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西方哲學史導言上一小節]限製的教皇專製不但不可能,而且也不值得向往。在十五世紀裏,教皇被卷入了意大利權力政治的混亂無恥的角逐場中,他們作爲基督教世界統治者教皇的地位實際上已經淪落爲意大利諸侯的地位了。
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瓦解了中世紀的綜合思想系。在這以後,還沒有過這樣清晰、這樣顯然完整的東西。這種綜合思想
系的成長和衰落便是本書第二卷的主題。整個中世紀,富有思想的人的心情對于有關現世的事物總是深感不幸的,其所以能夠忍受這些事,只是由于他們期待著一個較好的來世。這種不幸正是整個西歐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映。公元三世紀是一個多難的時期,那時人民的生活
平大大地降低了。在公元四世紀暫時的平靜以後,公元五世紀帶來了西羅馬帝
的滅亡和在其原來畛域內的諸蠻族的興起。過去羅馬文化所仰賴的有文化的城市富人,大部分淪爲貧困的流亡者;其余的人則開始依賴其農村的地産過活。新的打擊一直延續到大約公元一千年時爲止。期間未曾有任何充分恢複生息的瞬間。拜占庭人和倫巴底人間多次的戰爭把意大利殘存文明的大部分毀滅了。阿拉伯人征服了東羅馬帝
大部分領土,他們定居于非洲和西班牙,威脅過法蘭西,甚至有一次竟劫掠了羅馬。丹麥人和諾曼人蹂躏了法蘭西、英格蘭、西西裏和意大利南部。在這些世紀裏,生活是不安定的和充滿了苦難的。現實生活已經夠壞了,而
郁的迷信卻越發使它變本加厲。人們想:大多數人就連基督教徒也要墜入地獄。人們時時感到自己被惡魔所包圍,並且容易遭受魔法師和女巫的暗算。除了在
于幸運時刻的那些還保留著象兒童那樣無思無慮的人們以外,誰也感不到人生的樂趣。這種普遍的不幸增強了人們對宗教的感情。地上善人的一生只是奔向天
的旅程;除了最後引人進入永福(eternalbliss)的堅貞的德行以外,塵世間就不可能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希臘人,在他們的偉大的時代裏,曾經在日常生活上發現了喜樂與美。恩培多克勒歡呼他的同市市民說:“朋友們,你們居住在這俯瞰阿克拉加斯黃
岩石、高高地依傍城堡的大城裏,忙于美好的工作;你們的城市是異邦人的光榮的庇護所;你們不善于做卑鄙的事情,我向你們致敬!"以後一直到文藝複興爲止,人們在現世裏從未有過這樣單純的幸福,而是把希望寄托在看不見的來世上。對于阿克拉加斯的景慕被金城耶路撒冷代替了。當地上幸福終于再臨的時候,渴望來世的殷切才逐漸地減弱了。盡管人們還使用著同樣的語言但卻缺乏那種深切的感情了。
爲了明了天主教哲學的起源和意義,我以爲有必要用較敘述古代或近代哲學更多的篇幅來敘述一般曆史。天主教哲學本質上是一個社會組織的哲學,亦即天主教教會的哲學;近代哲學,盡管遠離了正統教義,但它很大一部分卻關系到由基督教道德律觀點和由天主教政教關系原理得來的一些問題,特別是在有關倫理學和政治理論方面。在希臘羅馬異教主義中,從來沒有象基督徒那樣,從一開始即須對上帝和凱撒,或用政治的名詞來說,對于家和教會應盡的雙重忠誠。這種雙重忠誠所引起的大部分問題,在哲學家們提出必要的學說之前早已在實踐中獲得了解決。在這一過程中有兩個很明顯的階段:一在西羅馬帝
滅亡以前,一在西羅馬帝
滅亡以後。以聖安布洛斯達于頂點的一系列主教們的實踐經驗,爲聖奧古斯丁的政治哲學提供了基礎。以後便開始了蠻族的入侵,隨著就是長期的混亂和日益增長的愚昧。在從鮑依修斯到聖安瑟勒姆這五個多世紀的期間裏,只有一位卓越的哲學家約翰·司各
,由于他是一個愛爾蘭人,曾大致避過了那些塑造西歐其余地區的種種過程。這時期雖然沒有哲學家,但卻不是一個沒有思想發展的時期。混沌引起了一些迫切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是借著在經院哲學裏占主要地位的一些製度和思想方式來
理的,這些製度和思想方式就在今天,在很大程度上,也還是很重要的。它們並非借著理論家,而是借著在緊迫鬥爭中的一些實踐家提出來的。在十一世紀裏,作爲經院哲學前奏的羅馬教會的道德革新是對于把教會逐漸並入封建製度裏去的一種反抗。爲了理解經院學派,我們必須先理解希勒得布蘭得,爲了理解希勒得布蘭得,我們必須理解他所抨擊的一些罪惡。同時我們不能漠視神聖羅馬帝
的創立以及它給予歐洲思想的影響。
由于這些原因,讀者在以下章節裏將要觸及較多的教會史和政治史,也許這些曆史與哲學思想發展的關系不是那麼直接明顯。由于我們所涉及的這一段時期是模糊的,對通曉古代和現代史的人們是陌生的,所以就更有必要敘述一番有關這一時期的曆史。很少專業哲學家能象聖安布洛斯、查理曼,希勒得布蘭得那樣,對哲學思想給予偌大的影響。因此在適當理當前課題的同時,敘述一番有關這些人物以及其時代的重要事實乃是不可缺少的。
《西方哲學史》導言在線閱讀結束,下一章“第一章 猶太人的宗教發展”更精彩的內容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