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複興第2小節

《西方哲學史》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複興

第2小節
羅素作品

  [續西方哲學史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複興上一小節]丁文總會遮掩許多的罪。

  第一個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尼古拉五世(1447—1455),把教廷的各種職位派給一些學者,只爲他敬重這些人的學問,全不管別的考慮;羅倫佐·瓦拉(lorenzovalla)——一個伊壁鸠魯主義者,也正是那個證明“君士坦丁贈賜”是僞件、嘲笑《拉丁語普及本聖經》的筆ti、指斥聖奧古斯丁是異端的人,被任命爲教皇秘書。這種獎勵人文主義勝于獎勵虔誠或正統信仰的政策,一直繼續到1527年羅馬大洗劫。

  獎勵人文主義固然讓熱誠的北方人感到憤慨,按我們的觀點看,也許還算是件功德;但是某些教皇的黩武政策和道德敗壞的生活,除非從赤躶躶的強權政治的觀點來看,從什麼觀點來看也無法給它辯護。亞曆山大六世(1492—1503)在個人的教皇生活中,專一擴張自己和自己一家的勢力。他有兩個兒子:甘地亞公和凱薩·鮑吉亞(caesarborgia),他非常偏愛前一個。然而甘地亞公被人殺害了,大概是弟弟把他謀死的。于是這位教皇的王業壯志只得灌注在凱薩身上。他們一同征服了羅馬尼阿和昂可納,這兩個地方預計要給凱薩作個公guo。但是在教皇死的時候,凱薩正病重,所以不能即時行動。他們的征服地結果重新並入聖彼得的世襲財産。這兩人的惡迹很快就成了風傳,歸罪到他們身上的數不清的謀殺事件,真假難辯。不過,他們推行不講信義的jian計達到空前地步,這點總無可置疑。繼承亞曆山大六世的尤理烏斯二世(1503—1513)也不虔誠異常,卻比他的前任少留下一些造成醜聞的口實。他繼續進行擴張教皇領地;當作軍人看,他自有長chu,但是按基督教的首腦來論,並不可取。在他的繼任者列奧十世(1513—1521)治下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乃是文藝複興時期各教皇的非宗教政策的當然後果。

  意大利南端歸那不勒斯王guo據有,在大多時候,西西裏和那不勒斯統聯一起。那不勒斯和西西裏原先是弗裏德裏希二世皇帝的特別私人王guo;他創建了一種回教guo式的君主專製,開明但是獨裁,不給封建貴族容留半分權力。1250年弗裏德裏希死後,那不勒斯和西西裏歸屬他的私生子曼弗裏德,不過曼弗裏德也繼承了教會的不解冤,1266年被法蘭西人驅逐。法蘭西人自落個不得人心,結果在“西西裏晚禱”事件(1282)中遭屠殺;這以後王guo屬于阿拉貢王彼得三世和他的各代繼承人。經過種種錯綜複雜的糾紛,那不勒斯和西西裏一度暫時分裂,然後在1443年重新合並在著名的文事獎勵者雅量王阿爾封索下面。從1495年以降,有三個法蘭西王力圖征服那不勒斯,但是這王guo最後被阿拉貢的斐迪南得到手(1502)。查理八世、路易十二世和弗朗西斯一世,這幾個法蘭西王全堅持自己有領轄米蘭和那不勒斯的權利(在法理上不大有根據);他們全入侵過意大利,收到暫時成功,但是終究全被西班牙人戰敗。西班牙的勝利和反宗教改革運動,結束了意大利文藝複興。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是反宗教改革運動的障礙,而且他是個梅狄奇家的人,作法蘭西的同dang,因此在1527年查理五世讓一支大部分由新教徒組成的軍隊洗劫了羅馬。從此以後,教皇們轉上虔誠的道路,而意大利文藝複興運動就壽終正寢。

  在意大利耍的強權政治複雜得難以相信。小邦主大部分是自力起家的霸主,他們一時和大邦中這一個聯盟,一時和那一個聯盟;他們假若耍得不高明,就被齊根鏟滅。戰爭連綿不斷,但是在1494年法蘭西人到來以前,打的仗都幾乎不流血:兵是雇傭兵,恨不得把他們的職業危險縮到最小限度。

  這類純屬意大利的戰爭,對貿易沒起很大妨害,也未阻礙意大利添增財富。治guo策術層出不窮,英明的政治才略沒有分毫;當法蘭西人到來的時候,guo家簡直是毫無防護。法蘭西軍隊在交戰中真的殺人,嚇壞了意大利人。隨後法蘭西人與西班牙人的曆次戰爭都是一本正經的戰爭,帶來了苦難和貧困。但是意大利各城邦全不顧惜民族統一,彼此繼續yin謀傾軋,在內讧中期求法蘭西或西班牙的援助,到頭來同歸于盡。

  由于發現美洲和經好望角通往東方的航路,意大利總逃不了要喪失重要地位,這自不在話下;但是這崩潰也盡可以少有些禍患,對意大利文明素質的破壞xing輕一些。

  文藝複興不是在哲學上有偉大成就的時期,但是也做出一些事情,對偉大的十七世紀來講是必要的准備。首先,文藝複興運動摧毀了死板的經院哲學ti系,這ti系已經成了智力上的束縛。恢複了對柏拉圖的研究,因此要求人至少也得有在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之間進行選擇所必需的獨立思考。

  文藝複興促進了人們對于這兩個人的直接的真正認識,擺tuo新柏拉圖派和阿拉伯注釋家的評注。更重要的是,文藝複興運動鼓勵這種習慣:把知識活動看成是樂趣洋溢的社會xing活動,而不是旨在保存某個前定的正統學說的遁世冥想。

  和拜占庭學問的接觸,使柏拉圖提早替代經院派解釋的亞裏士多德。早在那次把東西方兩教會名義上再統一起來的費拉拉宗教會議(1438)上,就有過一場辯論,在辯論中拜占庭人主張柏拉圖勝似亞裏士多德。紀密斯特·普裏索(gemistuspletho)是希臘一個正統信仰很成問題的熱誠的柏拉圖主義者,他對在意大利振興柏拉圖哲學有很大貢獻;還有一個當上樞機主教的希臘人貝薩利昂(bessarion)也是這樣。科濟莫·德·梅狄奇和羅倫佐·德·梅狄奇都醉心于柏拉圖;科濟莫創立了廣泛從事柏拉圖研究的弗羅棱斯學院,羅倫佐繼續興辦。科濟莫臨死還傾聽著柏拉圖的一篇對話。不過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們忙于獲得古代的知識,因此在哲學上不能出什麼獨創xing的東西。

  文藝複興不是民衆xing運動;是少數學者和藝術家的運動,受到一些慷慨的文藝獎勵者,特別受到梅狄奇家和崇尚人文主義的教皇們的贊助。假若當初沒有這些獎勵者,它取得的成功說不定會小得多。十四世紀的佩tuo拉克和薄卡丘按精神講屬于文藝複興時代,但是由于當時的政治條件不同,所以他們的直接影響比不上十五世紀的人文主義者。

  文藝複興時期的學者對教會的態度,很難簡單刻畫。有的人是直言不諱的自由思想家,不過即使這種人通常也受“終傅”在覺到死亡迫臨的時候與教會和解。大多數學者痛感當時教皇的罪惡,然而他們還是樂于受教皇的起用。曆史學家貴查第尼(guic-ciardini)在1529年寫道:

  “……

西方哲學史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複興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二章 意大利文藝複興第3小節上一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