房客》是她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
該作問世于一九一三年,出版不久即受到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一九二三年被改編爲舞臺劇上演,引起巨大轟動。該作還曾于一九二六年、一九四四年和一九五三年,三次被改編爲電影。其中一九二六年的默片版導演,正是日後將成爲恐怖片大師的希區柯克。希區柯克因這部電影作品而聲名大振,成爲當時歐美社會令人矚目的電影導演新秀。在推理小說的曆史上,《神秘房客》也具有裏程碑式的地位,被評論家譽爲“心理懸疑小說”(psychological suspense)的奠基石。
除《神秘房客》之外,瑪麗·貝洛克·朗蒂絲的幾乎全部作品都被搬上銀幕,而當時衆多歐美電影女明星,如瓊·芳登、瓊·克勞馥等,均在她的電影中扮演過女主角。
《神秘的房客》本書導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引 子”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