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庫>哲學/宗教>羅素>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

羅素作品

  萊布尼茲(leibniz,1646—1716)是一個千古絕倫的大智者,但是按他這個人來講卻不值得敬佩。的確,在一名未來的雇員的推薦書裏大家希望提到的優良品質,他樣樣具備:

  他勤勉,儉樸,有節製,在財務上誠實。但是他完全欠缺在斯賓諾莎身上表現得很顯著的那些崇高的哲學品德。他的最精湛的思想並不是會給他博來聲望的一種思想,那麼他就把這類思想的記載束置高閣不發表。他所發表的都是蓄意要討王公後妃們嘉賞的東西。結果,便有了兩個可以認爲代表萊布尼茲的哲學ti系:他公開宣揚的一個ti系講樂觀、守正統、玄虛離奇而又淺薄;另一個ti系是相當晚近的編訂者們從他的手稿中慢慢發掘出來的,這個ti系內容深奧,條理一貫,富于斯賓諾莎風格,並且有驚人的邏輯xing。杜撰所謂現世界即一切可能有的世界當中最善的世界這一說的,是流俗的萊布尼茲,(e.h.布萊德雷給這說法加上一句譏诮的案語:“因此這世界中的一切事情都是注定的惡事”);伏爾泰勾畫成邦格樂思博士的嘴臉來嘲弄的,也是這個萊布尼茲。忽略這個萊布尼茲,可說不合曆史事實,但是另一個萊布尼茲在哲學上重要得多。

  萊布尼茲在三十年戰爭結束前兩年生于來比錫,他的父qin在當地作道德哲學教授。在大學裏他學法律,1666年在阿爾特道夫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這大學提出給他一個教授職,他說他另有“很不同的打算”,拒絕了這個位置。1667年他到邁因次大主教手下工作,這大主教也像旁的西德意志邦主,正爲對路易十四的恐懼所苦。萊布尼茲得到大主教的贊同,竭力去遊說這位法guoguo王進軍埃及,不攻德意志,但是碰上一句彬彬有禮的話提醒他:自從聖路易時代以來,對異教徒的聖戰已經過時。他的計劃公衆一直不知曉,等到拿破侖qin自遠征埃及失敗,過四年後即1803年占領漢諾威時,才發現了這計劃。1672年,萊布尼茲爲這項計劃的關系到巴黎去,在那裏度過此後四年的大部分時間。他在巴黎的種種接觸,對于他的才智發展非常重要,因爲那時候的巴黎在哲學和數學兩方面都冠絕世界。正是在巴黎,1675年到1676年之間他發明了無窮小算法,當時他並不知道牛頓關于同一問題的在前但未發表的成績。萊布尼茲的著作最早發表在1684年,牛頓的在1687年。結果惹起的一場發明優先權的爭執是很不幸的事,對全ti有關者都不光彩。

  萊布尼茲關于金錢方面有些小氣。每當漢諾威宮廷有哪個年輕的貴女結婚,他照例送給人家一套他所謂的“結婚禮物”,就是一些有益的格言,末了有一句忠告:勸她既然得到了丈夫,就不要廢止洗東西。

  新娘子是不是感激,曆史沒有記載。

  在德guo,萊布尼茲所學的是一種新經院主義的亞裏士多德哲學,他整個晚年保持著幾分這種思想。但是在巴黎,他知道了笛卡爾主義和伽桑地的唯物論,兩者都對他起了影響;

  他說此時他舍棄了“無聊的學派”,意思指經院哲學。在巴黎,他認識了馬勒伯朗士和冉森派教徒阿爾諾(arnauld)。對他的哲學最後的重大影響是斯賓諾莎的影響;他在1676年過訪斯賓諾莎,和他chu了一個月,經常談論,並且獲得《倫理學》的一部分原稿。萊布尼茲到晚年附和對斯賓諾莎的攻讦,還說跟他只見過一面,斯賓諾莎講了一些有趣的政治逸話,這樣來盡量縮小與他的接觸。

  他和漢諾威王室的關系是從1673年開始的,他畢生一直在這王室供職。自1680年以後,他作窩爾芬比特的王室圖書館長,又受正式起任編修布倫斯威克史。截至他逝世的時候,已經寫到1009年;這部書到1843年才出版。他曾費一些時間推行一項基督教各宗派再統合的計劃,但是這計劃終歸流産。他爲了得到布倫斯威克公族與埃思特家族有qin緣的證據,出遊了意大利。盡管他有這些個功勞,在喬治一世當上英王的時候,他卻被留在漢諾威,主要原因是他與牛頓的爭執已經讓英guo對他無好感。然而,英王太子妃站在他一邊反對牛頓,這是他對所有與他通信的人都說過的。盡管有她的青睐,萊布尼茲還是在沒人理睬下冷落地死去。

  萊布尼茲的流俗哲學在《單子論》(monadology)和《自然與聖寵的原理》(principlesoenatureandoegrace)中見得到,這兩本書裏有一本(不確知哪一本)是爲馬爾波羅(marlborough)的同僚薩瓦qin王倭伊根(eugene)寫的。《辯神論》(thé;odicé;e)敘述了他的神學樂觀主義的基礎思想,是他爲普魯士的夏洛蒂王後寫的。我先從這些作品中發揮的哲學講起,然後再轉過來談他擱置未發表的內容比較充實的東西。

  一如笛卡爾和斯賓諾莎,萊布尼茲也讓他的哲學立基在“實ti”概念上,但是關于精神和物質的關系以及實ti的數目,他和這兩人的意見根本不同。笛卡爾承認神、精神和物質三個實ti;斯賓諾莎單承認神。在笛卡爾看來,廣延xing是物質的本質;在斯賓諾莎說來,廣延xing和思維都是神的屬xing。萊布尼茲主張廣延xing不會是某一個實ti的屬xing。他的理由是,廣延xing含有“複多”的意思,所以只能夠屬于若幹個實ti並成的集團。各單個實ti必定是無廣延的。結果,他相信有無限個實ti,他稱之爲“單子”。這些單子可說各具有物理質點的若幹xing質,不過也只是抽象看來如此;事實上,每個單子是一個靈魂。否認廣延xing是實ti的屬xing,自然要推出這個結論;

  剩下的唯一可能有的本質屬xing似乎就是思維了。這樣,遂令萊布尼茲否認物質的實在xing,代以一族無限個靈魂。

  各實ti不能起相互作用,這學說是笛卡爾的弟子們發展起來的,被萊布尼茲保留下來,而且由它推出了種種奇妙的結論。他認爲任何兩個單子彼此決不能有因果關系;縱然有時看起來好像有因果關系,那是皮相欺人。照他的說法,單子是“沒窗戶的”。這引起兩點困難:一點屬于動力學,按動力學來看,物ti特別在碰撞現象裏彼此似乎有影響;另一點關于知覺,知覺好像是被知覺的對象對知覺者的一種作用。我們暫不去管動力學上的困難,只論知覺問題。萊布尼茲主張一切單子反映宇宙,這並非因爲宇宙對單子發生影響,而是因爲神給了它一種xing質,自發地産生這樣的結果。一個單子中的變化和另一個單子中的變化之間有一種“前定的和諧”,由此生出相互作用的外貌。這顯而易見是二時鍾說的引伸。兩臺鍾因爲各走得很……

西方哲學史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

▷ 閱讀第十一章 萊布尼茲第2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