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武俠小說>溫瑞安>大俠傳奇>第11章 梁思王的身份第2小節

《大俠傳奇》第11章 梁思王的身份

第2小節
溫瑞安作品

  [續大俠傳奇第11章 梁思王的身份上一小節]鬥向方覺閑道:“你的身手,已不在當年蕭易人、南宮無傷之下,爲何不在江湖上好好闖下一番基業,作些有意義的事?”

  方覺閑搖首道:“晚輩對于站在別人屍首上的名,浸在別人血泊中的利,都不感興趣。”

  梁鬥點點了頭,道:“也罷,人各有志,不能相強,只可惜了太好身手……只是,位又因何要殺了公子襄?難道……你跟他有什麼夙怨?”

  方覺閑慘笑,道:“無怨無仇。”

  梁鬥背負雙手,背後一彎新月,已上柳梢頭。

  “哦?”

  方覺閑道:“我殺公子襄,只因我答應了我的一個恩人,要爲他做一件事。”他苦笑了一下:“而他要我做的就是這件事。”

  梁鬥長歎一聲,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是一位武林前輩,早已說過的,這也怪不得你,只不知你的恩人是誰,何以要你這般做?”

  方覺閑沒有回答,他望向容肇祖。

  容肇祖恨不得張開雨傘,來遮往他這張挾恩以報的臉,他只好苦著臉道:“我也是不想殺公子襄的,只是欠了人的恩情,答應人家的事,自己做不來,只得托以能人了。”

  梁鬥颔首道:“一言既出,驷馬難追,已諾必誠,了無後悔,是大丈夫所爲,本無可厚非……卻不知又是誰,叫你這般作呢?”

  這下輪到蕭七愧無自容,恨不得打下洞把臉藏到地下去。

  因爲別的人可以說出主使者是誰來,但他卻沒有理由說出是唐甜慫恿他作的,爲了唐甜,他心甘情願。

  梁鬥看了看蕭七的表情,又看了看他身邊的唐甜,眼裏露出了解的神情。

  “唐姑娘年紀輕輕,跟公子襄應了無過節,又何苦如此勞師動衆,使公子襄退無死地呢?”

  從梁鬥詢及方覺閑因何要對付公了襄時,唐甜已打從心裏擬好了一份說詞,所以她稍微挺了一挺song脯,甜甜一笑,道:“公子襄存心不良,對蕭大俠的瑰寶,意圖染指,系對唐小姨的貌美——這些不只是小女子妄加猜測,江湖中大半的人,都這樣以爲。”唐甜又很認真地反問回去:“梁大俠在武林中,一向是好打抱不平,濟世爲懷,而當日蕭大俠與前輩更是相交莫逆……”她的眼睛居然直視梁鬥,問:“而今蕭大俠、唐小姨可能都落在公子襄手裏,卻不知梁大俠因何坐視不理,反而來問小女子何故要對公子襄不利呢?”

  她的語音極其挫脆旖旎,但語鋒迫人,梁鬥卻笑了,談談地道:“因爲,公子襄他不是這樣的人。”

  唐甜倒抽了一口涼氣,但她仍未氣餒,晏晏一笑道:“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前輩跟公子襄有交誼,也未必能看到他腸膽裏面去啊?”

  粱鬥說:“不會的,他不是這樣的人。”他笑笑又溫和他說:“我跟他不止是有交誼,我是他父qin,他是我兒子。”他又說:“我兒子他不會做這種事的。”

  這一下,連詭計多端的唐甜,從容鎮定的方覺閑,全都愣住了。

  容肇祖期期艾艾他說了半天:“您……您老……您老就是梁思王……”

  梁鬥很好笑地反問道:“我並不太老,是不是?”

  唐甜忽然覺得很荒謬。

  她自度聰明絕頂,見機行事,卻不料今天居然在一父qin面前,說了他兒子老半天的壞話!

  人這是旁的還好,卻剛好是名動江湖的大俠粱鬥!

  ——他是梁鬥也還罷了,而梁鬥也正是梁思王!

  原來梁思王是梁王一線嫡傳下來的世族,至北宋時尚在朝握有兵權,但到了南宋,梁系子弟式微,徒具名聲富貴,在朝已無力量,至梁思王時,已十數代。

  梁思王本身當然有期世侯的影響力,但在武林中,梁思王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甚至沒有人想到這一向行蹤無定的貴族世胃,居然會武,而且便是最廣交結友,遊戲人間的大俠梁鬥!

  而公子襄——梁襄——便是他的兒子!

  唐甜這下可沒話說了。

  梁鬥向她道:“你也不必難過,你要害襄兒的原因,我可以猜測一二,唐姑娘……唐方的成就,不是妒忌就可以換取的……唐女俠是人間絕se,她在古城一戰,不借棄家而赴結義神州,不辍不舍尋覓蕭秋shui……都不是普通人所能力的,嫉妒,只會害了你……”

  唐甜聽著,雙頰發燒,挂下兩行珠淚來。

  梁鬥輕歎了一聲,沒有再說下去,在旁的地眼,卻忍不住合十“阿彌陀佛”了一聲,學歎道:“女施主,你今番墜人煩惱妄心之劫中矣;還不快快回頭。”忽然睜目,目中神光暴射,喝道:“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唐甜被這一喝,震得一震,眼淚簌簌而下。

  接著人也不由自主,對地眼大師跪了下來。

  地眼大師與天目神僧,原爲南少林寺兩大寺監之一,他兩師兄弟的武功,僅在掌教和尚大師之下,兩人的指法指功,更是一時無鑄。

  只是在浣花溪畔,跟“權力幫”第三號人物柳隨風一役中,天目、地眼勇奮力戰,雖與和尚大師等先後戮力擊倒柳五,但天目也在是投捐軀,該役中,和尚、方丈、天目神僧懼殁,南少林寺中,便以地眼大師馬首是瞻。

  但是武林中在那一陣子的變動,十分動蕩,地眼在當時雄心勃勃,立志要複興少林派,而且借自己在江湖上的威名,來統領各大門派,成爲抗金及打擊黑道人物的主力,所以墮入武林紛爭之中,以致跟武當派大永老人祭無朋主辦當陽擂臺,結果一死一受辱。

  旋又因勘不破武林中的“武無第二”之心,在燕狂徒、蕭秋shui闖篙山時再度受挫。

  惟那次燕狂徒、蕭秋shui一老一少離篙山後,地眼大師亦心灰意懶,離開北少林,既未返福建,卻雲遊各chu,在苦行中悟佛道,他在一路上端視人民疾苦,頓生慈悲心,跟以前尚武好殺的xing情,已大是不一。

  恰好他在路上逢著“一生好與名山遊”的大俠梁鬥。梁鬥一生,喜與市井豪傑相交,放著個“梁思王爺”名位富貴不當,而常存常心,遊曆人間,而又在這段時間內,憑了他偉大的人格,創悟出比“劍王”齊名時更神妙的刀法。

  梁鬥本就是通懦學、悟佛道的人,與大徹大悟的地眼一見如故,兩人結伴而行,一路上,在武功上互相切磋,在學問上互相潔摩,相交莫逆,這些日子來,也不知爲民間作了多少行俠濟世的善事。

  而地眼大師原有的戾氣,亦因佛光普照而除盡。

  再加上大俠梁鬥那博大的寬宏,溫和謙沖的song懷,更使地眼除了作爲一個一個難得的武林高手外,更是一個得道高僧。

  所謂“一理通,百理明”,地眼心情遞變,一心不亂,反而能領悟了天目大師所學的指功,以及少林派的幾種絕學。所以地眼大師竟成了少林現存高僧中,唯一谙“多羅葉指”、“般若指”、“阿難陀指”、“金剛指”法的人。

  當然,一代奇僧天正大師的“拈花指”,地眼尚不能同時妙悟。

  地眼見唐甜跪下,兩鬃秀發卷垂,神情淒傷,楚楚動人,心裏起慈悲念,便柔聲道:“阿彌陀佛,女施主,你今日墮入苦海,全guo不曉戒字,而生妄心,而生嗔念,只要能‘戒’,必定可以恢複甯定之心;法xing空寂,法相如幻,女施主一定要以金剛之志,破除癡念。”

  唐甜擡起淚眼,惶然問:“我敢問大師,我如何戒始?”

  地眼道:“一切佛法無不是戒,戒是學佛之根。要常思己過,要心存誠厚,然後要定。定是正定,世人病根,在終日動亂,必須以定來對治,故佛說一切法,無不以慧爲導。”說罷合十又道:“戒’如防賊,‘定’如纏賊,‘慧’如殺賊,到未了不防不纏不殺,阿彌陀佛,始成正果。”

  說完之後,這老僧合起淩厲的雙目,在暮se裏,宛如一座森峭的大山。

  ------------------

  風雲閣主 掃描校對

……

《大俠傳奇》第11章 梁思王的身份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12章 初晚向北郊道上的新月”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

▷ 繼續在線閱讀《大俠傳奇》第12章 初晚向北郊道上的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