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大海獠牙序章 狂貓上一小節]那裏出現了成年患者,是個32歲的主婦。罹病一個月,她瘦得像只螳螂,在市立醫院裏死去時的情形與梅子相同,也是像貓那樣瘋狂而死。
消息越傳越厲害。“一吃魚就死人!”“魚裏有毒!”這個主婦經常食用的那種鲻魚生魚片馬上從村民的餐桌上消失了。
患者開始不斷增加。從泷堂的主婦死後到8月初,才兩個來月的時間裏,星浦有兩名漁民、一名木匠,泷堂村有兩名婦女(其中1名是少女),米浦村有一名男人、兩名小學生,都出現類似病狀,被送進醫院。
魚毒只傳染貓的看法非改變不可了。使人患狂貓病的毒素潛藏在魚腹內。漁民不僅賣不出去魚,而且自己說不定什麼時候也會發病、發狂致死。
恐怖的消息不只是在農村裏流傳,而且流傳到醫院所在地潟市了。這是1956年晚秋的事。
潟市在靠近熊本縣和鹿兒島縣交界的海邊。這裏所說的海,就是以奇異的漁火而廣爲人知的八代潟。城市正
于從縣界山系流過來的
謂川的河口
,附近有大大小小的岬角伸進海裏,在海面上形成道道梳痕。凹人陸地的幾片小海灣宛如湖泊般平靜,不見驚濤駭
,蔚藍的
面上總是倒映著靜穆的山影。
潟是工業城市,但引人注目的工廠卻只有一家,那就是東洋化工廠。
工廠在火車站前面的橢圓形廣場進去一百來米的地方,是座軍艦樣式的巨大建築。它先是以生産硫酸铵、聚氯乙烯、醋酸、可塑劑爲主,後來氯乙烯成爲主要産品。由于透明包袱皮和耐髒臺布革了纖維的命,于是作爲原料的聚氯乙烯便成了該廠發展的動力。潟這個小小的漁業鎮升格爲五萬人口的市,合並了周圍的漁村,也不能不算是一場革命。事件發生的那一年,這個城市的五萬市民中約有半數在該廠做工。
工廠大門威風凜凜地沖著車站,幾根高大的煙囪噴著黑煙,將天空染得灰蒙蒙的。和蕭條的漁村相反,這裏的景象充滿勃勃生機。城市裏到彌漫著從工廠放出的化學葯品和電石廢渣的臭氣,像發黴變馊的食品一樣酸溜溜的。像花粉一樣飄落的石灰粉塵,給家家戶戶的屋頂塗蓋了一層鉛灰
。那臭氣隨風鑽進各家的廚房裏。
在城市背後,山巒如屏風一般三面圍繞。墨綠的闊葉樹和針葉樹郁郁蔥蔥。山岬上也長著黑壓壓的林木。那些山岬環抱著山間的小海灣,形成陡峭的斷崖。在山腳一帶散布著漁村。漁民住的是鐵皮或松樹皮葺頂的簡陋的小房,橫一棟豎一棟,式樣各異。怪病患者就發生在這些漁村。出現第一個患者的星浦,也屬于
潟市範圍。
熊本南九州大學醫學部自發地成立“潟怪病研究班”,是半年以後的事了。他們把從星浦村蔓延開來的患者收入附屬醫院,開始進行臨
和病理學調查,逐漸弄明白,病因似乎在于東洋化工廠排
口附近的海灣裏沈積了三米厚的底泥(海底泥土),其中含有汞,棲息在這種底泥所汙染的海
中的魚貝被毒化了。怪病患者吃魚僅次于貓。從只有排
口一帶的漁民中發生怪病這一點,也可以證明。
大吃一驚的是東洋化工廠方面,他們反駁:豈有此理!在日本其它地方也有生産聚氯乙烯的工廠,爲什麼偏偏潟市出現怪病?更何況從10年前就開始往海灣裏排放廢
,爲什麼直到今天才發生病患?大概是別的什麼原因吧?
兩種對立的看法,由于病因未查清,至今仍爭論不休。而病人一直在增加,到了四年後的1959年秋,八十名患者中已死亡三十名。至于釀成社會問題,則是星浦小姑娘梅子死了三年以後的事。
……《大海獠牙》序章 狂貓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章 不知火海沿岸”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