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世界的看法在總上被與他們有社會關系的人,尤其是那些與他們共同生活的人所接受,否則就很少有人會生活得幸福。這是現代社會的特
之一。在這個社會中,人們被分成各種等級,這些等級在道德觀上以及信仰上都存在著深刻的差別。這種狀況開始于宗教改革運動,或許有人會說,始于更早一些的文藝複興運動;自此以後,分化更爲顯著。新教教徒和天主教徒,不僅在神學上,而且在許多更加具
的事情上都有著分歧。貴族所允許從事的各種活動,資産階級卻是不能容忍的,還有那些自由主義都和自由思想家,他們是不承認宗教儀式的禮拜的。今天,在整個歐洲大陸,社會主義者和其他人之間,不僅在政治上,而且幾乎在所有日常生活方面,都存在著深刻的差別。在英語
家,分歧也是多種多樣。在一些階層,藝術是一種享受;而在另一些階層,藝術卻是一種邪惡,只要這些藝術是現代的。在一些階層,對帝
的忠誠是最高的道德;在另一些階層,它被看作一種惡行;而在第三階層,它甚至是一種愚昧。保守者認爲通
是極其邪惡的罪行,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認爲這即使不值得贊揚,也是可以原諒的。在天主教裏,離婚是絕對禁止的;但是許多非天主教徒則把離婚當作一種必要的對婚姻生活的緩解手段。
由于上述這一切觀念上的分歧,一個具有一定興趣和信念的人,當他生活于某一社群中時,會發現自己實際上成了一個被拒絕的人;而在另一社群中,則又作爲一個完全正常的人而被認同。許許多多的不幸,特別是那些青年人的不幸,就是由此産生的。一個青年男子或青年女子接受了一些流行的觀念,卻發現在自己生活環境中,這些觀念是被詛咒的東西。于是這個青年很容易産生這種想法,即把自己熟悉的唯一環境當作整個世界的全部。他們很難相信,在另一個地方的另一個社群中,自己因爲害怕被人認作大逆不道而不敢表露出來的觀點會被當成普通常識而接受。由于對世界的無知,人們經曆了太多不必要的痛苦,有時只在青年時期,而不少人整個人生都是如此,這種孤立無援不僅是痛苦的源泉,而且也使人在面對敵對環境時,爲了保持精神的獨立,消耗
費了大量的能量。這種孤立無援十有八九會産生使人不敢深入探究這種新思想並進而追溯它的邏輯結論的膽怯心理。一個人不應該長期
于這樣的
境中,因爲不管是疲勞、還是對于新思想的探求的膽怯,都是對于幸福的極大妨礙。勃朗特①
在她們的書出版以前,從來沒有碰到過一個與她們意氣相投的人。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到艾米莉,她勇敢而氣質高貴;但卻影響到了夏洛特,盡管她才華橫溢,但她的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家庭教師的
平。布萊克像艾米莉·勃朗特一樣,生活在一個心靈極爲孤獨的環境中,也正象她一樣,他的堅強足以抵擋環境的消極影響,因爲他從不懷疑自己是對的,對手是錯的。他對于公衆輿論的態度從下面幾行詩中可以看出來:
我曾經知道的唯一的人
他差點沒使我嘔吐惡心
是富斯利:身兼土耳其人與猶太人的雙重身份。
因此,愛的基督朋友,你將如何面對他們?
但是很少有人在自己的內心生活中擁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幾乎對所有人來說,同情的環境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對于多數人來說,他們所的環境是富有同情心的。這種環境把流行的偏見灌注到青年人的頭腦中,使他們本能地同到
都能接觸到的信仰、習慣相適應。但是對于少數人,其中幾乎包括了全部具有聰明才智、藝術才華的人來說,這種默認態度是難以認同的。例如,一個人生長于某一鄉村小鎮,在年紀很輕時就發現自已被一種敵對態度所籠罩,這種態度對一切有益身心發展的東西都加以敵視。如果他想讀一些嚴肅正經的書,其他的孩子會瞧不起他,而老師則告訴他這些書籍是亂人心神的。如果他對藝術感興趣,他的同伴們會認爲他沒有男人氣概,而長輩們則認爲他品行不佳。不管他向往的職業如何受人尊敬,只要在他生活的圈子裏是很少見的,別人就會說他想出人頭地,甚至會說,他父
的老行當才真正適合他。要是他稍微流露出一點苗頭,企圖批評父母的宗教信仰或政治傾向,他很可能會遇l大麻煩。由于這種種原因,青春期,對于那些具有獨特才華的大多數青年男女來說,都是一個不幸的時期。對那些顯得更爲普通的夥伴來說,這一時期卻是一個高興快樂的時期,但是對于他們自己來說,他們則希望學到一些正經嚴肅的東西,然而,在他們偶然地出生的特定社會階層中,不管在長輩那兒,還是在同輩人那兒,這種東西都是遍尋不著的。
當這些年輕人上了大學,他們可能會找到志趣相投者,並一起度過幾年幸福時光。大學畢業後,如果他們非常幸運,就可能會找到一份在其中能尋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伴侶的工作。一個有才華的人,在倫敦、紐約一類的大城市中,一般都能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那裏他不必故作虛僞約束自己。不過如果他的工詐迫使他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裏,尤其是這種工作要求他對普通的人表示出尊敬恭順,比方說,一位醫生或律師,他或許就會發現自己整整一生,都不得不在自己天天見面的人跟前隱瞞自己的真正興趣和信念。在美,由于土地遼闊,這種情況尤爲普遍。在那些極爲偏僻的地方,不管東南西北,都有那麼一些孤獨的人,他們從書本上得知,在別的地方他們不再會感到孤寂,可是他們沒有機會去那兒生活,結果只是希望能有機會同人作一次志趣相投的交談。在這種情況下,對于那些比布萊克和艾米莉·勃朗特的氣質稍顯脆弱的人來說,真正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如果要使幸福成爲可能,就必須找到某種方法,使輿論的獨斷專橫得以減輕,或得以消除,只有這樣,那些有才華的少數人才能相互了解,並從各自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找到樂趣。
在很多情況下,不必要的怯弱只會使問題更加嚴重。有的人對輿論不置一顧;有的人則對之恐懼萬分,因爲對他們來說,輿論總是一種獨斷專橫的東西。狗在人害怕時而不是對它表示蔑視時,叫得更凶,也更會咬人,人類社會也同樣有這種特點。要是你害怕這個社會,你等于給了別人捕獲你的機會,而要是你對它不屑一顧,它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力量,因而傾向于對你放之任之。當然,我並無意提倡極端的蔑視挑釁的態度。如果你在肯辛頓①持有在俄羅斯很流行的觀點,或是相反,你就必須爲這一後果負責。我想說的,不是這些……
幸福之路第9章 輿論恐懼症未完,請進入下一小節繼續閱讀..